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3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文不勝其質,殷、周文之至者也。故質不勝其文,至者無以加也。後世王者,欲尚質者,無以加虞夏之質;欲尚文者,無以加殷周之文矣。三代所尚,非苟為異,亦各因時救敝而已。繼周者未有以救之,楊墨、韓莊所以肆行于戰國也 。嚴陵方氏曰:「虞夏非無文也,特其文不勝質爾。殷周非無質也,特其質不勝文爾。」

劉向說苑

《修文》

「積恩為愛;積愛為仁,積仁為靈。」靈臺之所以為靈者, 積仁也。神靈者,天地之本,而為萬物之始也。是故文 王始接民以仁,而天下莫不仁焉。文,德之至也,德不 至則不能文。商者常也,常者質,質主天。夏者大也,大 者文也,文主地。故王者一商一夏,再而復者也;正色, 三而復者也;味尚甘,聲尚宮,一而復者。故三王術如 循環,故夏后氏教以忠,而君子忠矣。小人之失野,救 野莫如敬,故殷人教以敬,而君子敬矣。小人之失鬼, 救鬼莫如文,故周人教以文,而君子文矣;小人之失 薄,救薄莫如忠。故聖人之與聖也,如矩之三雜,規之 三雜,周則又始,窮則反本也。《詩》曰:「彫琢其章,金玉其 相。」言文質美也。

《傳》曰:「觸情從欲謂之禽獸,苟可而行謂之野人;安故 重遷謂之眾庶,辨然通古今之道謂之士,進賢達能 謂之大夫;敬上愛下謂之諸侯;天覆地載謂之天子。 是故士服黻,大夫黼,諸侯火,天子山龍。德彌盛者文 彌縟,中彌理者文彌章也。」

《反質》

「歷山之田者,善侵畔而舜耕焉;雷澤之漁者,善爭陂 而舜漁焉;東裔之陶器窳,而舜陶焉。」故耕漁與陶,非 舜之事,而舜為之以救敗也。民之性,皆不勝其欲,去 其實而歸之華,是以苦窳之器,爭鬥之患起。爭鬥之 患起,則所以偷也。所以然者何也?用離誠就詐,棄樸 而取偽也,追逐其末而無所休止。聖人抑其文而抗 其質,則天下反矣。《詩》云:「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 子,其儀一兮。」《傳》曰:「尸鳩之所以養七子者,一心也;君 子之所以理萬物者,一儀也。以一儀理物,天心也。五 者不離,合而為一,謂之天心。在我能因自深結其意 于一,故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是故 誠不遠也。夫誠者一也,一者質也。君」子雖有外文,必 不離內質矣。

揚雄太元經

𝌴

二方三州,一部,二家。

文:

地元陰象,二火下中,象《渙》卦。

陰斂其質,陽散其文,文質班班,萬物粲然。

「行屬于火,謂之文」 者,言是時陰氣斂其形質,陽氣發而散之,華實彪炳,奐有文章,故謂之「文。」 文之初一日入星宿四度。

初一「袷䙡,何縵玉貞。」

一為下人,隱于九品之中,下而懷文章,尚于素朴,人莫知之,自守如玉,故曰「玉貞」 也。

測曰:「袷䙡何縵?衣在內也。」

「衣繡尚縵」 ,故文在內也。

次二《文蔚質否》。

二為平人,不仕不隱,故「文蔚」 也。文蔚守質,不樂進道,故「否」 也。

《測》曰:「文蔚質否,不能俱睟也。」

文質不同,故不純睟也。

次三「大文彌樸,孚似不足。」

木故稱樸。樸而質素,故似不文也。言似者非不足,故稱「大文」 也。

《測》曰:「大文彌樸,質有餘也。」

文如不足,故有餘質也。

次四「裴如邠如」,虎豹文如,「匪天之亨,否。」

家性為文,四,西方也,故稱「虎豹。」 虎豹,獸類也。虎豹之獸,以其文貴。裴邠者,文盛貌也。雖其文盛,猶不及天文以五行也。

《測》曰:「裴邠之否,奚足譽也。」

不足以比天文也

次五:「炳如」,彪如、「《尚文》昭如」,「《車服庸》如。」

五處天位,車服以庸,據位正,炳如也。順其本性,彪炳有文,為國之光,故「昭如」 也。

《測》曰:「彪如在上,天文炳也。」

「文章奐然彪炳」 ,可法也。

次六「鴻文無范恣于川。」

鴻,大也。范,法也。六為宗廟,宗廟之中,禮以輔成,在文之世,故曰「文。」 文章奐然,故無法也。

《測》曰:「鴻文無范,恣意性也。」

「如川之流」 ,從所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