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3 (1700-1725).djvu/53

此页尚未校对

平狄將軍龐萌反叛,遂襲破蓋延,引兵與董憲連和, 自號東平王,屯桃鄉之北。龐萌,山陽人,初亡命在下 江兵中,更始立,以為冀州牧,將兵屬尚書令謝躬,共 破王郎。及躬敗,萌乃歸降。光武即位,以為侍中。萌為 人遜順,甚見信愛。帝嘗稱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寄百 里之命者,龐萌是也。」拜為平狄將軍,與蓋延共擊董 憲。時詔書獨下延而不及萌。萌以為延譖己,自疑,遂 反。帝聞之,大怒,乃自將討萌。與諸將書曰:「吾常以龐 萌社稷之臣,將軍得無笑其言乎?老賊當族。其各厲 兵馬,會睢陽。」憲聞帝自討龐萌,乃與劉紆、蘇茂、佼彊 去下邳,還蘭陵,使茂、彊助萌,合兵三萬,急圍桃城。帝 時幸蒙,聞之,乃留輜重,自將輕騎三千,步卒數萬,晨 夜馳赴。師次任城,去桃鄉六十里。旦日,諸將請進,賊 亦勒兵挑戰,帝不聽,乃休士養銳,以挫其鋒。城中聞 車駕至,眾心益固。時吳漢等在東郡,馳使召之。萌等 乃悉兵攻城,二十餘日,眾疲困而不能下。及吳漢與 諸將到,乃率眾軍進桃城,而帝親自搏戰,大破之,萌、 茂、彊夜棄輜重逃奔。董憲乃與劉紆悉其兵數萬人 屯昌慮,自將銳卒拒新陽。帝先遣吳漢擊破之,憲走 還昌慮,漢進守之。憲恐,乃招誘五校餘賊步騎數千 人屯建陽,去昌慮三十里。帝至蕃,去憲所百餘里,諸 將請進,帝不聽,知五校乏食當退,敕各堅壁以待其 敝。頃之,五校糧盡,果引去。帝乃親臨,四面攻憲,三日, 復大破之,眾皆奔散。遣吳漢追擊之,佼彊將其眾降, 蘇茂奔張步。憲及龐萌走入繒山,數日,吏士聞憲尚 在,復往往相聚,得數百騎,迎憲入郯城。吳漢等復攻 拔郯,憲與龐萌走保朐。劉紆不知所歸,軍士高扈斬 其首降,梁地悉平。吳漢進圍朐。明年,城中穀盡,憲、萌 潛出,襲取贛榆,琅邪太守陳俊攻之,憲、萌走澤中。會 吳漢下朐城,進盡獲其妻子。憲乃流涕謝其將士曰: 「妻子皆已得矣。嗟乎,久苦諸卿!」乃將數十騎夜去,欲 從間道歸降。而吳漢校尉韓湛追斬憲於方與,方與 人黔陵,亦斬萌,皆傳首洛陽。封韓湛為列侯,黔陵關 內侯。

張步

按《後漢書張步傳》,「步字文公,琅邪不其人也。漢兵之 起,步亦聚聚數千,轉攻傍縣,下數城,自為五威將軍, 遂據本郡。更始遣魏郡王閎為琅邪太守,步拒之不 得進。閎為檄曉喻吏人,降得贛榆等六縣,收兵數千 人,與步戰,不勝。時梁王劉永自以更始所立,貪步兵, 彊承制拜步輔漢大將軍、忠節侯,督青徐二州,使征」 不從命者。步貪其爵號,遂受之。乃理兵於劇。以弟弘 為衛將軍,弘弟藍,元武大將軍,藍弟壽,高密太守。遣 將徇太山、東萊、城陽、膠東、北海、濟南齊諸郡,皆下之。 步拓地濅廣,兵甲日盛。王閎懼其眾散,乃詣步相見, 欲誘以義方。步大陳兵,引閎怒曰:「步有何過,君前見 攻之甚乎?」閎按劍曰:「太守奉朝命,而文公擁兵相拒, 閎攻賊耳,何謂甚邪!」步嘿然良久,離席跪謝。乃陳樂 獻酒,待以上賓之禮,令閎關掌郡事。建武三年,光武 遣光祿大夫伏隆持節使齊,拜步為東萊太守。劉永 聞隆至劇,乃馳遣立步為齊王,步即殺隆而受永命。 是時帝方北憂漁陽,南事梁、楚,故步得專集齊地,據 郡十二。及劉永死,步等欲立永子紆為天子,自為定 漢公,置百官。王閎諫曰:「梁王以奉本朝之故,是以山 東頗能歸之。今尊立其子,將疑眾心。且齊人多詐,宜 且詳之。」步乃止。五年,步聞帝將攻之,以其將費邑為 濟南王,屯歷下。冬,建威大將軍耿弇破斬費邑,進拔 臨淄。步以弇兵少,遠客可一舉而取,乃悉將其眾攻 弇於臨淄,步兵大敗,還奔劇。帝自幸劇,步退保平壽, 蘇茂將萬餘人來救之。茂讓步曰:「以南陽兵精,延岑 善戰,而耿弇走之,大王奈何就攻其營?既呼茂,不能 待邪?」步曰:「負負,無可言者。」帝乃遣使告步:「茂能相斬 降者,封為列侯。」步遂斬茂,使使奉其首降。步三弟各 自繫,所在獄,皆赦之。封步為安丘侯。後與家屬居洛 陽。王閎亦詣劇降。八年夏,步將妻子逃奔臨淮,與弟 弘藍欲招其故眾,乘船入海,琅邪太守陳俊追擊,斬 之。王閎者,王莽叔父平阿侯譚之子也。哀帝時為中 常侍。時倖臣董賢為大司馬,寵愛貴盛,閎屢諫忤旨。 哀帝臨崩,以璽綬付賢曰:「無妄以與人。」時國無嗣主, 內外恇懼。閎白元后請奪之,即帶劍至宣德後,闥舉 手叱賢曰:「宮車晏駕,國嗣未立,公受恩深重,當俯伏 號泣,何事人持璽綬以待禍至邪!」賢知閎必死,不敢 拒之,乃跪授璽綬,閎馳上太后,朝廷壯之。及王莽篡 位,潛忌閎,乃出為東郡太守。閎懼誅,常繫藥手內。莽 敗,漢兵起,閎獨完全東郡三十餘萬戶,歸降更始。

李憲

《後漢書李憲傳》:「李憲者,潁川許昌人也。王莽時為廬 江屬令。莽末,江賊王州公等起眾十餘萬,攻掠郡縣, 莽以憲為偏將軍廬江連率,擊破州公。莽敗,憲據郡 自守。更始元年,自稱淮南王。建武三年,遂自立為天 子,置公卿百官,擁九城,眾十餘萬。四年秋,光武幸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