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3 (1700-1725).djvu/72

此页尚未校对

贈之。於是大定百官,置太師、丞相;自大司馬以上七 公,位皆上公,綠綟綬、遠遊冠。置輔漢都護、中軍、上軍、 輔軍、鎮、衛、京前、後、左、右、上、下軍、輔國、冠軍、龍驤、武牙 大將軍營,各配兵二千,皆以諸子為之。置左右司隸, 各領戶二十餘萬,萬戶置一內史。凡內史四十三。單 于左右輔各主六夷十萬落,萬落置一都尉。省吏部, 置左右選曹尚書。自司隸以下六官,皆位次僕射。置 御史大夫及州牧,位皆亞公。以其子粲為丞相,領大 將軍、錄尚書事,進封晉王,食五都。劉延年錄《尚書》六 條事,劉景為太師,王育為太傅,任顗為太保,馬景為 大司徒,朱紀為大司空,劉曜為大司馬。曜復次渭汭, 趙染次新豐,索綝自長安東討染,染狃於累捷,有輕 綝之色。長史魯徽曰:「今司馬鄴君臣自相逼僭王畿, 雄劣不同,必致死距我。將軍宜整陣案兵以擊之,弗 可輕也。困獸猶鬥,況於國乎!」染曰:「以司馬模之彊,吾 取之如拉朽;索綝小豎,豈能污我馬蹄刀刃邪!要擒 之而」後食。晨率精騎數百馳出逆之,戰於城西,敗績 而歸。悔曰:「吾不用魯徽之言,以至於此,何面見之!」於 是斬徽。徽臨刑謂染曰:「將軍愎諫違謀,戇而取敗,而 復忌前害勝,誅戮忠良,以逞愚忿,亦何顏面瞬息世 間哉!袁紹為之於前,將軍踵之於後,覆亡敗喪,亦當 相尋,所恨不得一見大司馬而死。死者無知則已,若 其有知,下見田豐為徒。要當訴將軍於黃泉,使將軍 不得服床枕而死。」叱刑者曰:「令吾面東向!」大司馬曜 聞之,曰:「蹄涔不容尺鯉染之謂也。」曜還師,攻郭默於 懷城,收其米粟八十萬斛,列三屯以守之。聰遣使謂 曜曰:「今長安假息,劉琨游魂,此國家所尢,宜先除也。 郭默小醜,何足以勞公神略?可留征鹵將軍、貝丘王 翼光守之,公其還也。」於是曜歸蒲坂。俄而徵曜輔政。 趙染寇北地,夢魯徽大怒,引弓射之,染驚悸而寤,旦 將攻城,中弩而死。聰以粲為相國,總百揆,省丞相,以 并相國。平陽地震,烈風拔樹發屋。光義人羊充妻產 子二頭,其兄竊而食之,三日而死。聰以其太廟新成, 大赦境內,改年建元。雨血於其東宮延明殿,徹瓦在 地者深五寸。劉乂惡之,以訪其太師盧志、太傅崔瑋、 太保許遐志等曰:「主上往以殿下為太弟者,蓋以安 眾望也。志在晉王久矣,王公已下,莫不希旨,歸之相 國之位。自魏武已來,非復人臣之官。主上本發明詔, 置之為贈官,今忽以晉王居之,羽儀威尊,踰於東宮, 萬機之事,無不由之。置太宰、大將軍及諸王之營,以 為羽翼,此事勢去矣。殿下不得立,明也。然非止不得 立而已。不測之危厄,在於旦夕,宜早為之所。四衛精 兵,不減五千餘營,諸王皆年齒尚幼,可奪而取之。相 國輕佻,正可煩一刺客耳。大將軍無日不出其營,可 襲而得也。殿下但當有意,二萬精兵,立便可得鼓行。 向雲龍門,宿衛之士,孰不倒戈奉迎?大司馬不慮為 異也。」乂勿從,乃止。聰如中護軍靳準第,納其二女為 左右貴嬪,大曰月光,小曰月華,皆國色也。數月,立月 光為皇后。東宮舍人荀裕告盧志等勸乂謀反,乂不 從之狀。聰於是收志、瑋、遐於詔獄,假以他事殺之,使 冠威、卜抽監守東宮,禁乂朝賀。乂憂懼不知所為,乃 上表自陳,乞為黔首,并免諸子之封,褒美晉王粲宜 登儲副,抽又抑而勿通。其青州刺史曹嶷攻汶陽關、 公丘,陷之,害齊郡太守徐浮,執建威劉宣。齊、魯之閒 郡縣壘壁降者四十餘所。嶷遂略地,西下祝阿、平陰, 眾十餘萬,臨河置戍,而歸於臨淄。嶷於是遂有雄據 「全齊之志。石勒以嶷之懷二也,請討之。」聰又憚勒之 并齊,乃寢而弗許。劉曜濟自盟津,將攻河南,將軍魏 該奔於一泉塢。曜進攻李矩於滎陽,矩遣將軍李平 師於成皋,曜覆而滅之。矩恐,送質請降。時聰以其皇 后靳氏為上皇后,立貴妃劉氏為左皇后,右貴嬪劉 氏為右皇后。左司隸陳元達以三后之立也,極諫,聰 不納,乃以元達為右光祿大夫,外示優賢,內實奪其 權也。於是太尉范隆、大司馬劉丹、大司空呼延晏、尚 書令王鑒等皆抗表遜位,以讓元達。聰乃以元達為 御史大夫、儀同三司。劉曜寇長安,頻為王師所敗。曜 曰:「彼猶彊盛,弗可圖矣。」引師而歸。聰宮中鬼夜哭三 日,而聲向右司隸寺,乃止其上。皇后靳氏有淫穢之 行,陳元達奏之。聰廢靳,靳慚恚自殺。靳有殊寵,聰迫 於元達之勢,故廢之。既而追念其姿色,深仇元達。劉 曜進師上黨,將攻陽曲,聰遣使謂曜曰:「長安擅命,國 家之深恥也。公宜以長安為先,陽曲一委驃騎,天時 人事,其應至矣。公其亟還。」曜迴滅。郭邁朝於聰,遂如 蒲阪。平陽地震,雨血於東宮,廣袤頃餘。劉曜又進軍, 屯於粟邑,麴允饑甚,去黃白而軍於靈武。曜進攻上 郡,太守張禹與馮翊太守梁肅奔於允吾。於是關右 翕然,所在應曜。曜進據黃阜,聰武庫陷入地一丈五 尺。時聰中常侍王沉、宣懷俞容,中宮僕射郭猗、中黃 門陵修等皆寵幸用事。聰游宴後宮,或百日不出。群 臣皆因沉等言事,多不呈聰,率以其意愛憎而決之, 故或有勳舊功臣而弗見敘錄,姦佞小人數日而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