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3 (1700-1725).djvu/3

此頁尚未校對

假文飾而「有然」 之文,便是優游自得也。

《離卦》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 麗乎正,乃化成天下。」

程傳「上下皆離」、重明也。君臣上下皆有明德,而處中正、可以化天下、成文明之俗也。大全平菴項氏曰:「日月麗乎天而成明,百穀草木麗乎土而成文,故《離》為文。」

《革卦》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程傳以大人之道,革天下之事,無不當也,無不時也。所過變化,事理炳著,如虎之文采,故云虎變。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程傳事理明著,其《虎》文之炳煥明盛也。「天下有不孚」乎。大全《張子》曰:「虎變文章大,故炳;豹變文章小,故蔚。」

臨川吳氏曰:「炳者,如火日之光明也。」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象》曰:「君子豹 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以從君也。

程傳「君子從化,遷善成文」,「彬蔚」章見于外也。中人以上,莫不變革,雖不移之小人,則亦不敢肆其惡,革易其外,以順從君上之教令,是「革面」也。大全節齋蔡氏曰:「蔚者,隱然有文之謂」,柔暗故如此。

禮記

《禮運》

孔子曰:「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 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及其死也, 升屋而號,告曰:『皋某復』,然後飯腥而苴孰。故天望而 地藏也。體魄則降,和氣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鄉。 皆從其初。」

大全延平周氏曰:「上古之世,未始知有禮,而有禮乃所以強世。故聖人因其有飲食之大欲,而少寓之以節文,此天下唯知飲食之充欲,而不知漸入于節文之中也。」 嚴陵方氏曰:「凡是禮也,後世雖或增其文而不能損禮之實;雖或異其跡而不能易禮之意,故曰『皆從其初』。」

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 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 絲,衣其羽皮。

大全嚴陵方氏曰:「此言上古時事,為太朴陋,不可從也。下文乃言上古以後可從之禮。」

「後聖有作,然後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為臺榭、宮室 牖戶,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為醴酪;治其麻絲,以為 布帛,以養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

大全蔣氏曰:「自《范金》」「『合土』以下,皆聖人開物成務,以教天下,而使之相安相養于利用出入之間者也。

故元酒在室,醴醆在戶,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陳其犧 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修其祝嘏,以降上 神,與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齊上 下,夫婦有所,是謂承天之祜。」作其祝號,元酒以祭。薦 其血毛,腥其俎,孰其殽,與其越席,疏布以羃,衣其澣 帛醴醆,以獻,薦其燔炙。君與夫人交獻,以嘉魂魄,是 謂「合莫。」然後退而合亨,體其犬豕牛羊,實其簠簋籩 豆鉶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謂「大祥」,此禮之大成 也。

大全嚴陵方氏曰:「凡此合古今之異,質文之變也。」延平周氏曰:「奉上世之禮物而罕及于後世者則無文;奉後世之禮物而罕及于上世者則無本。有本有文,此之謂禮之大成也。」

《禮器》

《禮》有以文為貴者,「天子龍袞,諸侯黼,大夫黻,士元衣 纁裳。天子之冕,朱綠藻十有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 下大夫五。」此以文為貴也。有以素為貴者,「至敬無文, 父黨無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席,犧尊 疏布,鼏樿杓。」此以素為貴也。

《表記》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先祿 而後威,先賞而後罰,親而不尊,其民之敝,惷而愚,喬 而野,朴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 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 恥。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其 賞罰,用爵列,親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慚, 賊而蔽。」

子曰:「夏道未瀆,辭不求備,不大望于民,民未厭其親。 殷人未瀆禮,而求備于民。周人強民,未瀆神,而賞爵 刑罰窮矣。」

子曰:「虞夏之道,寡怨于民;殷周之道,不勝其敝。」子曰: 「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勝其質;殷周 之質,不勝其文。」

大全藍田呂氏曰:「虞夏之道質,質者責人也略,故寡怨于民。殷周之道文,文者責人也詳,民之不從則窮刑賞以驅之,故不勝其敝。虞夏質之至者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