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0 (1700-1725).djvu/35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四十卷目錄

 宗藩部彙考三十二

  周十五

  滕        畢

  原        酆 豐

  郇 荀      邘 于

官常典第四十卷

宗藩部彙考三十二

周十五

周武王「封弟錯叔繡于滕。」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弔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春秋》隱公七年。譜云:「滕,姬姓,文王子錯叔繡之 後,武王封之,居滕,今沛郡公丘縣是也。自叔繡至宣 公十七世,乃見《春秋》。隱公以下,春秋後六世而齊滅 之。」《世本》云:「齊景公亡滕。」按齊景公之卒,在滕、隱之前。 《世本》言隱公之後,仍有六世為君,而云齊景亡滕,為 謬何甚?服虔昭四年註亦云:「齊景亡滕」,是不考校而 謬言之。《地理志》云:「沛郡公丘縣,故滕國也。周文王子 錯叔繡所封,三十一世為齊所滅。」

桓王三年春三月,滕侯卒。

按《春秋》隱公七年。按《左傳》,七年春,滕侯卒。不書名, 未同盟也。按《公羊傳》,「春王三月,滕侯卒。」何以不名? 微國也。微國則其稱侯何不嫌也。《春秋》貴賤不嫌同 號,美惡不嫌同辭。

滕,微國所傳聞之世,未可卒。所以稱侯而卒者,《春秋》王魯,託隱公以為始受命王。滕子先朝隱公,《春秋》褒之以禮,嗣子得以其禮祭,故稱侯見其義。

桓王八年春,滕侯、薛侯朝于魯。

按《春秋》隱公十一年。按《左傳》,十一年春,滕侯、薛侯 來朝,爭長。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 庶姓也,我不可以後之』。公使羽父請於薛侯曰:『君與 滕君,辱在寡人。周諺有之曰:『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 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異姓為後。寡人若朝於薛,不 敢與諸任齒。君若辱貺寡人,則願以滕君為請』。」薛侯 許之,乃長滕侯。

正義曰:賈逵以宗為尊,服虔以「宗盟」為同宗之盟。孫毓以為宗伯屬官,掌作盟詛之載辭,故曰「宗盟。」杜無明解,盟之尊卑,自有定法,不得言尊盟也。《周禮》司盟之官,乃是司寇之屬,非宗伯也。唯服之言,得其旨矣。而孫毓難服云:「同宗之盟,則無與異姓,何論先後?若通共同盟,則何稱於宗?」斯不然矣。天子之盟諸侯,令其共獎王室,未聞離逖異姓,獨與同宗者也。但周人貴親,先敘同姓,以其篤於宗族,是故謂之宗盟。魯人之為此言,見其重宗之義,執其宗盟之文,即云無與異姓。然則公與族燕,則異姓為賓,復言族燕,不得有異姓也。孟軻所云「說《詩》者,不以辭害意」,此之謂也。異姓為後者,謂王官之伯降臨諸侯,以王命而盟者耳。其春秋之世,狎主齊盟者,則不復先姬姓也。踐土之盟,其載書云:「王若曰:晉重魯申。」是用王命而盟也。召陵之會,劉子在焉,故祝佗引踐土為比,為有王官故也。宋之盟,楚屈建先於趙武,明是大國在前,不先姬姓。若姬姓常先,則楚不得競也。且言周之宗盟,是唯周乃然,故《釋例》曰:「斥周而言,指謂王官之宰臨盟者也。其餘雜盟,未必皆然。」是言餘盟不先姬姓,盟則同姓,在先朝則各從其爵。故鄭康成註《禮記》云:「朝覲爵同同位。」若然,案《覲禮》曰:「諸侯前朝,皆受舍於朝,同姓西面北上,異姓東面北上。」鄭元云:「言諸侯,明來朝者眾矣,顧其入覲不得並耳。分別同姓異姓,受之將有先後」也。若如此言,則似朝覲不以爵者,但朝覲實以爵同同位,就爵同之中,先同姓後異姓。若盟,則爵雖不同,先同姓也。《禮記》:周公朝諸侯於明堂之位,「三公中階之前,北面東上。諸侯之位,阼階之東,西面北上。諸伯之國,西階之西,東面北上。諸子之國,門東,北面東上。諸男之國,門西,北面東上。」覲禮於方「明之壇。」鄭言「諸侯見王之位」,亦引《明堂位》為說。是則諸侯總見,皆以爵為班,雖不分別同姓異姓,其受禮之時,爵同者猶先同姓也。其王官之伯,臨諸侯之盟,雖群后咸在,常先同姓,故此言宗盟耳,取重宗之事以喻己也。取譬之事,聊舉一邊,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朝於彼國,自可下主國之宗。諸侯聚盟,不肯先盟主之宗也。

按:《穀梁傳》:「春,滕侯、薛侯來朝。天子無事,諸侯相朝,正 也;考禮修德,所以尊天子也。諸侯來朝,時正也,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