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1 (1700-1725).djvu/13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韓子難一篇》:或曰:「昔者齊桓公兩用管仲、鮑叔,成湯

兩用伊尹、仲虺。夫兩用臣者國之憂,則是桓公不霸, 成湯不王也。湣王」一用淖齒,而手死乎東廟,主父一 用李兌,減食而死。主有術,兩用不為患。無術,兩用則 爭,爭事而外市;一則專制而劫弒。今留無術以規上, 使其主去。兩用一,是不有西河、鄢、郢之憂,則必有身 死減食之患。是《樛留》未有善以知言也。

《八說》篇:「任人以事,存亡治亂之機也。無術以任人,無 所任而不敗。人君之所任,非辯智則修潔也。任人者 使有勢也,智士者未必信也,為多其智,因惑其信也。 以智士之計,處乘勢之資,而為其私急,則君必欺焉, 為智者之不可信也。故任修士者,使斷事也。修士者 未必智,為潔其身,因惑其智。以愚人之所惛,處治事」 之官而為其所惛,則事必亂矣。故「無術以用人。」任智 則君欺,任修則君事亂,此無術之患也。明君之道,賤 德義,貴法術,倒言而詭使,參聽無門戶。故智者不得 詐欺,計功而行賞,程能而授事,察端而觀失。有過者 罪,有能者得。故愚者不任事,智者不敢欺,愚者不得 斷,則事無失矣。

《呂氏春秋先識》篇:「國之興也,天遺之賢人,與極言之 士;國之亡也,天遺之亂人,與善諛之士。」

《求人》篇:「身定國安,天下治,必賢人。古之有天下者,七 十一聖,觀于《春秋》,自魯隱公以至哀公,十有二世。其 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術一也。得賢人,國無不安,名 無不榮;失賢人,國無不危,名無不辱。先王之索賢人, 無不以也。極卑極賤,極遠極勞,虞用宮之奇,吳用伍 子胥之言。此二國者,雖至于今存可也,則是國可壽」 也。有能益人之壽者,則人莫不願之。今壽國有道,而 君人者不求過矣。

《素書》:「任才使能,所以濟物。」「應變之謂材,可用之謂 能。」材者任之而不可使,能者使之而不可任,此用人 之術也。

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讒者,善揣摩人主 之意而中之;忠者,推逆人主之過而諫之。合意者多 悅,逆意者多怒。此子胥殺而吳亡,屈原放而楚亡是 也。

「以過棄功」者損,「群下外異」者淪。措置失宜,群情隔 息,阿諛並進,私徇並行,人人異心,求不淪亡,不可得 也。

《用人》不得正者殆強用人者不畜。曹操強用關羽, 而終歸劉備,此不畜也。

《新語輔政》篇:「夫高居者,自處不可以不安;履危者,任 杖不可以不固。自處不安則墜,任杖不固則仆。是以 聖人居高處上,則以仁義為巢;乘危履傾,則以聖賢 為杖。故高而不墜,危而不仆者,堯以仁義為巢,舜以 禹、稷、契為杖。故高而益安,動而益固。然處高之安,乘 克讓之敬,德配天地,光被四表,功垂於無窮,名傳於」 不朽。蓋自處得其巢,任杖得其材也。秦以刑罰為巢, 故有覆巢破卵之患;以趙高、李斯為杖,故有傾仆跌 傷之禍。何哉?所任非也。故杖聖者帝,杖賢者王,杖仁 者霸,杖義者強,杖讒者滅,杖賊者亡。

《韓詩外傳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 妻,凶。」此言困而不見據賢人者也。昔者秦繆公困於 殽,疾據五羖大夫蹇叔、公孫支而小霸;晉文困於驪 氏,疾據咎犯、趙衰、介子推而遂為君;越王句踐困於 會稽,疾據范蠡大夫種而霸南國;齊桓公困於長勺, 疾據管仲、甯戚、隰朋而匡天下。此皆困而知疾,據賢 人者也。夫困而不知疾,據賢人而不亡者,未嘗有之 也。《詩》曰:「人之云亡,邦國殄瘁。」無善人之謂也。

《捫蝨新話》:「堯之試鯀,為舜設也。按《堯典》言『鯀方命圮 族』,而《楚辭》亦云:『鯀倖直以亡身』,則其為人,必剛愎好 勝者也。堯將以天下而與之,剛愎之人,知鯀之剛愎 好勝,必有異議,於是舉而試之。俟其久而無功,自當 退聽。」此堯之意也。夫鯀以九年之久,績用弗成,而舜 之試也,三載乃底可績。蓋不如是,則不足以服其心。 或謂當時在廷之臣未有及鯀者。堯方以洪水為急, 故不得已而試之。使果堯以洪水為急,豈得俟九年 而不問乎?

《鼠璞》。宣帝厲精而漢中興,卒任許史恭顯輩,以基讒 佞用權之禍;憲宗厲精而唐中興,卒任梁守謙、王守 澄、陳志元輩,肇太和甘露之變。自昔英主政自己出, 雖不任群臣耳目,必有所寄。宮閫之內,非在外戚,則 在宦寺,勢所必至。要之人主之職,在論一相如挈裘 振領,但當選擇賢德以任之。本朝託股肱於宰執,付 耳目於臺諫,寄心膂喉舌於侍從百執事,所以通下 情,絕壅蔽。其紀綱極正,委任一偏,猶有弄權於廊廟 之上者,況宦寺外戚乎?

《貴耳集》:嘗讀《樊噲傳》,有販繒屠狗之徒,能取公相之 位,深切喜之。寧考在位三十年,主上在御二十年,通 十八舉,取士九千人。今為朝廷任事者,皆無科目人。 奉使王柟免銓使,薛及大法過府;許國白身人趙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