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59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留楚,求昭王不去,夫概師敗卻退,九月潛歸,自立為 吳王。闔閭聞之,乃釋楚師,欲殺夫概,奔楚。昭王封夫 概於棠溪,闔閭遂歸子胥、孫武、白喜留與楚師於淮 澨。秦師又敗吳師。楚子期將焚吳軍,子西曰:「吾國父 兄身戰,暴骨草野焉,不收又焚之,其可乎?」子期曰:「亡 國失眾,存沒所在,又何殺生以愛死?死如有知,必將 乘煙起而助我,如其無知,何惜草中之骨而亡」吳國 遂焚而戰,吳師大敗。子胥等相謂曰:「彼楚雖敗我餘 兵未有所損我者。」孫武曰:「吾以吳干戈西破楚,逐昭 王而屠荊平王墓,割戮其屍,亦已足矣。」子胥曰:「自霸 王已來,未有人臣報讎如此者也,行去矣!」吳軍去後, 昭王反國,樂師、扈子非、荊王信讒佞,殺伍奢、白州犁, 而寇不絕於境。至乃掘平王墓,戮屍姦室,以辱楚君 臣,又傷昭王困迫,幾為天下大鄙,然已愧矣。乃援琴 為楚作《窮劫》之曲,以暢君之迫厄之暢達也。其詞曰: 「王耶王耶何乖烈,不顧宗廟聽讒孽,任用無忌多所 殺。誅夷白氏族幾滅,二子東奔適吳越。吳王哀痛助 忉怛,垂涕舉兵將西伐。伍胥白喜孫武決,三戰破郢 王奔發。留兵縱騎虜荊闕,楚荊骸骨遭發掘。鞭辱腐 屍恥難雪。幾危宗廟社稷滅,嚴王何罪國幾絕。卿士 悽愴民惻悷,吳軍雖去怖不歇。願王更隱撫忠節,勿 為讒口能謗褻。」昭王垂涕,深知《琴曲》之情,扈子遂不 復鼓矣。子胥等過溧陽瀨水之上,乃長太息曰:「吾嘗 饑於此,乞食於一女子,女子飼我。」遂投水而亡。將欲 報以百金,而不知其家。乃投金水中而去。有頃一老 嫗行哭而來,人問曰:「何哭之悲?」嫗曰:「吾有女子,守居, 三十不嫁。往年擊綿於此,遇一窮途君子而輒飯之, 而恐事泄,自投於瀨水。今聞伍君求不得其償,自傷 虛死,是故悲耳。」人曰:「子胥欲報百金,不知其家,投金 水中而去。」嫗遂取金而歸。子胥歸吳,吳王聞三師將 至,治魚為鱠,將到之日,過時不至,魚臭。須臾子胥至, 闔閭出鱠而食,不知其臭。王復重為之,其味如故。吳 人作《鱠》者,自闔閭之造也。諸將既從還楚,因更名閶 門曰《破楚門》。按注以暢君之迫厄之暢達也以暢暢字當作傷之暢之字當作而 敬王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吳敗楚舟師。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定公六年:「夏四月己丑,吳太 子終纍敗楚舟師,獲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 國大惕,懼亡,子期又以陵師敗於繁揚,令尹子西喜 曰:『乃今可為矣』。」於是乎遷郢於鄀,而改紀其政,以定 楚國。

按《史記吳太伯世家》:「王闔廬十一年,吳王使太子夫 差伐楚,取番。楚恐而去郢,徙鄀。」

索隱曰:定六年《左傳》四月「己丑,吳太子終纍敗楚舟師。」杜預曰:「闔廬子,夫差兄。」此以為夫差,當謂名異而一人耳。《左傳》又曰:「獲番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於是乎遷郢於鄀」,此言番番音潘,楚邑名。子臣,即其邑之大夫也。

按《吳越春秋》:復謀伐齊,齊侯使女為質於吳。吳王因 為太子波聘齊女。女少思齊,日夜號泣,因乃為病。闔 閭乃起北門,名曰望齊門,令女往遊其上。女思不止, 病日益甚,乃至殂落。女曰:「令死者有知,必葬我於虞 山之巔,以望齊國。」闔閭傷之,正如其言,乃葬虞山之 巔。是時太子亦病而死,闔閭謀擇諸公子可立者,未 有定計。波太子夫差日夜告於伍胥曰:「王欲立太子, 非我而誰當立?此計在君耳。」伍子胥曰:「太子未有定, 我入則決矣。」闔閭有頃,召子胥謀立太子。子胥曰:「臣 聞《紀》廢於絕後,興於有嗣。今太子不祿,早失侍御。今 王欲立太子者,莫大乎波秦之子夫差。」闔閭曰:「夫愚 而不仁,恐不能奉統於吳國。」子胥曰:「夫差信以愛人, 端於守節,敦於禮義,父死子代,經之明文。」闔閭曰:「寡 人從子,立夫差為太子,使太子屯兵守楚,留止自治 宮室,立射臺於安里。華池在平昌南城,宮在長樂。闔 閭出入游臥,秋冬治於城中,春夏治於城外,治姑蘇 之臺,旦食䱉山,晝游蘇臺,射於鷗陂,馳於游臺,興樂 石城,走犬長洲,斯且」闔閭之霸時。於是太子定因伐 楚,破師拔番。楚懼吳兵復往,乃去郢,徙於蒍。若當此 之時,吳以子胥、白喜、孫武之謀,西破彊楚,北威齊晉, 南伐於越。按注波太子下當又有子字波秦秦字疑衍夫愚而不仁夫下當有差字 敬王二十四年「夏五月,於越敗吳于《檇李》。」「吳子光卒, 子夫差立。」

按《春秋》定公十四年。按《左傳》十四年夏,吳伐越,越 子句踐禦之,陳于檇李。句踐患吳之整也,使死士再 禽焉,不動。使罪人三行,屬劍於頸而辭曰:「二君有治, 臣奸旗鼓,不敏於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歸死。」遂自 剄也,師屬之目。越子因而伐之,大敗之。靈姑浮以戈 擊闔廬,闔廬傷將指,取其一屨還,卒於陘,去檇李七 里。夫差使人立於庭。苟出入,必謂己曰:「夫差而忘越 王之殺而父乎?」則對曰:「唯,不敢忘。」三年乃報越。 按《越絕書》:闔廬冢在閶門外,名虎丘下,池廣六十步, 水深丈五尺,銅槨三重墳。或作澒池六尺,玉鳧之流,扁 諸之劍,三千,方圓之「三千時耗,魚腸之劍在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