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59 (1700-1725).djvu/33

此页尚未校对

歸,與會而先晉,孰利?」王孫雄曰:「夫危事不齒,雄敢先 對。二者莫利。無會而歸,越聞章矣,民懼而走遠,無正 就齊。宋。」徐夷曰:「吳既敗矣,將夾溝而㢋我,我無生命 矣,會而先晉。晉既執諸侯之柄以臨我,將成其志以 見天子。吾須之不能,去之不忍。若越聞俞章,吾民恐 畔,必會而先之。」王乃步就王孫雄曰:「先之圖之將若 何?」王孫雄曰:「王其無疑,吾道路悠遠,必無有二命焉, 可以濟事。」王孫雄進,顧揖諸大夫曰:「危事不可以為 安,死事不可以為生,則無為貴知矣。民之惡死而欲 貴富以長沒也,與我同。雖然,彼近其國有遷,我絕慮 無遷,彼豈能與我行此危事也哉?事君勇謀,於此用 之。今夕必挑戰以廣民心,請王厲士以奮其朋勢,勸 之以高位重畜,備刑戮以辱不厲者,令各輕其死,彼 將不戰而先我。我既執諸侯之柄,以歲之不穫也,無 有誅焉,而先罷之」,諸侯必說,既而皆入其地,王安挺 志,一日惕,一日留,以安步,王志必設,以此民也,封於 江淮「之間,乃能至於吳。」吳王許諾。 吳王昏,乃戒令 秣馬食士。夜中乃令服兵,擐甲,係馬舌,出火竈,陳士 卒百人,以為徹行。百行行頭皆官帥,𢹬鐸拱稽,建肥 胡,奉文犀之渠。十行一嬖,大夫建旌,提鼓,挾經,秉枹。 十旌一將軍,載常,建鼓,挾經,秉枹,為萬人以為方陳, 皆白常,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王親「秉鉞,載 白旗,以中陳而立。左軍亦如之,皆赤常、赤旟、丹甲、朱 羽之矰,望之如火。右軍亦如之,皆元常、元旗、黑甲、烏 羽之矰,望之如墨。為帶甲三萬以勢攻,雞鳴乃定。既 陳,去晉軍一里。昧明,王乃秉枹,親就鳴鐘,鼓丁寧,錞 于振鐸,勇怯盡應,三軍皆譁,釦以振旅,其聲動天地。」 晉師大駭,不出。周軍飭壘,乃令董褐請事曰:「兩君偃 兵接好,日中為期。今大國越錄,而造於敝邑之軍壘, 敢請亂。」故吳王親對之曰:「天子有命,周室卑約,貢獻 莫入,上帝鬼神,而不可以告,無姬姓之振也徒遽來 告孤,日夜相繼,匍匐就君。君今非王室不安平是憂, 億負晉眾庶不式,諸戎、翟、楚、秦將不長,弟以力征一 二兄弟之國,孤欲守吾先君之班爵,進則不敢,退則 不可。今會日薄矣,恐事之不集,以為諸侯笑。孤之事 君在今日,不得事君亦在今日,為使者之無遠也,孤 用親聽命於藩離之外。」《董褐》將還,王稱左畸曰:「攝少 司馬茲與王士五人坐於王前」,乃皆進自於客前 以酬客。董褐既致命,乃告諸趙鞅曰:「臣觀吳王之色, 類有大憂,小則嬖妾嫡子死,不則國有大難,大則越 入吳將毒,不可與戰。主其許之,先無以待危,然而不 可徒許也。」趙鞅許諾。晉乃令董褐復命曰:「寡君未敢 觀兵,身見使。」褐復命曰:「曩君之言,周室既卑,諸侯失 禮於天子,請貞於《陽卜》,收文武之諸侯。孤以」下密邇 於天子,無所逃罪。訊讓日至,曰:「昔吳伯父不失《春秋》, 必率諸侯以顧,在余一人。」今伯父有蠻荊之虞,禮世 不續,用命孤禮佐周公,以見我一二兄弟之國,以休 君憂。今君掩王東海,以淫名聞於天子,君有短垣而 自踰之,況蠻荊則何有於周室?夫命圭有命,固曰「吳 伯」,不曰「吳王」,諸侯是以敢辭。「夫諸侯無二君,而周無 二王,君若無卑天子以干其不祥,而曰吳公,孤敢不 順從君命?」長弟許諾。吳王許諾,乃退就幕而會。吳公 先歃,晉侯亞之。吳王既會,越聞愈章,恐齊、宋之為己 害也,乃命王孫雄先與勇獲帥徒師以為過,賓於宋, 以焚其北郛焉而過之。 吳王夫差既退於黃池,乃 使王孫苟告勞於周曰:「昔者楚人為不道,不承共王 事,以遠我一二兄弟之國。吾先君闔廬不貰,不忍,被 甲帶劍,挺《鈹搢》鐸,以與楚昭王毒,逐於中原柏舉。天 舍其衷,楚師敗績,王去其國,遂至於郢。王總其百執 事,以奉其社稷之祭,其父子昆弟不相能夫概王作 亂,是以復歸於吳。今齊侯任不鑒於楚,又不承共王 命,以遠我一二兄弟之國。夫差不貰不忍,被甲帶劍, 挺鈹搢鐸,遵汶伐博,《䔲笠》相望於艾陵。天舍其衷,齊 師還,夫差豈敢自多,文武實舍其衷。歸不稔於歲余 沿江泝淮,闕溝深水,出於商魯之間,以徹於兄弟之 國。夫差克有成事,敢使苟告於下執事。」周王答曰:「苟 伯父命女來,明紹享余一人,若余嘉之。」昔周室逢天 之降禍,遭民之不祥,余心豈忘憂卹?不唯下土之不 康靖。今伯父曰「『戮力同德』,伯父若能然,余一人兼受 而介福。」伯父多歷年以沒元身,伯父秉德已侈大哉! 按《吳越春秋》,吳十四年,夫差既殺子胥,連年不熟,民 多怨恨。吳王復伐齊,闕為蘭溝於商魯之間,北屬蘄, 西屬濟,欲與魯晉合攻於黃池之上,恐群臣復諫,乃 令國中曰:「寡人伐齊,有敢諫者死。」太子友知子胥忠 而不用,太宰嚭佞而專政,欲切言之,恐罹尤也,乃以 《諷諫》激於王。清旦,懷丸持彈,從後園而來,衣袷履濡。 王怪而問之曰:「子何為袷衣濡履,體如斯也?」太子友 曰:「適游後園,聞秋蜩之聲,往而觀之。夫秋蟬登高樹, 飲清露,隨風撝撓,長吟悲鳴,自以為安。不知螳蜋超 枝緣條,曳腰聳距,而稷其形。夫螳蜋翕心而進,志在 有利;不知黃雀盈綠林,徘徊枝陰。」「微,進欲啄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