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3 (1700-1725).djvu/25

此页尚未校对

域良願等復舉地為臣妾。昔唐堯橫被四表,亦亡以 加之。今謹案:已有東海、南海、北海郡,未有西海郡,請 受良願等所獻地為西海郡。臣又聞聖王序天文,定 地理,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漢家地廣,二帝、三王凡 十二州,「州名及界多不應經。《堯典》十有二州,後定為 九州。漢家廓地遼遠,州牧行部遠者三萬餘里,不可 為九。謹以經義正十二州名、分界,以應正始。」奏可。又 增法五十條,犯者徙之西海,徙者以千萬數,民始怨 矣。泉陵侯劉慶上書言:「周成王幼,少稱孺子,周公居 攝。今帝富於春秋,宜令安漢公行天子事,如周公。」群 臣皆曰:「宜如慶言。」冬,熒惑入月中。平帝疾,莽作策請 命於泰畤,戴璧秉圭,願以身代。藏策金縢,置于前殿, 敕諸公勿敢言。十二月,平帝崩,大赦天下。莽徵明禮 者,宗伯鳳等與定天下吏六百石以上皆服喪三年, 奏尊孝成廟曰統宗,孝平廟曰元宗。時元帝世絕,而 宣帝曾孫有見王五人,列侯廣戚侯顯等四十八人。 莽惡其長大,曰:「兄弟不得相為後。」迺選元孫中最幼 廣戚侯子嬰,年二歲,託以為卜相,最吉。是月,前輝光 謝囂奏武功長孟通浚并得白石,上圓下方,有丹書 著石,文曰:「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符命之起,自此始矣。 莽使群公以白太后,太后曰:「此誣罔天下,不可施行。」 太保舜謂太后:「事已如此,無可奈何。沮之力不能止。 又莽非敢有它,但欲居攝以重其權,鎮服天下耳。」太 后聽許。舜等即共令太后下詔曰:「蓋聞天生眾民,不 能相治,為之立君以統理之。君年幼稚,必有寄託而 居攝焉,然後能奉天施而成地化,群生茂育。《書》不云 乎:『天工人其代之』。朕以孝平皇帝幼年,且統國政」,幾 加元服,委政而屬之。今短命而崩,嗚呼哀哉!已使有 司徵孝宣皇帝元孫二十三人,差度宜者,以嗣孝平 皇帝之後。元孫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孰能安之? 安漢公莽,輔政三世,比遭際會,安光漢室,遂同殊風。 至于制作,與周公異世同符。今前輝光囂武功,長通 上言丹石之符。朕深思厥意,云「『為皇帝者,乃攝行皇 帝之事也。夫有法成《易》,非聖人者亡法。其令安漢公 居攝踐祚,如周公故事。以武功縣為安漢公采地,名 曰漢光邑』。具禮儀奏。」于是群臣奏言:「太后聖德昭然, 深見天意。詔令安漢公居攝。臣聞周成王幼少,周道 未成,成王不能共事天地,修文武之烈。周公權而居 攝,則周道成,王室」安,不居攝則恐周隊失天命。《書》曰: 「我嗣事,子孫大,不克共,上下遏,失前人光」在家不知 命不易,天應棐諶,乃亡《隊命。說》曰:「周公服天子之冕, 南面而朝群臣,發號施令,常稱王命。召公賢人,不知 聖人之意,故不說也。」《禮·明堂記》曰:「周公朝諸侯於明 堂,天子負斧依南面而立。」謂周公踐天子位六年,朝 諸侯,制禮作樂,而天下大服也。召公不說。時武王崩, 縗麤未除。由是言之,周公始攝,則居天子之位,非乃 六年而踐祚也。《書逸嘉禾篇》曰:「周公奉鬯立於阼階, 延登贊曰:『假王莅政,勤和天下』。此周公攝政贊者所 稱。成王加元服,周公則致政。《書》曰:『朕復子明辟』。」周公 常稱王命,專行不報,故言「我復子明君」也。臣請安漢 公居攝踐祚,服天子韍冕,背斧,依於戶牖之間,南面 朝群臣,聽政事,車服出入警蹕。民臣稱臣妾,皆如天 子之制。郊祀天地,宗祀明堂,共祀宗廟,享祭群神,《贊》 曰「假皇帝。」民臣謂之「攝皇帝。」自稱曰予,平決朝事。常 以皇帝之詔稱制,以奉順皇天之心,輔翼漢室,保安 孝平皇帝之幼嗣,遂寄「託之義,隆治平之化。其朝見 太皇太后、帝皇后,皆復臣節,自施政教於其宮,家國 采如諸侯禮儀故事。臣昧死請太后。」詔曰:「可。」明年,改 元曰居攝。居攝元年正月,莽祀上帝於南郊,迎春於 東郊,行大射禮於明堂,養三老五更,成禮而去。置柱 下五史,秩如御史,聽政事侍旁,記疏言行。三月己丑, 立宣帝元孫嬰為皇太子,號曰孺子。以王舜為太傅, 左輔甄豐為太阿,右拂甄邯為太保,後丞又置四少, 秩皆二千石。四月,安眾侯劉崇與相張紹謀曰:「安漢 公莽專制朝政,必危劉氏,天下非之者,乃莫敢先舉, 此宗室恥也。吾帥宗族為先,海內必和。」紹等從者百 餘人,遂進攻宛,不得入而敗。紹者,張竦之從兄也。竦 與崇族父劉嘉詣闕自歸,莽赦弗罪。竦因為嘉作奏 曰:「『建平、元壽之間,大統幾絕,宗室幾棄。賴蒙陛下聖 德,扶服,振救遮扞,匡衛國命,復延宗室,明目臨朝統 政,發號施令,動以宗室為始,登用九族為先,並錄支 親,建立王侯。南面之孤,計以百數,收復絕屬,存亡續 廢,得比肩首,復為人者嬪。然」成行,所以藩漢國,輔漢 宗也。建辟雍,立明堂,班天法,流聖化,朝群后,昭文德, 宗室諸侯,咸益土地。天下喁喁,引領而歎,頌聲洋洋, 滿耳而入。國家所以服此美,膺此名,饗此福,受此榮 者,豈非太皇太后曰「昃』之思,陛下夕惕之念哉!何謂? 亂則統其理,危則致其安,禍則引其福,絕則繼其統, 幼則代其任,晨夜屑屑,寒暑勤勤,無時休息,孳孳不 已」者,凡以為天下厚劉氏也。臣無愚智,民無男女,皆 諭至意而安眾侯崇乃獨懷悖惑之心,操畔逆之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