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1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無沮善策          前人

昔者先王之為天下,必使天下欣欣然常有無窮之 心,力行不倦,而無自棄之意。夫惟自棄之人,則其為 惡也甚毒而不可解。是以聖人畏之,設為高位重祿, 以待能者,使天下皆得踴躍自奮,扳援而來。惟其才 之不逮,力之不足,是以終不能至於其間,而非聖人 塞其門、絕其塗也。夫然,故一介之賤吏,閭閻之匹夫, 「莫不奔走於善,至於老死而不知休息」,此聖人以術 驅之也。天下苟有甚惡而不可忍也,聖人既已絕之, 彼將一旦肆其忿毒以殘害吾民。是故絕之則不用, 用之則不絕。既已絕之,又復用之,則是驅之於不善 而又假之以其具也。「無所望而為善,無所愛惜而不 為惡者,天下一人而已矣。」以無所望之人而責其為 善,以無所愛惜之人而求其不為惡,又付之以人民, 則天下知其不可也。世之賢者,何常之有?或出於賈 豎賤人,甚者至於盜賊,往往而是。而儒生貴族,世之 所望為君子者,或至於放肆不軌,小民之所不若。聖 人知其然,是故不逆定於其始進之時,而徐觀其所 試之效,使天下無必「得之由,亦無必不可得之道。天 下知其不可以必得也,然後勉強於功名而不敢僥 倖;知其不至於必不可得也,然後有以自慰其心,久 而不懈。」嗟夫!聖人之所以鼓舞天下之人,日化而不 自知者,此其為術歟?後之為政者則不然,與人以必 得,而絕之以必不可得,此其意以為進賢而退不肖。 然天下之弊,莫甚于此。今夫制策之及等,進士之高 第,皆以一日之間而決取終身之富貴。此雖一時之 文辭,而未知其臨事之能否,則其用之不已太遽乎? 天下有用人而絕之者三,州縣之吏,苟非有大過而 不可復用,則其他犯法,皆可使竭力為善以自贖。而 今世之法,一陷於罪戾,則終身不遷,使之不自聊賴 而疾視其民,肆意妄行而無所顧惜,此其初未必小 人也。不幸而陷於其中,途窮而無所入,則遂以自棄。 府史賤吏,為國者知其不可闕也,是故歲久則補以 外官,以其所從來之卑也。而限其所至,則其中雖有 出群之才,終亦不得齒於士大夫之列。夫人出身而 仕者,將以求貴也。貴不可得而至矣,則將惟富之求, 此其勢然也。如是則雖至於鞭笞戮辱,而不足以禁 其貪。故夫此二者,苟不可以遂棄,則宜有以少假之 也。入貲而仕者,皆得補郡縣之吏,彼知其終身不得 遷,亦將逞其一時之欲,無所不至。夫此誠不可以遷 也,則是用之之過而已。臣故曰:「絕之則不用,用之則 不絕。」此三者之謂也。

 論委任大臣         包拯

臣嘗讀《漢書·谷永傳》曰:「帝王之德,莫大於知人。」誠哉 是言也。夫王者端居巖廊之上,垂拱而仰成者,以能 知人、能官人使之然爾。或異於是,則雖堯、舜之焦勞 癯瘠,亦不能成無為之化也。伏惟陛下以明睿之姿, 勵精求治之功,中外臣僚,才與不才,固無有能逃聖 鑒者矣。且丞弼之重,最為今之極選,而治亂繫焉。若 「乃挺然盡心,敢任天下之責者,即當委而付之;設或 拱默取容,以徇一身之利者,亦當罷而去之。惟在陛 下神機洞照,甄別而信任之爾。若任而不擇,擇而不 精,非止不能為治,抑所以為害矣。」夫近臣中素有公 望實才,眾所謂賢者,陛下既得而知之,亦宜亟擢而 用之。若知而不能用,用而不能盡,其「才,何以致理哉? 不可以邊陲不聳,恬然便謂無事。況諸路饑饉相繼, 財用不足,府庫虛竭,士卒驕惰,振舉紀律,杜絕萌漸, 正是可為之時,固宜參用賢者,助成治體,此尤不可 緩也。」大抵今之居位者,挾奸佞則蔽善而背公,溺愛 憎則賣直而嫁禍,𧬈𧬈然但以勢利相軋,苟得無恥, 豈有援賢進能之意乎?儻令如是輩比肩並進,而望 風俗日益美,教化日益成,其可得哉?論者皆曰:「今若 以廉直退讓有守之士,擇焉而用,置諸左右,則向日 之失,立可矯正。而邪諂苟且、忌刻姦險之徒,當不令 而去矣。」陛下何憚而不為哉?臣以孤賤之徒,叨居言 責之任,圖所以為報者,惟思傾竭愚慮,庶可上裨聖 政萬分之一。願陛下少留神,則天下蒙幸。

 論大臣形跡事        前人

臣伏見朝「廷累年以來,凡進用庶官,裁處大事,必避 形跡以為公道。上下相蔽,習以為常。有才者以形跡 而不敢用,不才者以形跡而不敢去,事有可為者以 形跡而不為,事有不可行者以形跡而或行,此蓋苟 避中傷,以防後害爾。為身謀則可,為國謀則不當如 是,此最時政之大害也。且天子擇宰相,宰相擇諸司 官長,諸司官長參舉僚屬,俾公卿大夫而下,各稱其 職,然後推誠委任,坦無疑貳,則中外協濟,政務修舉。 如此而不臻古治者,臣所未喻也。」臣伏讀《唐書》,太宗 朝或言魏徵阿黨者,帝使溫彥博驗之,無狀,因令彥 博讓之,且曰:「今後不得不存形跡。」他日徵入,奏曰:「臣 聞君臣協契,義同一體,豈可不存公道,惟事形跡?若 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則邦之興喪,或未可知。」帝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