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0 (1700-1725).djvu/5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君弗早圖。衛而在討,小人是懼,敢不盡心!」公弗聽。自

衛過曹,曹共公亦不禮焉。聞其駢脅,欲觀其狀,止其 舍,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僖負羇之妻言於負羇 曰:「吾觀晉公子,賢人也。其從者皆國相也。以相一人, 必得晉國。得晉國而討無禮,曹其首誅也。子盍蚤自 貳焉!」僖負羇饋餐寘璧焉。公子受餐,反璧。負羇言於 曹伯曰:「夫晉公子在此,君之匹也,君不亦禮焉?」曹伯 曰:「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誰不過此?亡者皆無禮者 也,余焉能盡禮焉?」對曰:「臣聞之,愛親明賢,政之榦也; 禮賓矜窮,禮之宗也。禮以紀政,國之常也。失常不立, 君所知也。國君無親,國以為親。先君叔振,出自文王, 晉祖唐叔,出自武王。文、武之功,實建諸姬,故二王之 嗣,世不廢親。今君棄之,是不愛親也。晉公子生十七 年而亡,卿材三人從之,可謂賢矣,而君蔑之,是不明 賢也。晉公子之亡,不可不憐也。比之賓客,不可不禮 也。失此二者,是不禮賓,不憐窮也。」守天之聚,將施於 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闕。玉帛酒食,猶「糞土也。愛糞土 以毀三常,失位而闕聚,是之不難,無乃不可乎?君其 圖之。」公弗聽。公子過宋,與司馬公孫固相善。公孫固 言於襄公曰:「『『晉公子亡長幼矣,而好善不厭。父事狐 偃,師事趙衰,而長事賈它。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謀; 趙衰,其先君之戎御,趙氏之弟也,而文以忠貞;賈它, 公族也,而多識以恭敬。此三人者,實左右之。公子居 則下之,動則咨焉。成幼而不倦,殆有禮矣。樹於有禮 必有艾』。《商頌》曰:『湯降不遲,聖敬日躋』。降有禮之謂也』。 君其圖之。」襄公從之,贈以馬二十乘。公子過鄭,鄭文 公亦不禮焉。叔詹諫曰:「臣聞之,親有天,用前訓,禮兄 弟,資窮困,天所福也。今晉公子有三胙焉,天將啟之。 同姓」不婚,惡不殖也。𤜶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之子 也,實生重耳,成而雋才,離違而得所,久約而無釁,一 也;同出九人,唯重耳在離外之患,而晉國不靖,二也; 晉侯日載其怨,外內棄之;重耳日載其德,狐、趙謀之, 三也;在《周頌》曰:「天作高山,太王荒之。」荒,大之也。大天 所作,可謂親有天矣。晉、鄭兄弟也。吾先君「武公,與晉 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夾輔平王。平王勞而德之, 而賜之盟質,曰:『世相起也。若親有天,獲三胙者,可謂 大天;若用前訓,文侯之功,武公之業,可謂前訓。若禮 兄弟,晉、鄭之親,王之遺命,可謂兄弟。若資窮困,亡在 長幼,還軫諸侯,可謂窮困。棄此四者,以徼天禍,無乃 不可乎?君其圖之』。」弗聽。叔詹曰:「若不禮焉,則請殺之。 諺曰:『黍稷無成,不能為榮。黍不為黍,不能蕃廡;稷不 為稷,不能蕃殖。所生不疑,唯德之基』。」公弗聽,遂如楚。 楚成王以周禮享之,九獻,庭實旅百。公子欲辭,子犯 曰:「天命也,君其饗之。亡人而國薦之,非敵而君設之, 非天,誰啟之心?」既饗,楚子問於公子曰:「子若克復晉 國,何以報我?」公子再拜稽首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 之;羽旄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 又何以報?」王曰:「雖然,《不穀》願聞之。」對曰:「若以君之靈, 得復晉國,晉楚治兵,會於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獲 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櫜鞬,以與君周旋。」令尹子玉曰: 「請殺晉公子!弗殺而反晉國,必懼楚師。」王曰:「不可。楚 師之懼,我不修也。我之不德,殺之何為?天之胙楚,誰 能懼之?楚不可胙,冀州之土,其無令君乎?且晉公子 敏而有文,約而不諂,三材傅之,天胙之矣。天之所興, 誰能禦之?」子玉曰:「則請止狐偃。」王曰:「不可。《曹詩》曰:『彼 己之子,不遂其媾』,郵之也夫。郵而效之,郵又甚焉。效 郵,非義也。」於是懷公自秦逃歸。秦伯召公子於楚,楚 子厚幣以送公子於秦。秦伯歸女五人,懷嬴與焉。公 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揮之。嬴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 我?」公子懼,降服囚命。秦伯見公子曰:「寡人之適此,為 才子圉之辱,備嬪嬙焉,欲以成婚,而懼離其惡名。非 此則無故不敢以禮致之,歡之故也。公子有辱,寡人 之罪,唯命是聽。」公子欲辭,司空季子曰:「同姓為兄弟。 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陽與 夷鼓皆為己姓。青陽,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魚氏之 甥也。其同生而異姓者四母之子別為十二姓。凡黃 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 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唯青陽與倉林氏同」 於黃帝,故皆為姬姓。同德之難也如是。昔《少典》取於 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 也,異德之故也。異姓則異德,異德則異類。異類雖近, 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同心 則同志,同志雖遠,男女不相及。畏黷「敬也。黷則生怨, 怨亂毓災,災毓滅姓。是故取妻避其同姓,畏亂災也。 故異德同姓,同德合義,義以道利,利以阜姓,姓利相 更,成而不遷,乃能攝固,保其土房。今子於子圉,道路 之人也,取其所棄,以濟大事,不亦可乎?」公子謂子犯 曰:「何如?」對曰:「將奪其國,何有於妻?唯秦所命從也。」謂 子餘曰:「何如?」對曰:「《禮志》有之曰:『將有請於人,必先有 入焉。欲人之愛己也,必先愛人;欲人之從己也,必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