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54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高廟,拜受金匱神嬗,御王冠,謁太后,還坐未央宮前 殿,下書曰:「予以不德,託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皇始 祖考虞帝之苗裔,而太皇太后之末屬皇天上帝隆 顯大佑,成命統序,《符契》圖文,金匱策書,神明詔告,屬 予以天下兆民赤帝漢」氏高皇帝之靈,承天命傳國, 《金策》之書,予甚祗畏,敢不欽受。以戊辰直定御王冠, 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新。」其改正朔,易服色, 變犧牲,殊徽幟,異器制,以十二月朔癸酉為建國元 年,正月之朔,以雞鳴為時,服色配德上黃,犧牲應正 用白,使節之旄,旛皆純黃,其署曰「新使武威節」,以承 皇天上帝威命也。按王莽全傳載僭號部茲於始建國元年以後俱不載

班伯

按《漢書·班氏敘傳》:班氏之先,與楚同姓,令尹子文之 後也。子文初生,棄於瞢中,而虎乳之。楚人謂乳穀,謂 虎於檡,故名穀於檡,字子文。楚人謂虎班,其子以為 號。秦之滅楚,遷晉、代之間,因氏焉。始皇之末,班壹避。 𡒰於樓煩,致馬牛羊數千群。值漢初定,與民無禁。當 孝惠、高后時,以財雄邊,出入弋獵,旌旗鼓吹,年百餘 歲,以壽終,故北方多以「壹」為字者。壹生孺,孺為任俠, 州郡歌之。孺生長,官至上谷守。長生回,以茂材為長 子令。回生況,舉孝廉為郎,積功勞至上河農都尉、大 司農,奏課連最,入為左曹越騎校尉。成帝之初,女為 倢伃,致仕就第,貲累千金,徙昌陵。昌陵後罷,大臣名 家皆占數於長安。況生三子:伯、斿、稚。伯少受《詩》於師 丹,大將軍王鳳薦伯宜勸學,召見晏昵殿,容貌甚麗, 誦說有法,拜為中常侍。時上方鄉學,鄭寬中、張禹朝 夕入說《尚書》《論語》於金華殿中,詔伯受焉。既通大義, 又講異同於許商,遷奉車都尉。數年,金華之業絕出, 與王、許子弟為群,在於綺襦紈絝之間,非其好也。家 本北邊,志節忼慨,數求使匈奴。河平中,單于來朝,上 使伯持節迎於塞下。會定襄大姓石季群輩報怨,殺 追捕吏,伯上狀,因自請願試守期月。上遣侍中中郎 將王舜馳傳代伯護單于,并奉璽書印綬,即拜伯為 定襄太守。定襄聞伯素貴,年少自請治劇,畏其下車 作威,吏民竦息。伯至,請問耆老父祖故人有舊恩者, 迎延滿堂,日為供具,執子孫禮,郡中益弛。諸所賓禮 皆名豪,懷恩醉酒共諫伯宜頗攝錄盜賊,具言本謀 亡匿處。伯曰:「是所望於父師矣。」迺召屬縣長吏,選精 進掾史,分部收捕,及它隱伏,旬日盡得。郡中震栗,咸 稱神明。歲餘,上徵伯,伯上書願過故郡上父祖冢。有 詔太守都尉以下會。因召宗族,各以親疏加恩,施散 數百金,北州以為榮,長老紀焉。道病中風,既至,以侍 中、光祿大夫養病,賞賜甚厚,數年未能起。會許皇后 廢,班倢伃供養東宮,進侍者李平為倢伃,而趙飛燕 為皇后,伯遂稱篤。久之,上出,過臨候伯,伯惶恐,起視 事。自大將軍薨後,富平、定陵侯張放、淳于長等始愛 幸,出為微行,行則同輿執轡,入侍禁中,設宴飲之會。 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時乘輿幄坐 張畫屏風,畫紂醉踞妲己,作長夜之樂。上以伯新起, 數目禮之,因顧指畫而問伯:「紂為無道,至於是乎?」伯 對曰:「《書》云:『迺用婦人之言,何有踞肆於朝?所謂眾惡 歸之,不如是之甚者也』!」上曰:「苟不若此,此圖何戒?」伯 曰:「『『沈湎於酒』,《微子》所以告去也;式號式謼』,《大雅》所以 流連也。《詩》《書》淫亂之戒,其原皆在於酒。」上迺喟然歎 曰:「吾久不見班生,今日復聞讜言。放等不懌。」稍自引 起更衣,因罷出。時長信庭林表適使來,聞見之。後,上 朝東宮,太后泣曰:「帝間顏色瘦黑,班侍中本大將軍 所舉,宜寵異之,益求其比,以輔聖德。宜遣富平侯,且 就國。」上曰:「諾。」車騎將軍王音聞之,以風。丞相御史奏 富平侯罪過,上迺出放為邊都尉。後復徵入,太后與 上書曰:「前所道尚未效,富平侯反復來,其能默虖?」上 謝曰:「請今奉詔。」是時,許商為少府,師丹為光祿勳。上 於是引商丹入為光祿大夫。伯遷水衡都尉,與兩師 並侍中,皆秩中二千石。每朝,東宮常從,及有大政,俱 使諭指於公卿。上亦稍厭游宴,復修經書之業,太后 甚悅。丞相方進復奏富平侯,竟就國。會伯病卒,年三 十八,朝廷愍惜焉。

班斿

按《漢書班氏敘傳》:「斿博學有俊材。左將軍史丹舉賢 良方正,以對策為議郎,遷諫大夫、右曹中郎將,與劉 向校祕書。每奏事,斿以選受詔,進讀群書。上器其能, 賜以祕書之副。時書不布,自東平思王以叔父求太 史公諸子書,大將軍白不許。語在《東平王傳》。斿亦早 卒,有子曰嗣,顯名當世。」

班嗣

按《漢書班氏敘傳》:「嗣家有賜書,內足於財。好古之士, 自遠方至父黨,揚子雲以下,莫不造門。嗣雖修儒學, 然貴老、嚴之術。桓生欲借其書,嗣報曰:『若夫嚴子者, 絕聖棄智,脩生保真,清虛澹泊,歸之自然,獨師友造 化,而不為世俗所役者也。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 其志;栖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不絓聖人之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