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3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壯士突之,述兵大亂,被刺,洞胸墮馬,左右輿入城,述 以兵屬延岑,其夜死。明旦,岑降。吳漢乃夷述妻子,盡 滅公孫氏并族。延岑遂放兵大掠,焚述宮室。帝聞之, 怒以譴漢,又讓漢副將劉尚曰:「城降三日,吏人從服, 孩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為酸鼻。 尚宗室子孫,嘗更吏職,何忍行此!仰視天,俯視地,觀 放麑啜羹,二者孰仁?良失斬將弔人之義也。」初,常少 張隆勸述降,不從,並以憂死。帝下詔追贈「少為太常, 隆為光祿勳,以禮改葬之」;其忠節志義之士,並蒙旌 顯。程烏、李育以有才幹,皆擢用之。於是西土咸悅,莫 不歸心焉。

偽漢王郎

《後漢書王昌傳》:「昌一名郎,趙國邯鄲人也。素為卜相 工,明星曆,常以為河北有天子氣。時趙繆王子林好 奇數,任俠於趙魏間,多通豪猾,而郎與之親善。初,王 莽篡位,長安中或自稱成帝子子輿者,莽殺之。郎緣 是詐稱真子輿,云母故成帝謳者。嘗下殿卒僵,須臾 有黃氣從上下,半日乃解。遂妊身就館。趙后欲害之」, 偽易它人子,以故得全。輿年十二,識命者郎中李曼 卿與俱至蜀,十七到丹陽,二十還長安,展轉中山,來 往燕、趙,以須天時。林等愈動疑惑,乃與趙國大豪李 育、張參等通謀,規共立郎。會人間傳赤眉將渡河,林 等因此宣言「赤眉當立劉子輿,以觀眾心」,百姓多信 之。更始元年十二月,林等遂率車騎數百,晨入邯鄲 城,止於王宮。立郎為天子,林為丞相,李育為大司馬, 張參為大將軍。分遣將帥徇下幽、冀,移檄州郡曰:「制 詔部刺史、郡太守曰:『朕孝成皇帝子子輿者也。昔遭 趙氏之禍,因以王莽篡殺,賴知命者將護朕躬,解形 河濱,削跡趙、魏。王莽竊位,獲罪於天。天命佑漢,故使 東郡太守翟義、嚴鄉侯劉信,擁兵征討,出入胡漢,普 天率土,知朕隱在人間,南嶽諸劉,為其先驅。朕仰觀 天文,乃興於斯。以今月壬辰,即位趙宮,休氣熏蒸,應 時獲雨。蓋聞為國子之襲父,古今不易。劉聖公未知 朕故,且持帝號,諸興義兵,咸以助朕,皆當裂土,享祚 子孫。已詔聖公及翟太守,亟與功臣詣行在所,疑刺 史、二千石皆聖公所置,未睹朕之沈滯,或不識去就, 強者負力,弱者惶惑。今元元創痍,已過半矣,朕甚悼 焉,故遣使者班下詔書』。」郎以百姓思漢既多,言翟義 不死,故詐稱之,以從人望。於是趙國以北,遼東以西, 皆從風而靡。明年,光武自薊得郎檄,南走信都,發兵 徇旁縣,遂攻柏人,不下。議者以為守柏人不如定鉅 鹿。光武乃引兵東北圍鉅鹿。郎太守王饒據城數十 日,連攻不剋。耿純說曰:「久守王饒,士眾疲敝,不如及 大兵精銳,進攻邯鄲,若王郎已誅,王饒不戰自服矣。」 光武善其計,乃留將軍鄧滿守鉅鹿,而進軍邯鄲,屯 其郭北門。郎數出戰,不利,乃使其諫議大夫杜威持 節請降。威雅稱郎實成帝遺體。光武曰:「設使成帝復 生,天下不可得,況詐子輿者乎!」威請求萬戶侯,光武 曰:「顧得全身可矣。」威曰:「邯鄲雖鄙,并力固守,尚曠日 月,終不君臣相率,但全身而已。」遂辭而去,因急攻之。 二十餘日,郎少傅李立為反間,開門內漢兵,遂拔邯 鄲。郎夜亡走,道死,追斬之。

劉永

《後漢書劉永傳》:「劉永者,梁郡睢陽人,梁孝王八世孫 也。傳國至父立。元始中,立與平帝外家衛氏交通,為 王莽所誅。更始即位,永先詣洛陽,紹封為梁王,都睢 陽。永聞更始政亂,遂據國起兵,以弟防為輔國大將 軍,防弟少公御史大夫,封魯王。遂招諸豪傑沛人周 建等,並署為將帥,攻下濟陰、山陽、沛、楚、淮陽、汝南,凡」 得二十八城。又遣使拜西防賊帥山陽佼彊為橫行 將軍。是時,東海人董憲起兵據其郡,而張步亦定齊 地。永遣使拜憲「翼漢大將軍、步輔漢大將軍」,與共連 兵,遂專據東方。及更始敗,永自稱天子。建武二年夏, 光武遣虎牙大將軍蓋延等伐永。初,陳留人蘇茂為 更始討難將軍,與朱鮪等守洛陽。鮪既降漢,茂亦歸 命。光武因使茂與蓋延俱攻永,軍中不相能,茂遂反, 殺淮陽太守,掠得數縣,據廣樂而臣於永。永以茂為 大司馬、淮陽王。蓋延遂圍睢陽,數月,拔之,永將家屬 走虞,虞人反,殺其母及妻子,永與麾下數十人奔譙。 蘇茂、佼彊、周建合軍救永,為蓋延所敗,茂奔還廣樂, 彊、建從永走保湖陵。三年春,永遣使立張步為齊王, 董憲為海西王,於是遣大司馬吳漢等圍蘇茂於廣 樂。周建率眾救茂,茂、建戰敗,棄城復還湖陵。而睢陽 人反城迎永,吳漢與蓋延等合軍圍之。城中食盡,永 與茂、建走酇。諸將追急,永將慶吾斬永首降,封吾為 列侯。蘇茂、周建奔垂惠,共立永子紆為梁王,佼彊還 保西防。四年秋,遣捕鹵將軍馬武、騎都尉王霸圍紆、 建於垂惠,蘇茂將五校兵救之,紆、建亦出兵與武等 戰,不剋,而建兄子誦反,閉城門拒之。建、茂、紆等皆走, 建於道死,茂奔下邳,與董憲合,紆奔佼彊。五年,遣驃 騎大將軍杜茂攻佼彊於西防,彊與劉紆奔董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