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1 (1700-1725).djvu/18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二百五十二卷《目錄》。

 《蒞政部·總論》

  《書經》。虞書大禹謨 周書洪範

  《禮記》:禮運

  《管子》。四時篇

  《賈誼新書》。大政上 大政下

  申鑒。政體

  《性理會通》。論政

 蒞政《部·藝文》

  《政論           漢》·崔寔

  《上太宗勤政疏》      唐·岑文本

  《皇帝親庶政頌》        呂溫

  《政不忍欺賦》         蔣防。

  《賀皇帝聽政表》      宋·文天祥

  《親政篇          明》·王鏊

 蒞政部·紀事

 《蒞政部·雜錄》

《皇極典》第二百五十二卷。

蒞政部總論

書經

虞書大禹謨

禹曰:「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正德; 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董之 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

蔡傳德非徒善而已,惟當有以善其政。政非徒法而已,在乎有以養其民。「六府三事」即養民之政也。水火、金、木、土、穀,或相制以洩其過,或相助以補其不足,而六者無不修矣。六者既修,民生始遂,不可以逸居而無教,故為之「惇典敷教」以正其德,通功易事以利其用,制節謹度以厚其生,使皆當其理而無所乖,則無不和矣。敘者,各順其理,而不汨陳以亂其常也。歌者,以九功之敘而詠之歌之,言九者既已修和,各由其理,民享其利,莫不歌詠而樂其生也。然始勤終怠者,人情之常,恐安養既久,怠心必生,則已成之功不能保其久而不廢,故當有以激勵之。其勤於是者,則戒喻而休美之。其怠於是者,則督責而懲戒之。然又以事之出於勉強者不能久,故復即其前日歌詠之言,協之律呂,播之聲音,用之鄉人,用之邦國,以勸相之,使其歡欣鼓舞,趨事赴功,不能自已,而前日之成功得以久存而不壞也。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

蔡傳六府即水、火、金、木、土、穀也,六者財用之所自出,故曰「府。」三事,正德、利用、厚生也,三者人事之所當為,故曰「事。」舜因禹言養民之政而推其功以美之也。

周書洪範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 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

蔡傳食貨所以養生也,祭祀所以報本也;司空掌土,所以安其居也;司徒掌教,所以成其性也;司寇掌禁,所以治其姦也。賓者禮諸侯遠人,所以往來交際也。師者,除殘禁暴也。

禮記

禮運

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政必本于天,「殽以降 命。」命降于社之謂殽地,降于祖廟之謂仁義,降于山 川之謂興作,降于五祀之謂制度,此聖人所以藏身 之固也。

蔡傳藏,猶安也。君者,政之所自出,故政不正則君位危。《書》言「天工,人其代之。」典曰天敘,《禮》曰「天秩」,是人君之政,必本於天而效法之,以布命於下也。社,祭后土也。因祭社而出命,是效地之政。有事於祖廟而出命,是仁義之政。有事於山川而出命,是興作之政。有事於五祀而出命,是制度之政。效地者,效其高下之勢,以定「尊卑之位也。」仁義者,仁以思慕言,義以親疏言,思慕之心無窮,而親疏之殺有定。又親親,仁也;尊尊,義也。自仁率親,等而上之至於祖,而尊尊之義隆;自義率祖,順而下之至於禰,而親親之仁篤也。興作之事,非材不成,故於山川;制度之興,始於宮室,故本五祀。夫安上治民,莫善於禮。聖人庸禮之政如此,故身安而國可保也。

故聖人「參於天地,並於鬼神,以治政也。處其所存,禮 之序也;玩其所樂,民之治也。故天生時而地生財,人 其父生而師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於無 過之地也。

陳注此承上章,言政之事,謂聖人所以參贊天地之道,儗並鬼神之事,凡以治政而已。故處天地鬼神之所存,則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聖人法之,此《禮》之所以序也。玩天地鬼神之所樂,則流而不息,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