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55 (1700-1725).djvu/96

此页尚未校对

斯曰:「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書未行, 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 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事將何如?」斯曰:「安得 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高曰:「君侯自料能,孰 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 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斯曰:「此五 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責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內宦之 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 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 誅亡。皇帝二十餘子,皆君之所知,長子剛毅而武勇, 信人而奮士,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 侯之印,歸於鄉里,明矣。」高受詔教習胡亥,使學以法 事數年矣,未嘗見過失,慈仁篤厚,輕財重士,辯於心 而詘「於口,盡禮敬士,秦之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為 嗣君計而定之。」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詔,聽天之 命,何慮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 定,何以貴聖?」斯曰:「斯上蔡閭巷布衣也,上幸擢為丞 相,封為通侯,子孫皆至尊位重祿者,故將以存亡安 危屬臣也,豈可負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幾,孝子不 勤勞而見危,人臣各守其職而已矣。君其勿復言,將 令斯得罪。」高曰:「蓋聞聖人遷徙無常,就變而從時,見 末而知本,觀指而睹歸,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 天下之權,命懸於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從外制中 謂之惑,從下制上謂之賊。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搖 動者萬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見之晚?」斯曰:「吾聞 晉易太子,三世不安;齊桓兄弟爭位,身死為戮;紂殺 親戚,不聽諫者,國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廟 不血食。斯其猶人哉!安足為謀!」高曰:「上下合同,可以 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裏。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 世世稱孤,必有喬、松之壽,孔、墨之智。今釋此而不從, 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斯 乃仰天而嘆,垂淚太息曰:「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能 死,安託命哉!」於是斯乃聽高。高乃報胡亥曰:「臣請奉 太子之明命以報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於是乃相 與謀,詐為受始皇詔丞相,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 賜長子扶蘇曰:「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 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 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 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 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劎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外 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 王離,封其書以皇帝璽。遣胡亥客奉書賜扶蘇於上 郡。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蒙恬止扶蘇 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 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 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數趣之。扶蘇為 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蒙恬 不肯死,使者即以屬吏繫於陽周。使者還報胡亥斯, 高大喜,至咸陽發喪。太子立為二世皇帝。以趙高為 郎中令,常侍中用事。二世燕居,乃召高與謀事,謂曰: 「夫人生居世間也,譬猶騁六驥過決隙也。吾既已臨 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以安宗廟 而樂萬姓,長有天下,終吾年壽,其道可乎?」高曰:「此賢 主之所能行也,而昏亂主之所禁也。臣請言之。不敢 避斧鉞之誅,願陛下少留意焉。夫沙丘之謀,諸公子 及大臣皆疑焉,而諸公子盡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 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屬意怏怏皆不服,恐為變。且 蒙恬已死,蒙毅將兵居外,臣戰戰栗栗,唯恐不終。且 陛下安得為此樂乎?」二世曰:「為之奈何?」趙高曰:「嚴法 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滅大臣而遠骨肉, 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 之所親信者近之。此則陰德歸陛下,害除而奸謀塞, 群臣莫不被潤澤,蒙厚德,陛下則高枕肆志寵樂矣。 計莫出於此。」二世然高之言,乃更為法律。於是群臣 諸公子有罪,輒下高令鞠治之。殺大臣蒙毅等公子 十二人,僇死咸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財物入於縣 官,相連坐者不可勝數。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書 曰:「先帝無恙時,臣入則賜食,出則乘輿;御府之衣,臣 得賜之;中廐之寶馬,臣得賜之。臣當從死而不能,為 人子不孝,為人臣不忠。不忠者無名以立於世,臣請 從死,願葬酈山之足,唯上幸哀憐之。」書上,胡亥大悅, 召趙高而示之曰:「此可謂急乎?」趙高曰:「人臣當憂死 而不暇,何變之得謀?」胡亥可其書,賜錢十萬以葬。法 令誅罰,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又作阿 房之宮,治直馳道,賦斂愈重,戍徭無已。於是楚戍卒 陳勝、吳廣等乃作亂,起於山東,傑俊相立,自置為侯 王,叛秦,兵至鴻門而卻。初,趙高為郎中令所殺,及報 私怨眾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毀惡之,乃說二世曰:「天 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 且陛下富於《春秋》,未必盡通諸事,今坐朝廷譴舉有 不當者,則見短於大臣,非所以示神明於天下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