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3 (1700-1725).djvu/22

此页尚未校对

《詩》云:「惟師尚父,時惟鷹揚,亮彼武王。孔子曰:『敏則有 功』,公之謂矣。」於是公乃白內故泗水相豐斄令邯與 大司徒光、車騎將軍舜建定社稷,奉節東迎,皆以功 德,受封益土,為國名臣。《書》曰「知人則哲」,公之謂也。公 卿咸歎公德,同盛公勳,皆以周公為比,宜賜號安漢 公,益封二縣公,皆不受。《傳》曰:申包胥不受存楚之報, 晏平仲不受輔齊之封。孔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 有?」公之謂也。將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為 首,公深辭讓,迫不得已,然後受詔。父子之親,天性自 然,欲其榮貴甚於為身,皇后之尊侔於天子,當時之 會,千載希有。然而公惟國家之統,揖大福之恩,事事 謙退,動而固辭。《書》曰「舜讓於德不嗣」,公之謂矣。自公 受策,以至於今,亹亹翼翼,日新其德。增修雅素,以命 下國。儉隆約,以矯世俗,割財損家,以帥群下,彌躬 執平,以逮公卿,教子尊學,以隆國化。僮奴衣布,馬不 秣穀,食飲之用,不過凡庶。《詩》云:溫溫恭人,如集於木。」 孔子曰:「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公之謂矣。克身自約,糴 食自給,物物卬市,日闋亡儲。又上書歸孝哀皇帝所 益封邑,入金錢,獻田殫,盡舊業,為眾倡始。於是小大 鄉和,承風從化,外則王公列侯,內則幃幄侍御,翕然 同時,各竭所有,或入金錢,或獻田畝,以振貧窮,收贍 不足者。昔令尹子文,朝不及夕,魯公儀子不茹園葵, 公之謂矣。開門延士,下及白屋,婁省朝政,綜管眾治。 親見牧守以下,考跡雅素,審知白黑。《詩》云:「夙夜匪懈, 以事一人。」《易》曰:「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公之謂矣。比三 世為三公,再奉送大行,秉冢宰職,填安國家,四海輻 湊,靡不得所。《書》曰:「納于大麓,烈風雷雨不迷」,公之謂 矣。此皆上世之所鮮,禹稷之所難,而公包其終始,一 以貫之,可謂備矣。是以三年之閒,化行如神,嘉瑞疊 累,豈非陛下知人之效,得賢之致哉!故非獨君之受 命也,臣之生亦不虛矣。是以伯禹錫元圭,周公受郊 祀,蓋以達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揆公德行,為天 下紀;觀公功勳,為萬世基。基成而賞不配,紀立而褒 不副,誠非所以厚國家,順天心也。高皇帝褒賞元功, 相國蕭何邑戶既倍,又蒙殊禮,奏事不名,入殿不趨, 封其親屬十有餘人,樂善無厭,班賞亡遴,苟有一策, 即必爵之。是故公孫戎位在充郎選,繇旄頭壹明、樊 噲封二千戶;孝文皇帝褒賞絳侯,益封萬戶,賜黃金 五千斤;孝武皇帝卹錄軍功,裂三萬戶以封衛青。青 子三人,或在襁褓,皆為通侯。孝宣皇帝顯著,霍光增 戶,命疇封者三人,延及兄弟。夫絳侯即因漢藩之固, 仗朱虛之鯁,依諸將之遞,據相扶之埶,其事雖醜,「要 不能遂。」霍光即席,常任之重,乘大勝之威,未嘗遭時 不行,陷假離朝,朝之執事,亡非同類。割斷歷久,統政 曠世,雖曰有功,所因亦易,然猶有計策不審,過徵之 累。及至青、戎,摽末之功,一言之勞,然猶皆蒙丘山之 賞。課功絳、霍,造之與因也;比於青、戎,地之與天也。而 公又有宰治之效,乃當上與伯禹、「周公等盛齊隆。」兼 其褒賞,豈特與若云者同日而論哉?然曾不得蒙青 等之厚,臣誠惑之。臣聞「功亡原者賞不限,德亡首者 褒不檢」,是故成王之於周公也,度百里之限,越九錫 之檢,開七百里之宇,兼商奄之民,賜以附庸,殷民六 族,大路大旂,封父之繁弱,夏后之璜,祝宗卜史,備物 典策,官司彝器,白牡之牲,郊望之禮,王曰:「叔父,建爾 元子。」子父俱延,拜而受之,可謂不檢亡原者矣。非特 止此,六子皆封。《詩》曰:「亡言不讎,亡德不報。」報當如之, 不如非報也。近觀行事,高祖之約,非劉氏不王。然而 番君得王長沙,下詔稱忠,定著於令,明有大信,不拘 於制也。春秋晉悼公用魏絳之策,諸侯服從,鄭伯獻 樂,悼公於是以半賜之。絳深辭讓。晉侯曰:「微子,寡人 不能濟河。夫賞,國之典,不可廢也。子其受之。」魏絳於 是有金石之樂,《春秋》善之,取其臣竭忠以辭功,君知 臣以遂賞也。今陛下既知公有周公功德,不行成王 之褒賞,遂聽公之固辭,不顧《春秋》之明義,則民臣何 稱,萬世何述?誠非所以為國也。臣愚以「為宜恢公國, 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所賜之品,亦皆如之; 諸子之封皆如六子。即群下較然輸忠,黎庶昭然感 德。臣誠輸忠,民誠感德,則於王事何有!唯陛下深惟 祖宗之重,敬畏上天之戒,儀刑虞、周之盛,敕盡伯禽 之賜,無遴周公之報。令天法有設,後世有祖,天下幸 甚!」太后以視群公,群公方議其事,會呂寬事起。初,莽 欲擅權,白太后:「前哀帝立,背恩義,自貴外家丁傅,撓 亂國家,幾危社稷。今帝以幼年復奉大宗為成帝後, 宜明一統之義,以戒前事,為後代法。」於是遣甄豐奉 璽綬,即拜帝母衛姬為中山孝王后。賜帝舅衛寶、寶 弟元爵關內侯,皆留中山,不得至京師。莽子宇非莽 隔絕衛氏,恐帝長大後見怨,宇即私遣人與寶等通 書,教令帝母上書求入,語在《衛后傳》。莽不聽。宇與師 吳章及婦兄呂寬議其故,章以為莽不可諫,而好鬼 神,可為變怪以驚懼之,章因推類說,令歸政於衛氏。 宇即使寬夜持血灑莽第門,吏發覺之,莽執宇送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