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3 (1700-1725).djvu/128

此页尚未校对

脫履機不發,必玉石俱摧。」渾聞德軍將至,徙八千餘 家入廣固,諸郡皆承檄降於德。渾懼,將妻子奔於魏, 德遣射聲校尉劉綱追斬於莒城。渾參軍張瑛常與 渾作檄,辭多不遜,及此,德擒而讓之,瑛神色自若,徐 對曰:「渾之有臣,猶韓信之有蒯通。通遇漢祖而蒙恕, 臣遭陛下而嬰戮,比之古人,竊為不幸。防風之誅,臣 實甘之。但恐堯、舜之化未弘於四海耳。」德初善其言, 後竟殺之。德遂入廣固。四年,僭即皇帝位於南郊,大 赦,改元為建平,設行廟於宮南,遣使奉策告成焉。進 慕容鍾為司徒,慕輿拔為司空,封孚為左僕射,慕輿 護為右僕射。遣其度支尚書封愷、中書侍郎封逞觀 省風俗,所在大饗將士。以其妻段氏為皇后。建立學 官,簡公卿已下子弟及二品士門二百人為太學生。 後因讌其群臣,酒酣笑而言曰:「朕雖寡薄,恭己南面 而朝諸侯,在上不驕,夕惕於位,可方自古,何等主也!」 其青州刺史鞠仲曰:「陛下中興之聖后,少康、光武之 儔也。」德顧命左右,賜仲帛千匹。仲以賜多為讓,德曰: 「卿知調朕,朕不知調卿乎?卿飾對非實,故亦以虛言 相賞,賞不謬加,何足謝也!」韓範進曰:「臣聞天子無戲 言,忠臣無妄對。今日之論,上下相欺,可謂君臣俱失。」 德大悅,賜範絹五十匹。自是昌言競進,朝多直士矣。 德母兄先在長安,遣平原人杜弘如長安,問存否?弘 曰:「臣至長安,若不奉太后動止,便即西如張掖,以死 為效。臣父雄,年踰六十」,未沾榮貴,乞本縣之祿,以申 烏鳥之情。張華進曰:「杜弘未行而求祿,要利情深,不 可使也。」德曰:「吾方散所輕之財,招所重之死,況為親 尊而可吝乎!且弘為君迎親,為父求祿,雖外如要利, 內實忠孝。」乃以雄為平原令。弘至張掖,為盜所殺。德 聞而慚之,厚撫其妻子。明年,德如齊城,登營丘,望晏 嬰冢,顧謂左右曰:「《禮》,大夫不逼城葬。平仲,古之賢人, 達禮者也,而生居近市,死葬近城,豈有意乎?」青州秀 才晏謨對曰:「孔子稱臣先人平仲賢則賢矣,豈不知 高其梁,豐其禮。蓋政在家門,故儉以矯世。存居湫隘, 卒豈擇地而葬乎?所以不遠門者,猶冀悟平生意也。」 遂以謨從。至漢城陽景王廟,讌庶老於申池北登社 首山,東望鼎足,因目牛山而歎曰:「古無不死,愴然有 終焉之志。」遂問謨以齊之山川丘陵,賢哲舊事,謨歷 對詳辯,畫地成圖。德深嘉之,拜尚書郎,立冶於商山, 置鹽官於烏常澤,以廣軍國之用。德故吏趙融自長 安來,始具母兄凶問,德號慟吐血,因而寢疾。其司隸 校尉慕容達因此謀反,遣牙門皇璆率眾攻端門殿 中師侯赤眉開門應之。中黃門孫進扶德踰城,隱於 進舍。段宏等聞宮中有變,勒兵屯四門。德入宮誅赤 眉等,達懼而奔魏。慕容法及魏師戰於濟北之摽榆 谷,魏師敗績。其尚書韓𧨳上疏曰:「二寇逋誅,國恥未 雪。關西為豺狼之藪,揚、越為鴟鴞之林,三京社稷,鞠 為丘墟,四祖園陵,蕪而不守,豈非義夫憤歎之日,烈 士忘身之秋。而皇室多難,威略未震。是使長蛇弗翦, 封豕假息,人懷憤慨,常謂一日之安,不可以永久;終 朝之逸,無卒歲之憂。陛下中興大業,務在遵養。矜遷 氓之失土,假長復而不役;愍黎庶之息肩,貴因循而 不擾。斯可以保寧於營丘,難以經措於秦越。」今群「凶 僭逆,實繁有徒,據我三方,伺國瑕釁。深宜審量虛實, 大校成敗,養兵厲甲,廣農積糧,進為雪恥討寇之資, 退為山河萬全之固。而百姓因秦晉之弊,迭相蔭冒, 或百室合戶,或千丁共籍,依託城社,不懼燻燒,公避 課役,擅為奸宄。損風毀憲,法所不容,但《檢令》未宣,弗 可加戮。今宜隱實黎氓,正其編貫,庶上增皇朝理物 之明,下益軍國兵資之用。若蒙採納,冀裨山海,雖遇 商鞅之刑,悅綰之害,所不辭也。」德納之。遣其車騎將 軍慕容鎮率騎三千,緣邊嚴防備。百姓逃竄,以𧨳為 使持節、散騎常侍、行臺尚書,巡郡縣隱實得廕戶五 萬八十𧨳。公廉正直,所在野次,人不擾焉。德大集諸 生,親臨策試。既而饗宴,乘高遠矚,顧謂其尚書魯邃 曰:「齊魯固多君子。當昔全盛之時,接、慎、巴生、淳于、鄒、 田之徒,蔭修檐,臨清沼,馳朱輪,佩長劍,恣飛馬之雄 辭,奮談天之逸辯,指麾則紅紫成章,俛仰則丘陵生 韻。至於今日,荒草頹墳,氣消煙滅,永言千載,能不依 然!」邃答曰:「武王封比干之墓,漢祖祭信陵之墳,皆留 心賢哲,每懷往事。陛下慈深二主,澤被九泉,若使彼 而有知,寧不銜荷矣!」先是,妖賊王始聚眾於泰山,自 稱太平皇帝,號其父為太上皇,兄為征東將軍,弟征 西將軍慕容鎮討擒之,斬於都市。臨刑,或問其父及 兄弟所在,始答曰:「太上皇帝蒙塵於外,征東、征西,亂 兵所害,惟朕一身,獨無聊賴。」其妻怒之曰:「止坐此口, 以至於此,奈何復爾!」始曰:「皇后,自古豈有不破之家, 不亡之國邪!」行刑者以刀鐶築之,仰視曰:「崩即崩矣!」 終不改帝號。德聞而哂之。時桓元將行篡逆,誅不附 己者。冀州刺史劉軌、襄城太守司馬休之、征鹵將軍 劉敬宣、廣陵相高雅之、江都長張誕並內不自安,皆 奔於德。於是德中書侍郎韓範上疏曰:「夫帝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