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1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天道甚明」 ,其命不易保也。無謂其高而不吾察,當知其聰明明畏,常若陟降于吾之所為,而無日不臨監于此者,不可以不敬也。

管子

形勢篇

「持。滿者與天,安危者與人。失天之度,雖滿必涸。上下 不和,雖安必危。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 而王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雖立不安。 其道既得,莫知其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釋之。藏之 無形」,天之道也。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萬 事之生也,異趣而同歸,古今一也。天道之極,遠者自 親;人事之起,近親造怨。萬物之于人也,無私近,無私 遠也。巧者有餘,拙者不足。其功順天者,天助之,其功 逆天者,天違之。天之所助,雖小必大;天之所違,雖成 必敗。順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懷其凶,不可復振也。

荀子

天論篇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 以亂則凶。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 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 之飢渴,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 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 全;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飢 「渴,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時與治世同,而 殃禍與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 之分,則可謂至人矣。「不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謂 天職。如是者,雖深,其人不加慮焉,雖大不加能焉,雖 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謂不與天爭職。天有其時,地有 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舍其所以參而願其 所參,則惑矣。列星隨旋,日月逓照,四時代御,陰陽大 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 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 其無形,夫是之謂天。惟聖人為不求知天,天職既立, 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惡喜怒哀樂藏焉,夫是之 謂天情。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 謂天官。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財非其 類以養其類,夫是之謂天養。順其類者謂之福,逆其 類者謂之禍,夫是之謂天政。暗其天君,亂其天官,棄 其天養,逆其天政,背其天情,以喪天功,夫是之謂大 凶。」聖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備其天養,順其天政,養 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則知其所為,知其所不為 矣,則天地官而萬物役矣。其行曲治,其養曲適,其生 不傷,夫是之謂知天。

真德秀大學衍義

事天之敬

《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臣按:璣衡正天文之器,今《渾天儀》是也。舜方歷試之時,納于大麓而烈風雷雨弗迷矣,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矣,逮茲即位,猶懼己之未當天心焉,察「璿璣以揆日月五星之運,其循軌邪?是天之與我也;其失度邪?是天之警我也。正如人子之事親,候伺顏色惟恐一毫少咈于親心」 ,此大舜事天之敬也。

《皋陶謨》:「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 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 哉!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聰明自 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達于上下,敬哉,有土。」

臣按:帝王居天之位,其所職無非天之事者,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之典其別有五,天之所敘也,待我而厚。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之禮其別亦有五,天之所秩也,自我而不失其常,其可不敬乎?寅與恭皆敬也,君臣一心恪奉天職,是謂之和衷。有德者天之所命也,五服之章則在我,有罪者天之所討也,五刑「之用則在我,其可不敬乎?大而命討之政,小而命討之事,勉之又勉,是亦敬也。天之聰明在民,天之明威在民,民心所在即天心也。天人一理,通達無間,有民社者其可不敬乎?」 此皋陶之告舜者如此。隆古君臣之間,講論政治,無一事不本于天,無一事不主于敬,真後王所當法與!

伊尹作《太甲》曰:「先王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 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厥德,用集大命,撫綏萬方。」

臣按:此太甲不惠于阿衡之時也,故伊尹作書以湯之所以敬天者告之。夫天之明命至可畏也,常人視之邈乎幽顯之隔,聖人視之瞭然心目之間,故當瞻顧而不敢斯須間斷,惟恐己之所為少咈天意則明命去之。推此一心,於天神、地祗、社稷、宗廟無不祗肅,天視成湯之德如此,故大命集焉,俾任撫安萬方之責。湯惟敬天,天亦睠湯,曰「顧」 曰「監。」 可見天人之交至近而非遠也。嗚呼!為人主者,奈何弗敬?

伊尹申誥于王曰:「嗚呼!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民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