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55 (1700-1725).djvu/20

此页尚未校对

二十六年,承恩復上疏劾給事中戴士衡、知縣樊玉。 衡妄造《憂危竑議》,離間骨肉,汙衊皇貴妃。帝怒,憂危。 竑議者不知誰所作,中言:「侍郎呂坤媾通宮掖,將與 國泰等擁戴福王。」而士衡前嘗論坤與承恩相結,玉 衡方抗言貴妃沮立太子,疏並留中,故承恩指兩人。 帝怒,士衡、玉衡皆永戍。廷臣益忿鄭氏。久之,皇太子 立。四十三年,男子張差入東宮被擒。言者皆言國泰 謀刺皇太子。主事王之寀鞫差,差指貴妃宮監。主事 陸大受、給事中何士晉遂直攻國泰。帝以貴妃故,不 欲竟。御史劉廷元亦先以差風癲聞,國泰遂得免。事 詳《之寀》等傳。或謂國泰厚賄大學士方從哲及廷元 等,故獄辭多頗云。國泰官左都督,病死,子養性襲為 都督。天啟初,光祿少卿高攀龍、御史陳必謙追論其 罪,且言養性結白蓮賊,將為亂。詔勒養性出京師,隨 便居住。魏忠賢用事,宥還。

王昇

按《明外史外戚傳》:「昇,熹宗生母,王太后弟也。父鉞,天 啟元年封新城伯,尋以王子生進侯。卒,子國興嗣。崇 禎十七年,京師陷,見殺。」

劉文炳

按《明外史外戚傳》:「文炳,字淇筠,宛平人。大父應元,娶 徐氏,父效祖,生女入宮中,即莊烈帝生母孝純皇太 后也。帝即位,封新樂侯。崇禎七年卒,文炳嗣侯。八年, 文炳大母徐太夫人年七十,賜寶鈔、白金文綺。帝謂 內侍曰:『太夫人年老,猶聰明善飯,使太后在,不知若 何稱壽也』。因泣下愴然者久之。宮中奉太后像,或曰」 未肖。上不懌。遣司禮監太監王裕民同武英殿中書 至文炳第,敕徐口授繪像以進。左右咸驚曰「肖。」帝大 喜,命卜日具鹵簿。帝俯伏歸極門,迎入,安奉奉慈殿, 朝夕上食如生。因追封應元瀛國公,徐氏瀛國太夫 人,文炳晉少傅,叔繼祖弟文燿、文照,俱晉爵有差。文 炳母杜氏甚賢,每謂文炳等曰:「吾家無功德,直以太 后故,受此大恩,奈何不盡忠報天子。」文炳等叩頭曰: 「謹受教。」帝遣文炳視祖陵鳳陽,密諭有大事上聞。文 炳歸,奏:「史可法、張國維兩人,忠正有方略,第久任用, 必能為陛下滅賊。」後兩人果殉國難。文炳謹厚不妄 交,獨與宛平太學生申湛然、布衣黃尼麓及駙馬都 尉鞏永固善。時天下多故,流賊勢益張。文炳與尼麓 等講明忠義,為守禦計。及李自成據三秦,破榆林,將 引兵犯京師。文炳知勢不支,慷慨泣下,謂永固曰:「國 事至此,我與公受國恩,當以死報。」十七年正月,帝召 文炳、永固等問國事,二人請早建藩封,遣永定二王 之國。帝是之,以內帑乏,不果行。時自成已出陝西,蹂 河東,陷太原、寧武、宣大。三月初一日,賊警益急,命文 武勛戚分守京城,繼祖守皇城東安門,文燿守永定 門,永固守內城崇文門。文炳以繼祖、文燿皆守城,故 未有職事。十六日,賊攻西直門,勢益急。《尼麓》踉蹌至, 謂文炳曰:「城將陷,君宜自為計。」文炳母杜氏聞之,即 命侍婢簡笥絛於樓上作七八繯,命家僮積薪樓下, 隨遣老僕鄭平迎李氏、吳氏二女歸,曰:「吾母女同死 此。」又念瀛國太夫人年篤老,不可俱燼,因與文炳計, 匿之申湛然家。十八日,帝遣內使密召文炳、永固。文 炳歸白母曰:「有詔召兒,兒不能事母。」母拊文炳背曰: 「太夫人既得所,我與若妻、妹死耳,復何憾。」遂偕永固 謁帝。時外城已陷,帝曰:「二卿所紏家丁,能巷戰否?」文 炳以眾寡不敵對,帝愕然。永固奏曰:「臣等已積薪第 中,當闔門焚死,以報皇上。」帝曰:「朕志決矣。朕不能守 社稷,朕能死社稷。」兩人皆涕泣誓效死,出馳至崇文 門。須臾,賊大至,永固射賊,文炳助之,殺數十人,各馳 歸。第十九日,文照方侍母飯,家人急入曰:「城陷矣!」文 照盌脫地直視母。母遽起登樓,文照及二女從之。文 炳妻王氏亦登樓,懸孝純皇太后像,母率眾哭拜,各 縊死。文照入繯,墮拊母背,連呼曰:「兒不能死矣!」從母 命,留侍太夫人,遂逃去。家人共焚樓,文炳歸,火烈不 得入,入後園,適湛然尼麓至,曰:「鞏都尉已焚府第自 刎矣。」文炳曰:「諾。」將投井,忽止曰:「戎服也,不可見皇帝!」 湛然脫己幘冠之,遂投井死。繼祖歸,亦投井死。繼祖 妻左氏,見大宅火,知賊已入,亟登樓自焚;妾董氏、李 氏,亦焚死。初,文燿見外城破,突出至渾河;聞內城破, 復入,見第焚,大哭曰:「文燿未死,以君與母在;今若此 生何為!」遂覓文炳死所,大書版井旁曰:「左都督劉文 燿同兄文炳畢命報國處。」亦投井死。闔門死者四十 二人。而是時,惠安伯張《慶臻》,集妻子同焚死,新城侯 王國典,亦焚死;宣城伯衛時春,懷鐵券,闔門赴井死。 與永固射賊楊光陛者,駙馬都尉子也,被甲馳突左 右射與永固相失,矢盡,投觀象臺下井中死,而湛然 以匿。瀛國太夫人為賊所拷掠,終不言,體糜爛以死。

張國紀

按《明外史外戚傳》:國紀,祥符人,熹宗張皇后父也。天 啟初,封太康伯。魏忠賢與客氏忌皇后,因謀陷國紀, 使其黨劉志選、梁夢環先後劾國紀謀占宮婢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