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59 (1700-1725).djvu/123

此页尚未校对

靈王二十四年「夏五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秋八 月己巳,諸侯同盟于重丘,衛侯入于《夷儀》。」

按《春秋》襄公二十五年。按《左傳》二十五年,「夏五月, 晉侯濟自泮,會于夷儀,伐齊,以報朝歌之役。齊人以 莊公說,使隰鉏請成。晉侯許之。使叔向告於諸侯。晉 侯使魏舒、宛沒逆衛侯,將使衛與之夷儀。崔子止其 帑以求五鹿。秋七月己巳,同盟于重丘,齊成故也。八 月衛獻公入于夷儀。冬十二月,衛獻公自夷儀使與 甯」喜言,甯喜許之。太叔文子聞之,曰:「『烏乎!《詩》所謂『我 躬不說,皇恤我後』者』,甯子可謂不恤其後矣。將可乎 哉?殆必不可。君子之行,思其終也,思其復也。《書》曰:『慎 始而敬終,終以不困』。《詩》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今甯 子視君不如奕棋,其何以免乎?奕者,舉棋不定,不勝 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一 舉而滅之,可哀也哉!

靈王二十五年春二月辛卯,衛甯喜弒其君剽,衛孫 林父入于戚以叛。甲午,衛侯衎復歸于衛。秋,晉人執 衛甯喜。

按《春秋》襄公二十六年。按《左傳》:二十六年:春,衛獻 公使子鮮為復,辭敬姒,彊命之。對曰:「君無信,臣懼不 免。」敬姒曰:「雖然,以吾故也。」許諾。初,獻公使與甯喜言, 甯喜曰:「必子鮮在,不然必敗。」故公使子鮮。子鮮不獲 命於敬姒,以公命與甯喜言曰:「苟反政由甯氏,祭則 寡人。」甯喜告蘧伯玉,伯玉曰:「瑗不得聞君之出,敢聞 其入!」遂行,從近關出,告右宰穀。右宰穀曰:「不可獲罪 於兩君,天下誰畜之?」悼子曰:「吾受命於先人,不可以 貳。」穀曰:「我請使焉而觀之。」遂見公於夷儀。反,曰:「君淹 恤在外十二年矣,而無憂色,亦無寬言,猶夫人也。若 不已,死無日矣。」悼子曰:「子鮮在。」右宰穀曰:「子鮮在,何 益?多而能亡,於我何為?」悼子曰:「雖然,弗可以已。」孫文 子在戚。孫嘉聘於齊,孫襄居守。二月庚寅,甯喜、右宰 穀伐孫氏,不克。伯國傷。甯子出舍於郊。伯國死,孫氏 夜哭。國人召甯子,甯子復攻孫氏,克之。辛卯,殺子叔 及太子角。孫林父以戚如晉。甲午,衛侯入。大夫逆於 竟者,執其手而與之言。道逆者,自車揖之。逆於門者, 頷之而已。公至,使讓太叔文子曰:「寡人淹恤在外,二 三子皆使寡人朝夕聞衛國之言,吾子獨不在寡人。 古人有言曰:『非所怨,勿怨』。寡人怨矣。」對曰:「臣知罪矣。 臣不佞,不能負羈絏以從扞牧圉,臣之罪一也。有出 者,有居者,臣不能貳。通外內之言以事君,臣之罪二 也。有二罪,敢忘其死。」乃行,從近關出,公使止之。衛人 侵戚東鄙,孫氏愬于晉,晉戍茅氏。殖綽伐茅氏,殺晉 戍三百人。孫蒯追之,弗敢擊。《文子》曰:「厲之不如。」遂從 衛師,敗之圉雍鉏,獲殖綽,復愬于晉。晉人為孫氏故, 召諸侯,將以討衛也。夏,中行穆子來聘,召公也。六月, 公會晉趙武、宋向戍、鄭良霄、曹人于澶淵以討衛,疆 戚田,取衛西鄙懿氏六十以與孫氏,於是衛侯會之。 晉人執甯喜、北宮遺,使女齊以先歸。衛侯如晉,晉人 執而囚之於士弱氏。秋七月,齊侯、鄭伯為衛侯故如 晉,晉侯兼享之。晉侯賦《嘉樂》。國景子相齊侯,賦《蓼蕭》。 子展相鄭伯,賦《緇衣》。叔向命晉侯拜二君曰:「寡君敢 拜齊君之安,我先君之宗祧也。敢拜鄭君之不貳也。」 國子使晏平仲私於叔向曰:「晉君宣其明德於諸侯, 恤其患而補其闕,正其違而治其煩,所以為盟主也。 今為臣執君,若之何?」叔向告趙文子,文子以告晉侯。 晉侯言衛侯之罪,使叔向告二君。國子賦《轡之柔矣》。 子展賦《將仲子兮》。晉侯乃許歸衛侯。叔向曰:「鄭七穆 罕氏,其後亡者也。」子展儉而壹。衛人歸衛姬于晉,乃 釋衛侯。

按《史記衛康叔世家》:「殤公十二年,甯喜與孫林父爭 寵相惡,殤公使甯喜攻孫林父。林父奔晉,復求入故 衛獻公。獻公在齊,齊景公聞之,與衛獻公如晉求入 晉,為伐衛,誘與盟。衛殤公會晉平公,平公執殤公與 甯喜,而復入衛獻公。獻公亡在外十二年而入獻公 後元年誅甯喜。」

靈王二十六年「夏,晉趙武、魯叔孫豹、楚屈建、蔡公孫 歸生、衛石惡、陳孔奐、鄭良霄、許人、曹人會于宋。衛殺 其大夫甯喜。衛侯之弟鱄出奔晉。秋七月,諸侯之大 夫盟于宋。」

按《春秋》襄公二十七年。按《左傳》:衛甯喜專,公患之。 二十七年春,公孫免餘請殺之。公曰:「微甯子不及此, 吾與之言矣。事未可知,祗成惡名,止也。」對曰:「臣殺之, 君勿與知。」乃與公孫無地、公孫臣謀,使攻甯氏,弗克, 皆死。公曰:「臣也無罪,父子死余矣。」夏,免餘復攻甯氏, 殺甯喜及右宰穀尸諸朝。石惡將會宋之盟,受命而 出,衣其尸,枕之股而哭之,欲斂以亡,懼不免,且曰:「受 命矣。」乃行。子鮮曰:「逐我者出,納我者死,賞罰無章,何 以沮勸?君失其信,而國無刑,不亦難乎?且鱄實使之。」 遂出奔晉。公使止之,不可。及河,又使止之。止使者而 盟於河,託於木門。不鄉衛國,而坐木門。大夫勸之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