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6 (1700-1725).djvu/61

此页尚未校对

卒,後乃聘后。及踐阼,永定九年立為皇后。高祖崩,后 與舍人蔡景歷定計,祕不發喪,召世祖入纂。世祖即 位,尊后為皇太后,宮曰慈訓。」按《侯安都傳》,「高祖崩, 安都隨世祖還朝,仍與群臣定議,翼奉世祖。時世祖 謙讓」勿敢當。太后又以衡陽王故,未肯下令,群臣猶 豫不能決。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遠?臨川王有 功天下,須共立之。今日之事,後應者斬。」便按劍上殿, 白太后出璽,又手解世祖髮,推就喪次。世祖即位,遷 司空。按《蔡景歷傳》,高祖崩時,外有彊寇,世祖鎮於 南睆,朝無重臣,宣后呼景歷及江大權、杜稜定議,乃 祕不發喪,疾召世祖景歷,躬共宦者及內人密營殮 服。時既暑熱,須治梓宮,恐斤斧之聲,或聞於外,仍以 蠟為祕器,文書詔告,依舊宣行。

文帝天康元年四月癸酉太子即皇帝位五月乙卯尊皇后曰皇太后

按《陳書廢帝本紀》云云,按《世祖沈皇后傳》,「后諱妙 容,吳興武康人也。梁大同中,歸於世祖,為臨川王妃。 世祖即位,為皇后。廢帝即位,尊后為皇太后,宮曰安 德。」

宣帝太建元年春正月甲午即皇帝位於太極前殿復太皇太后尊號曰皇太后

按《陳書宣帝本紀》云云。按《高祖宣皇后章氏傳》,「世 祖即位,尊后為皇太后。光大二年,后下令黜廢帝為 臨海王,命高宗嗣位。太建元年,尊后為皇太后。 太建二年三月丙申,皇太后崩。四月戊寅,皇太后祔 葬萬安陵。」

按《陳書宣帝本紀》云云。按《高祖宣皇后章氏傳》,大 建二年三月丙申,崩於紫極殿,時年六十五。遺令喪 事所須,並從儉約,諸有饋奠,不得用牲牢。其年四月, 群臣上諡曰宣太后,祔葬萬安陵。后親屬無在朝者, 惟族兄鈕洽官至中散大夫。

太建十四年正月丁巳太子即皇帝位乙丑尊皇后 為皇太后宮曰:「弘範。」

按《陳書後主本紀》云云。按《高宗柳皇后傳》,「后諱敬 言,河東解人也。高宗赴江陵,元帝以后配焉。承聖二 年,后生後主於江陵,為安成王妃。高宗即位,立為皇 后。後主即位,尊后為皇太后,宮曰弘範。」當是之時,新 失淮南之地,隋師臨江,又國遭大喪,後主病瘡,不能 聽政。其誅叔陵,供大行喪事,邊境防守及百司眾務, 雖假以後主之命,實皆決之於后。後主瘡愈,乃歸政 焉。

北魏

惠帝元年未親政事祁太后臨朝

按《魏書惠帝本紀》,惠皇帝諱賀傉立,桓帝之中子也。 以五年為元年,未親政事,太后臨朝,遣使與石勒通 和,時人謂之「女國使。」按《桓帝皇后祁氏傳》:「后生三 子,長曰普根,次惠帝,次煬帝。平文崩,后攝國事,時人 謂之女國。后性猛忌,平文之崩,后所為也。」

昭成帝建國二年王太后定計都灅源川

按《魏書昭成帝本紀》:「建國二年夏五月,朝諸大人於 參合陂,議欲定都灅源川,連日不決,乃從太后計而 止。」按《平文皇后王氏傳》:后,廣甯人也,年十三,因事 入宮,得幸於平文,生昭成帝。昭成初,欲定都於灅源 川,築城郭,起宮室,議不決。后聞之曰:「國自上世遷徙 為業。今事難之後,基業未固,若城郭而居,一旦寇來, 難」卒,遷動乃止。烈帝之崩,國祚殆危,興復大業,后之 力也。

明元帝泰常八年太武即位追尊皇妣為密皇太后按魏書太武帝本紀泰常八年十月壬申即皇帝位十有二月追尊皇妣為密皇太后

神麚三年九月癸卯立密皇太后廟於鄴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云云。按《禮志》。「神麚三年九月, 立密皇太后廟於鄴。后之舊鄉也。置祀官。太常博士 齋郎三十餘人侍祀。歲五祭。」

文成帝和平六年獻文帝即位尊馮皇后為皇太后太后臨朝聽政

按《魏書獻文帝本紀》:「和平六年夏五月甲辰,即皇帝 位,大赦天下,尊皇后曰皇太后。」按《文明皇后馮氏 傳》:「后,長樂信都人也。父朗坐事誅,后遂入宮。高宗踐 極,以選為貴人,後立為皇后。顯祖即位,尊為皇太后。 丞相乙渾謀逆,顯祖年十三,居於諒闇,太后密定大 策,誅渾,遂臨朝聽政。及高祖生,太后躬親撫養,是後 罷」令不聽政事,太后行不正,內寵李奕,顯祖因事誅 之。太后不得意,顯祖暴崩,時言太后為之也。

宣武帝延昌四年孝明帝即位尊皇后高氏為皇太后尋出俗為尼尊所生胡充華為皇太妃又崇為皇太后親覽萬機攝行代祀之典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延昌四年「春正月,即皇帝位。二 月,尊皇后高氏為皇太后。己亥,尊胡充華為皇太妃。 三月甲辰朔,皇太后出俗為尼。八月丙子,尊皇太妃 為皇太后。戊子,帝朝皇太后於宣光殿。壬辰,群臣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