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51 (1700-1725).djvu/48

此页尚未校对

周公抗法於伯禽,賈生陳事於文帝,莫不殷勤於端 士,懇切於正人。昔鄧禹名臣,方授審諭之任;疏受宿 望,始除輔導之官。歷代賢君,莫不丁寧於太子者。良 以地膺上嗣,位處副君,善則率土霑其恩,惡則海內 罹其禍。近聞僕寺司馭,爰及駕士獸醫,始自春初,迄 茲夏杪,恆居內役,不放分番。或家有尊親,闕於溫凊; 或室有幼稚,絕於撫養。春則廢其耕墾,夏有妨其播 植,事乖存育,人有怨嗟。願崇儒敬業,訪道稽疑,則品 物增輝,懷生欣忭。今《司經》見無學士,供奉未有侍讀。 伏望因時視膳,奏請置人。所冀講席「談筵,務盡忠規 之道;披文摘句,方資審諭之勤。」臣又聞臣之事主,必 盡誠慤;君之進賢,務求忠讜。伏惟殿下養德儲闈,理 以端靜為務;恭膺守器,必以學業為先。經所以立行 修身,史所以諳識成敗。《雅誥》既習,忠孝乃成;《傳記》方 通,安危斯辨。知父子君臣之道,識古今鑒戒之規。經 史為先,斯乃急務。至「于工巧造作,僚吏直司,實為末 事,無足勞慮。臣以庸賤,獻替是司,臣而不言,負譴聖 明,言而獲罪,是所甘心。伏願留意《經書》,簡略細事,一 蒙採納,萬殞無辭。乞降儲明,俯矜狂瞽。」

《唐太宗於寢殿側置太子院諫疏》

褚遂良

臣聞周兩問安,三至必退;漢儲侍膳,五日乃來。前賢 作法,規模弘遠。《禮》曰:「男子十年出就外傅,出宿於外, 學書計也。」然則古之達者,豈無慈心,減茲私愛,欲使 成立。凡人尚猶如此,況君之太子乎?自當春誦夏絃, 親近師傅,知人間之庶事,識君臣之大道,使翹足延 首,皆聆善聲。若獻歲之有陽春,上天之有日月,弘化 「懿德,乃作元良。」伏惟陛下道育三才,功包九敘,新樹 太子,莫不欣欣。既已廢昏立明,雖稱天下瞻望,而教 成之道,實深乖闕。「不離膝下,常居宮內,保傅之說無 暢,經籍之談蔑如。且朋友不可以深交,深交必有怨; 父子不可以滯愛,滯愛或生𠍴。伏願遠覽殷周,近尊 漢魏,不可頓革。」事須階漸,恆計旬日,半遣還宮。專學 藝以潤身,布芳聲於天下,則微臣雖死猶曰「生年」

《謝皇太子玉華山宮銘賦啟》
許敬宗

臣敬宗、行成季輔等啟:「昨晚內坊丞王君德奉宣,令 齎臣等《玉華山宮銘賦》二本。拜承恩貺,駭忭交懷,跪 翫清辭,早荷溢目。」伏惟殿下,天資學府,道貫生知。絢 發詞林,若春華之麗韶景;漪清碧海,譬秋水之澹晨 霞。仙鶴和吟,慚八音於雅韻;神龍縟彩,謝五色於彫 文。綺布天庭,雲生石砌。理含貞邃,雅達谷處之端;趣 極幽閑,妙盡喦居之體。煙松合翠,露桂分紅,察彼殊 形,翻然共色。究寫真之奧旨,擅體物之窮神。若乃漢 月鉤空,乍臨珠箔;石苔垂髮,或映莊帷。莫不理超詞 表,意生文外。自餘清拔,觸類奇新。成若神化之工,光 乎性道之製。蓋由基天挺裕,纂聖凝離,故能邁古超 前,納卿雲於度內;逾儔絕侶,括啟誦於胸中。臣等忝 荷殊私,曲蒙垂示,見所未見,情百恆情。無任鳧藻之 懷,謹上啟陳謝。謹啟。

《諫皇太子牋》
薛元超

臣元超啟:臣聞位隆載鼎,居之者匪易;業峻承祧,守 之者為重。何則?天下之本,屬在元良。歷選前修,藹尋 往傳。伏惟殿下畫堂凝祉,幼彰岐嶷;雕宮誕睿,夙擅 溫文。大孝因心,不由於外獎;深仁植,學性稟於自然。 故能聿膺景福,式光正緒。皇基永固,宸構克昌。加以 識贍機物,天姿獨秀,生知之量,振古莫儔。比者監守 務殷,親覽政事,所關視聽,決斷如流,凡有朝野,僉論 歸美。況臣委職階陛,齒跡宮闈,恭聞喜躍,實百恆品, 區區所望,惟願盛德日新,勵茲三善,無忘四術,率土 蒼生幸甚。見去年之內,數召學士等入,討論經籍,亹 亹不倦,此之令問,播於邇遐,在外聞者,誰不欣然。今 夏已來,接對遂簡,講藝之道,有謝曩時;臣之事君,在 於無隱。敢緣茲義,輒獻愚衷。臣知識庸淺,未足以發 明雅訓,求之史傳,請揚搉而言焉。昔漢苑招賢,高軒 洞敞;曹園愛客,飛蓋連陰。此乃副君之待士也。亦有 推心鄭眾,每佇於諮詢;降禮桓榮,用承於誨命:此則 副君之尊師也。魏太祖征并州,留太子在鄴,頗出畋 獵。崔季珪進而諫曰:「盤於遊田,《書》之所誡;魯侯觀漁, 《春秋》譏之。周、孔之格言,二經之明義也。深惟儲副,以 身為寶,今忽馳騖陵險,誠有識者所以惻心。惟太子 燔翳捐畢,以塞眾望。」太子報曰:「昨奉嘉命,廣開正路, 翳已壞矣,畢亦去焉。師傅之言,實獲我心。」晉明帝之 在東宮,中庶子溫嶠、中舍人劉放諫馬射曰:「臣聞千 金之子,猶不垂堂;以萬乘之貳,若有駭駟之艱,豈可 不熟念!殿下縱一日之娛,忘萬代之基,凡人猶知其 不可,況在聖明太子?」答云:「省所陳明,卿等動靜數示, 此則副君之納諫,不以為嫌者也。非獨一時之美事, 固亦千載之芳猷。且思患預防,著於《易》《象》;樂不可極, 陳之《禮經》,列聖典謨,可為龜鏡。殿下昔在」藩邸,時以 打毬為戲,當此之日,已經墜馬。近取諸身,足為深鑑。 又陛下仁孝之德,聞於四海,自車駕發後,天慈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