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51 (1700-1725).djvu/29

此页尚未校对

下也。朕甚不取。」有司皆固請曰:「古者殷周有國,治安 皆千餘載,古之有天下者莫不長焉,用此道也。立嗣 必子,所從來遠矣。高帝親率士大夫始平天下,建諸 侯為帝者太祖,諸侯王及列侯始受國者,皆亦為其 國祖,子孫繼嗣,世世弗絕,天下之大義也,故高帝設 之以撫海內。今釋宜建而更選于諸侯及宗室,非高 帝之志也,更議不宜。」子啟最長,純厚慈仁,請建以為 太子,上乃許之。

臣按:文帝以謙力辭而有司以誼固請,然後文帝屈而從之,君臣之間可謂兩得矣。

以上論建立之計宜蚤。或曰:「國本之宜蚤建,固也。然在位久而繼嗣未生,如之何?」曰:「本朝則有故事矣。」仁宗皇帝春秋四十有四,聖嗣未立,張述以太常博士請遴擇宗親才而賢者,異其禮秩,試以職務,俾內外知聖心有所屬。皇祐五年。其後范鎮以諫官言之。嘉祐元年趙抃以御史言之。同上司馬光以并州通判亦言之。同上「自是文彥博、歐陽修、王堯臣、吳奎諸臣莫不言者,迄賴韓琦而後定焉。太山磐石之基於是乎壯。吁!此我祖宗公天下之心,三代以來之所未有者也。」因附著於此云。臣伏見高宗皇帝建炎三年元懿太子薨,布衣李時雨乞於皇族中擇宗室之賢者一人,使視皇子,以係四海之望。是時高宗年甫二十有三耳,不以「太蚤為忤也。」迨紹興元年,張浚言之,婁寅亮又言之,上讀寅亮之章,於是大悟。越五年,孝宗皇帝有建國之封。是高宗以二十五而定議,二十九而錫命也。其為宗社之計,尤蚤於仁祖也。於乎懿哉!

《諭教之法宜豫》

《文王世子》篇:「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修內 也,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於中,發形於外,是故其 成也懌恭敬而溫文。立太傅少傅以養之,欲其知父 子君臣之道也。太傅審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 奉世子以觀太傅之德行而審喻之。太傅在前,少傅 在後,入則有保,出則有師,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師也」 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輔翼 之而歸諸道者也。《記》曰:「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設 四輔及三公,不必備,唯其人語使能也。」君子曰:「德成 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國治。」君之謂也。仲尼曰: 「昔者周公攝政,踐阼而治,抗世子法於伯禽,所以善 成王也。」是故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 然後可以為人君;知事人,然後能使人。成王幼,不能 涖阼以為世子,則無為也。」是故抗世子法於伯禽,使 之與成王居,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義也。 君之於世子也,親則父也,尊則君也。有父之親,有君 之尊,然後兼天下而有之。是故養世子不可不慎也。 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其齒於學之謂 也。故世子齒於學。國人觀之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 何也?」曰:「有父在則禮然。」然而眾知父子之道矣。其二 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君在則禮然。」然而 眾著於君臣之義也。其三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 也?」曰:「長長也。」然而眾知長幼之節矣。故父在斯為子, 君在斯謂之臣。居子與臣之節,所以尊君親親也。故 學之為父子焉,學之為君臣焉,學之為長幼焉。父子 君臣長幼之道得,而國治矣。《語》曰:「樂正司業,父師司 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子之謂也。

臣按:三王之教世子必以禮樂者,禮所以起人之敬心,敬心生則慢心窒矣,樂所以感人之和心,和心生則戾心消矣。其薰陶德性、變化氣質,莫妙於此者。然樂雖修內,由內以達外,禮雖修外由外以入中,二者醺醲涵暢,相與無間,故其成也,但見其悅懌而已,恭敬溫文而已。恭者敬之發於外者也,敬者恭之主於中者也。溫則不暴,文則不野,此皆教之以禮樂之功也。然禮樂者,教之之具,而師傅者,教之之人,故立太傅、少傅以養之。養者,從容啟迪,以養其本然之善,使之自然開悟也。然其道無他,不過父子君臣之大倫而已。「太傅以審示」 言,謂修於身以示之也。「少傅以審喻言」 ,謂開說其義以曉之也。太傅、少傅所以教者雖同,然太傅以身教,少傅以言教,二者蓋互相發也。以一世子之身而太傅在前,少傅在後,入有保,出有師,四人者扶持而左右之,教安得不達,德安得不成哉?師者教世子以事而喻諸德,謂教之以事親之事則知孝之德,教之以事長之事則知弟之德,天下無事外之德也。保則安護世子之身,輔之翼之,使歸諸道。耳目口體不以欲而動,即所謂道天下無身外之道也。古者所謂師保其職蓋如此。周公抗世子法於伯禽者,蓋成王雖幼,已為君矣,不可復以教世子者教之,惟以教世子者教伯禽,使成王觀之,是乃所以善成王也。《傳》言成王有過則撻伯禽,成王不可撻也。撻伯禽,則成王知警矣。然周公之所以教者,亦不過為人子、為人臣與事人之道而已。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