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6 (1700-1725).djvu/9

此页尚未校对

「以此為識。」已而有娠,以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於 秀州青杉閘之官舍,紅光滿室,如日正中。少長名伯 琮。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後,而昭慈聖獻皇后亦 自江西還行在。后嘗感異夢,密為高宗言之,高宗大 悟。會右僕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請,高宗曰:「太祖以神 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儀落可憫。朕若 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於是詔選太 祖之後。同知樞密院事李回曰:「藝祖不以大位私其 子,發於至誠。陛下為天下遠慮,合於藝祖,可以昭格 天命。」參知政事張守曰:「藝祖諸子,不聞失德而傳位 太宗,過堯、舜遠甚。」高宗曰:「此事不難行。朕於『伯』《字行》 中選擇,庶幾昭穆順序。」而上虞丞婁寅亮亦上書言: 「昌陵之後,寂寥無聞,僅同民庶。藝祖在上,莫肯顧歆, 此金人所以未悔禍也。望陛下於伯字行內,選太祖 諸孫有賢德者。」高宗讀之大感歎。紹興二年五月,選 帝育於禁中。三年二月,除和州防禦使,賜名瑗。壬寅, 改貴州。五年五月,用左僕射趙鼎議,立書院宮中教 之,既成,遂以為資善堂《讀書彊記》,天資特異。己亥,制 授保慶軍節度使,封建國公。六月己酉,聽讀資善堂, 以徽猷閣待制范沖兼翊善,起居郎朱震兼讚讀。高 宗命帝見沖、震皆拜。十二年正月丁酉,加檢校少保, 封普安郡王。三月壬寅,出閣就外第。十三年九月,秀 王歿於秀州。十四年正月庚辰,用廷臣議,聽解官行 服。十六年四月乙巳,免喪還舊官。十七年六月戊午, 改常德軍節度使。二十四年,衡州盜起,秦檜遣殿前 司將官辛立將千人捕之,不以聞。帝入侍言之,高宗 大驚。明日,以問檜,檜謂「不足煩聖慮,故不敢聞,俟朝 夕盜平則奏矣。」檜退,知為帝言,忌之。及檜疾篤,其家 祕不以聞,謀以子熹代相,帝又密啟高宗破其奸。三 十年二月癸酉,立為皇子,更名瑋。甲戌,詔下。丙子,制 授寧國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建王。制出,中 外大悅。四月,賜字元瓌。三十一年十月壬子,以明堂 恩,改鎮南軍節度使。先是,金人犯邊,高宗下詔親征, 而兩淮失守,朝臣多陳退避之計,帝不勝其憤,請率 師為前驅。直講史浩以疾在告,聞之,亟入為帝言:「太 子不宜將兵。」乃為草奏,因中官以進,請衛從以共子 職。高宗因亦欲帝遍識諸將。十二月,遂扈蹕如金陵。 三十二年五月甲子,立為皇太子,改名眘。初,高宗久 有禪位之意,嘗以諭帝,帝流涕固辭,會有邊事,不果。 及歸自金陵,陳康伯求去,高宗復以倦勤諭之。中書 舍人唐文若聞而請對,言不宜急遽,故先下建儲之 詔,賜名煜。監察御史周必大密與康伯言:「與唐昭宗 名同音,不可。」詔別擬進,乃定今名。既又命學士承旨 洪遵為太子擇字,遵擬四字以進,皆不稱旨。甲戌,御 筆賜字元永。乙亥,內降御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 稱太上皇帝。退處德壽宮,皇后稱太上皇后。」丙子,遣 中使召帝入禁中,面諭之,帝又推遜不受,即趨側殿 門,欲還東宮,高宗勉諭再三,乃止。於是高宗出御紫 宸殿,輔臣奏事畢,高宗還宮,百官移班殿門外,拜詔 畢,復入班殿庭。頃之,內侍掖帝至御榻前,側立不坐, 內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宰相率百僚稱賀,帝遽 興,輔臣升殿固請,帝愀然曰:「君父之命,出於獨斷,然 此大位,懼不克當。」班退。太上皇帝即駕之德壽宮,帝 服袍履,步出祥曦殿門,冒雨掖輦以行,及宮門弗止。 上皇麾謝再三,且令左右扶掖以還,顧曰:「吾付託得 人,吾無憾矣。」左右皆呼萬歲。是日,詔有司議太上皇 帝、太上皇后尊號以聞。在內諸司日輪官吏應奉德 壽宮,增置德壽宮提點、幹辦等官,德壽宮宿衛依皇 城及宮門法。丁丑,朝德壽宮。戊寅,大赦。詔宰相率百 官月兩朝德壽宮。己卯,以即位告於天地、宗廟、社稷。 庚辰,詔五日一朝德壽宮。丁亥,詔以太上皇不許五 日一朝,自今月四朝。己丑,詔有司月奉德壽宮緡錢 十萬。甲午,上太上皇帝尊號曰光堯壽聖太上皇帝, 太上皇后曰壽聖太上皇后。八月戊寅,率群臣詣德 壽宮,奉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冊寶:按《禮志》: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十日御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 朕稱太上皇帝,退處德壽宮,皇后稱太上皇后,應軍 國事並聽嗣君處分。」十一日,行內禪之禮,有司設仗 紫宸殿,宰臣、文武百僚立班,皇帝出宮鳴鞭,禁衛諸 班直親從儀仗,并內侍省執骨朵使臣等並迎駕,自 贊常起居,皇帝升御坐,知閤門官以下并內侍都知 御帶以下一班起居,次管庫一班起居,次宰執以下 常起居訖。左僕射陳康伯、知樞密院事葉義問、參知 政事汪澈、同知樞密院事黃祖舜升殿奏曰:「臣等不 才,輔政累年,罪戾山積,乃蒙容貸,不賜誅責。今陛下 超然獨斷,高蹈堯舜之舉,臣等心實欽仰。但自此不 獲日望清光,犬馬之情,不勝依戀。」因再拜辭,相與泣 下,幾至號慟。帝亦為之流涕曰:「朕在位三十六年,今 老且病,久欲閒退。此事斷自朕心,非由臣下開陳,卿 等當悉力以輔嗣君。」康伯等復奏曰:「皇太子仁聖,天 下所共知,似聞謙退太過,未肯便御正殿。」帝曰:「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