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滿洲、漢軍進士出身者,各設一員,給與四品頂帶。世子,每府選取部院筆帖式。內滿洲、漢軍進士出身者,各設一員,給與五品頂帶。郡王,每府選取閒散滿洲、漢軍進士出身者,各設一員,給與六品頂帶。如進士不足,於舉人內考用。舉人不足,於各府護衛內選用 。又題准:宗室內節孝者,各依等第頒給。
恩賜親王、親王嫡妃、給銀一百兩,緞十六疋。世子親、
王側妃、世子嫡妃,給銀九十兩,緞十四疋。郡王、郡主、世子側妃、郡王嫡妃,給銀八十五兩,緞十二疋。貝勒、縣主、郡王側妃、貝勒嫡夫人,給銀八十兩,緞十一疋。貝子、貝勒側夫人、郡君、貝子嫡夫人,給銀七十五兩,緞十疋。鎮國公、貝子側夫人、縣君、鎮國公夫人,給銀七十兩,緞九疋。輔國公、鎮國公側夫人、鄉君、輔國公夫人,給銀六十五兩,緞八疋。鎮國將軍、輔國公側夫人,給銀六十兩,緞七疋。輔國將軍、鎮國將軍夫人,給銀五十五兩,緞六疋。奉國將軍、輔國將軍夫人,給銀五十兩,緞五疋。奉恩將軍、奉國將軍淑人,給銀四十五兩,緞四疋。奉恩將軍恭人,給銀四十兩,緞三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女,及閑散宗室並妻女、給銀三十五兩,緞二疋。以上俱由戶部頒給內院撰擬。
《敕命》一道獎諭。凡旌表貞烈者、自固倫公主親王妃
以下輔國公夫人以上、俱照等第除。
欽賜羊酒紙張外。禮部仍照定例、另給羊酒紙張。內
「院撰文,遣官致祭。鎮國將軍夫人以下,閑散宗室妻女,部給羊酒紙張,內院撰文,遣官致祭。」 是年,定郡王以上祀,追封祖、父於家廟,貝勒以下祀,追封祖、父於墳墓 。一建廟,莊親王立一廟,禮親王、巽親王、謙郡王共立一廟,肅親王立一廟,饒餘郡王、端重親王共立一廟,穎親王、順承郡王共立一廟,豫郡王立一廟,克《勤郡王》、衍禧郡王、共立一廟 。一祭期定於正月四月、七月、十月歲暮日。前期三日齋戒。候
皇上祭
太廟。諸王陪祭禮畢、各回府致祭。凡有薦新品物、如 太廟未獻之先、不許家廟供獻。 一廟制。正殿五間臺
基高二尺一寸。院內東廂房三間,貯祭器及祭獻等項。西廂房三間,貯樂器。臺基俱高一尺六寸。大門三間,臺高一尺六寸。院內西旁門一座,院內東旁設焚帛爐一座,大門外西旁設宰牲房三間。其正殿、廂房、大門俱五色彩畫花草,上用綠琉璃瓦。殿門牆外用紅土,內用石灰,院牆用紅土,綠瓦蓋頂,帛爐亦用綠瓦 。一牌位高二尺,寬四寸,朱紅色,上刻「追封諡號」 墨書。設於紅油漆龕,內設紅片金帳幔。其廟中王位,以居中為尊,餘分列左右如止。一王正設中間 一供品,每位前設紅案一、銅香爐一、銅燭臺二、銅花瓶二,供湯飯果品。紅案一,盛帛紅漆匣一,供牲槽一,白磁爵六,銀鑲象著二雙,銀匙二,香盒一,酒「尊一、銀壺一、銀杓一。白色帛二端。無妃者,止用帛一、爵三、匙一。」 著一雙。獻帛紅案一、祭文案一。每王一位,用豕一、羊一、果品八盤,麪餅四盤,飯二碗,湯二碗。所用樂器,與王府樂器同。一、致祭前三日,王及子弟護衛所屬官員執事人等,妃及隨從婦女,俱各齋戒前一日,備辦祭品宰牲。祭日,於神位前供祭品,大門兩旁設鼓樂畢,王率子弟護衛,所屬官員俱朝服從廟大門東旁門進,至廟東簷下向西立;子弟在階上向西立;護衛及所屬官員,在階下分班對立。執香盒人詣香案旁立。引禮人引王從廟左門進,至香案前立。子弟護衛所屬官員各依本位,向上排立。引禮人贊「跪」 ;王跪,贊「上香」 ;執香盒人跪進香。王接柱香,拱舉上爐;內又三上塊香,如左右。有王位者,先詣左位,次至右位,次第上香畢,復位立。引禮人贊「跪、叩、興。」 門外作樂。王行二跪六叩頭禮,興。子弟護衛所屬官員俱隨行。禮畢,樂止。引禮人贊「奠帛。」 初獻樂作。執帛爵官捧帛爵在王左跪;接帛爵官在王右跪。引禮人贊「跪。」 王跪受帛,拱舉授右接帛官。王又受爵,拱舉授右接爵官。王又受妃位前爵,拱舉授右接爵官。各官捧帛在前、爵在後。至位前,捧帛官跪獻三叩頭。捧爵官立獻各退。樂止。如兩旁有王位護衛捧帛酒分獻。引禮人贊「興」 、王興。讀祝人於祝文案前一跪三叩頭,捧祝文在案東立。引禮人贊「跪。」 王及子弟護衛所屬官員、並讀祝人皆跪。引禮人贊「讀祝。」 讀畢、讀祝人捧祝文送至中位前、跪獻於帛匣內三叩頭退。引禮人贊叩興。王等俱行三叩頭禮。興。引禮人贊「亞獻。」 樂作。獻爵如初獻儀。樂止。引禮人贊「終獻。」 樂作。獻爵如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