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6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合義兵,翼戴皇室,與國休戚,再匡區夏。爰奉明詔,弼 予幼沖,顯命光臨,天威咫尺。對揚尊號,悼心失圖。一 人在遠,三讓不遂,僶俛南面,厝身無所,苟利社稷,莫 敢或違。俯從群議,奉遵聖旨。可大赦天下』。」改大業十 三年為義寧元年。

義寧二年,太上皇被弒江都。

按《隋書恭帝本紀》,「義寧二年三月,右屯衛將軍宇文 化及殺太上皇於江都宮。五月詔曰:『天禍隋國,大行 太上皇遇盜江都,酷甚望夷,釁深驪北。憫予小子,奄 逮丕愆,哀號承感,心情靡潰,仰惟荼毒,仇復靡申,形 影相弔,罔知啟處。相國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 北徂南,東征西怨,總九合於一匡,決百勝於千里,糾 率夷夏,大庇氓黎,保乂朕躬,繄王是賴,德侔造化,功 格蒼旻,兆庶歸心,曆數斯在,屈為人臣,載違天命。在 昔虞夏,揖讓相推,苟非重華,誰堪命禹?當今九服崩 離,三靈改卜,大運去矣,請避賢路。兆謀布德,顧己莫 能,私僮命駕,須歸藩國。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 廢,豈期如是。庶憑稽古之聖,以誅四』」凶,聿值惟新之 恩,預充三恪。雪冤恥於皇祖,守禋祀為孝孫,朝聞夕 殞,及泉無恨。今遵故事,遜於舊邸。庶官群辟,改事唐 朝。宜依前典,趣上尊號。若釋重負,感泰兼懷,假手真 人,俾除醜逆。濟濟多士,明知朕意。

高祖武德九年八月詔傳位於皇太子太宗即位尊帝為太上皇

按《舊唐書高祖本紀》,「武德九年六月庚申,秦王以皇 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同謀害己,率兵誅之。詔立秦 王為皇太子,總統萬機,大赦天下。八月癸亥,詔傳位 於皇太子,尊帝為太上皇。」

太宗貞觀三年四月乙亥太上皇徙居於大安宮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貞觀四年七月甲戌太上皇不豫廢朝十月辛卯獵 於貴泉谷甲辰獵於魚龍川獻獲於大安宮。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貞觀七年,帝奉太上皇置酒未央宮。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通鑑綱目》:貞觀七年十 二月,帝從上皇宴漢未央宮。上皇命頡利可汗起舞, 馮智戴詠詩,既而笑曰:「『胡越一家,古未有也』。帝捧觴 上壽曰:『此皆陛下教誨,非臣智力所及。昔漢高祖亦 從太上皇宴此宮,妄自矜大,臣不取也』。上皇大悅。」智戴 南蠻酋長馮盎之子也先盎遣入侍故入侍宴 貞觀八年。十二月丁卯。從太上皇閱武於城西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貞觀九年五月庚子,太上皇崩。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按《文獻通考》:「上皇居大安宮,上屢請上皇避暑九成 宮。上皇以隋文帝終於彼,惡之,乃營大明宮,以為上 皇清暑之所。未成而上皇寢疾,不果居九年崩。」

睿宗延和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為皇帝以聽小事自尊為太上皇以聽大事

按《唐書睿宗本紀》云云。按《元宗本紀》,睿宗即位,立 為皇太子。景雲二年監國,聽除六品以下官。延和元 年,星官言帝座有變,睿宗曰:「傳德避災,吾意決矣。」七 月壬辰,制皇太子宜即皇帝位。太子惶懼入請,睿宗 曰:「此吾所以答天戒也。」皇太子乃御武德殿,除三品 以下官。八月庚子,即皇帝位。十月庚子,享於太廟,大 赦。

按《文獻通考》:睿宗在位二年,制傳位於太子,太子上 表固辭,太平公主勸上雖傳位,猶宜總大政。上乃謂 太子曰:「汝以為天下事重,欲朕兼理之耶?昔舜禪禹, 猶親巡狩,朕雖傳位,豈忘國家?其軍國大事,當兼省 之。」八月庚子,元宗即位,尊睿宗為太上皇。上皇自稱 曰朕,命曰誥,五日一受朝於太極殿。皇帝自稱曰予, 命曰「制。敕」日受朝於武德殿。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 政決於上皇,餘皆決於皇帝。

先天二年七月乙丑誥歸政於皇帝

按:《唐書睿宗本紀》云云。

按《文獻通考》:七月,上誅太平公主及其黨。上皇誥:「自 今軍國政刑,一皆取皇帝處分,朕方無為養志,以遂 素心。」是月,徙居百福殿。

元宗開元二年六月甲子以太上皇避暑徙御大明宮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開元四年正月,朝太上皇於西宮。六月甲子,太上皇 崩。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天寶十五載八月肅宗即位於靈武尊皇帝為上皇天帝

按《唐書元宗本紀》,「天寶十五載八月癸巳,皇太子即 皇帝位於靈武以聞。庚子,上皇天帝誥遣韋見素、房 琯、崔渙奉皇帝冊於靈武」按《肅宗本紀》,天寶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