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3 (1700-1725).djvu/7

此页尚未校对

速,不其昭昭歟?前王之禮世滋,百家之言世益,欲人 專一而不為詐,難乎哉?吉凶之儀,刑賞之級繁矣。使 生人無適從,巧者弄而飾之,拙者眩而失守,誠偽無 由明,天下浸為陂池,蕩為洪流,雖神禹復生,誰能救 之?夫君人者,修德以治天下,不在智,不在功,必也質 而有制,制而不煩而已。太康啟子禹孫,當斯時,有堯、 舜遺人,親受禹之賜,國為羿奪,內則夏之六卿,外則 夏之四嶽,而羿、浞愚弄鬥爭,內外默然,一以聽命,至 少康艱難,而後復原。由是觀之,則聖有謀訓,何補哉? 漢高除秦項煩苛,至孝文元默仁儉,斷獄蔑措,及武 帝修三代之法,而天下荒耗,則文不如質明矣。漢氏 雖歷產、祿、吳、楚之亂,而宗室異姓,同力合心,一舉而 安。且漢德結于人心,不如夏家諸呂,吳楚之強,倍于 羿、浞。安漢至易,而復夏至難。何也?周德最深,周公大 聖,親則管、蔡為亂,遠則徐、奄並興,四方多難,復子明 辟,兼虞、夏、商、周之典禮,後王之法備矣,太平之階厚 矣。至成王季年而後理,唯康王垂拱,囹圄虛空,逮昭 王南征不返,因是陵夷,則郁郁之盛何為哉?周法六 官備數,四時盛祭,車服盛飾,至于下國,方五十里,卿 大夫士之多,軍帥之眾,大聘小聘,朝覲會同,地狹人 寡,不堪覲謁,大何得不亂?小何得不亡?《記》云:「周之人 強民窮賞罰,故曰:殷周之道不勝其弊。」考前後而論 之,夏衰失于質而無制,周「弱失于制而過煩故也。」愚 以為將求致理,始于學習經史,《左氏》《國語》《爾雅》、荀、孟 等家,輔佐五經者也。及藥石之方行于天下,考試仕 進者宜用之。其餘百家之說,讖緯之書,存而不用。至 于喪制之縟,祭禮之繁,不可備舉者宜省之。考求簡 易中于人心者以行之。是可以淳風俗,而不泥于坦 明之路矣。學者局于恆教因循,而不敢失于毫釐,古 人之說,豈或盡善?數骨肉之罪而褒叔向,不忍聞之 言而書昭伯,敬龜筴之信而陳僂句,使不仁之人萌 芽賊心,而仁義之士閉目掩卷,何如哉?其或曲書常 言,無裨世教,不習可也。則煩潰日亡,而《易》簡日用矣。 海內之廣,億兆之多,無聊于煩,彌世曠久。今以簡質 易煩,文而便之,則晨命而夕周,踰年而化成,蹈五常, 享五福,理必然也。子言以約失之者鮮矣,與其不遜 也,寧固《傳》曰:「以欲從人則可。」《記》曰:「大樂必易,大禮必 簡。」《顏子》曰:「無施勞。」經義可據也。如是,為政者得無以 為惑乎?

《忠敬質文損益策》
白居易

問:「忠敬質文,百代循環之教也。五帝何為而不用?三王何故而相承?將時有同異邪?道有優劣邪?又三代之際,損益不同,所祖三才,其義安在?豈除舊布新,務于相反相異乎?復扶衰救弊,其道不得不然乎?又國家祖述五帝,憲章三王,質文忠敬,大備于今,而尚人鮮樸而忠,俗多利而巧。欲救斯弊,其道如何?」

臣聞步驟殊時,質文異制,五帝以道化,三王以禮教。 道者無為,無為故無失,無失故無革,是以唐虞相承, 無所改易也。禮者有作,有作則有弊,有弊則有救,故 殷周相代,有所損益也。損益之教,本于三才,夏之教 尚忠,忠本于人,人道以善教人,忠之至也。故曰:「忠者 人之教也。」忠之弊其人野,救野莫若敬,故殷之教尚 敬。敬本于地,地道謙卑,天之所生,地敬養之,故曰「敬 者地之教也。」敬之弊其人鬼,救鬼莫若文,故周之教 尚文。文本于天,天道垂文,而人則之,故曰「文者天之 教也。」文之弊其人僿,救僿莫若忠。然則三王之所祖 不同者,非欲自異而相反也,蓋扶衰救弊,各隨其運 也。運苟有異,教亦不同,雖忠與敬各繫于時,而質與 文俱致于理。標其教則殊制,臻其極則同歸。亦猶水 火之相形,同根于冥化,共濟于人用也;寒暑之相代, 同本于元氣,共成于歲功也。三王之道,亦如是焉。我 國家欽若五帝,憲章三王,典謨不易之道,祖述而大 用;忠敬迭救之教,具舉而兼行。可謂文質協和,禮樂 明備之代也。然臣聞孔子曰:「殷因於《夏禮》,周因於殷 禮。」損益始終,若循環然,其繼周者,百代可知也。臣觀 周之弊也,爵賞黷,刑罰窮,而秦反用刑名祚因中絕。 及漢雜以霸,道德又下衰。迨於魏、晉以還,未有繼而 救者。是以周之文弊,今有遺風,故人鮮樸而忠,俗猶 利而巧。伏惟陛下以繼周為己任,以行夏為時宜,稍 益質而損文,漸向忠而救僿,斟酌於教,曲緯其人,使 瞻其前而道繼三王,顧於後而光垂萬葉,則盡善之 道,《大同》之風,不專美于上古矣。

《人文化成論》
顧況

《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能諷其言,蓋有之矣,未 有明其義者也。嘗試論之:夫一二相生,大鈞造物,百 化交錯,六氣節宣,或陰闔而陽開,或天經而地紀,有 聖作則,實為人文。若乃夫以剛克,妻以柔立,父慈而 教,子孝而箴,此室家之文也。君以仁使臣,臣以義事 君,予違汝弼,獻可替否,此朝廷之文也。三公論道,六 「卿分職,殊流異趣,百揆同歸,此官司之文也。寬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