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也。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終身之名;除感忿之恥, 而立累世之功。故業與三王爭流,名與天壤相敝也。 公其圖之!燕將曰:「敬聞命矣。」因罷兵倒韣而去。故解 齊國之圍,救百姓之死,《仲連》之說也。
按:《通鑑綱目》:「燕王喜五年,燕伐齊,拔聊城,齊伐取之。 戊午年,趙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是年為秦王政四年趙王偃二年燕
王喜「十二年」 無正統。故依《通鑑紀》「干支」 於首,而分註各國於下。
〉
按《史記燕召公世家》:「王喜九年,秦王政初即位。十年, 趙使廉頗將,攻繁陽,拔之。趙孝成王卒,悼襄王立,使 樂乘代廉頗。廉頗不聽,攻樂乘,樂乘走,廉頗奔大梁。 十二年,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劇辛故居趙與 龐煖善,已而亡走燕。燕見趙數困於秦,而廉頗去,令 龐煖將也,欲因趙弊攻之,問劇辛,辛曰:「龐煖易與耳。」 燕使劇辛將,擊趙,趙使龐煖擊之,取燕軍二萬,殺劇 辛。
乙丑年趙伐燕秦伐趙救燕。〈是年為秦王政十一年趙王偃九年燕王喜十
九年
〉
按《戰國策》,秦并趙,北向迎燕。燕王聞之,使人賀秦王。 使者過趙,趙王繫之。使者曰:「秦趙為一,而天下服矣。 燕之所以受命於趙者,為秦也。今臣使秦而趙繫之, 是秦趙有隙。秦趙有隙,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 且臣之使秦,無妨於趙之伐燕也。」趙王以為然而遣 之。使者見秦王曰:「燕王竊聞秦并趙」,燕王使使者賀 千金。秦王曰:「夫燕無道,吾使趙有之,子何賀?」使者曰: 「臣聞全趙之時,南鄰為秦,北下曲陽為燕。趙廣三百 里而與秦相距五十餘年矣,所以不能反勝秦者,國 小而地無所取。今王使趙北并燕,燕、趙同力,必不復 受命於秦矣。臣竊為王患之。」秦王以為然,起兵而救 燕。
按:《通鑑綱目》:「王喜十九年,趙伐燕,取貍陽。秦伐趙,取 九城。」
己巳年,燕太子丹自秦亡歸。〈是年為秦王政十五年燕王喜二十三年〉 按《史記燕召公世家》:「王喜二十三年,太子丹質於秦, 亡歸燕。」
癸酉年秦軍屯中山以臨燕趙公子嘉與燕合兵軍 上谷。〈是年為秦王政十九年趙王遷八年燕王喜二十七年〉 按《史記燕召公世家》:「王喜二十七年,秦虜趙王遷,滅 趙。趙公子嘉自立為代王。」
按《通鑑綱目》:「燕王喜二十七年,秦滅趙,虜王遷。秦王 如邯鄲,秦軍屯中山以臨燕。趙公子嘉自立為代王, 與燕合兵,軍上谷。」
甲戌年,燕太子丹使盜劫秦王,不克。秦遂擊破燕兵, 進圍薊。〈是年為秦王政二十年燕王喜二十八年〉 按《史記燕召公世家》:「燕見秦且滅六國。秦兵臨易水, 禍且至。燕太子丹陰養壯士二十人,使荊軻獻督亢 地圖於秦,因襲刺秦王。秦王覺,殺軻,使將軍王翦擊 燕。」按《刺客傳》,「荊軻者,衛人也。其先乃齊人,徙於衛, 衛人謂之慶卿而之燕,燕人謂之荊卿。荊卿好讀書 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其後秦伐魏,置東 郡」,徙衛元君之支屬於野王。荊軻嘗遊過榆次,與蓋 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荊軻出,人或言復召荊卿。蓋 聶曰:「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 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使 者還報,蓋聶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攝之。」荊軻遊於邯 鄲,魯句踐與荊軻。爭道,魯句踐怒而叱之,荊軻嘿 而逃去,遂不復會。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 筑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 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 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荊軻雖游於酒人乎,然其 為人沉深好書,其所游諸侯,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 其之燕,燕之處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 也。」居頃之,會燕太子丹質秦,亡歸燕。燕太子丹者,故 嘗質於趙,而秦王政生於趙,其少時與丹驩。及政立 為秦王,而丹質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 怨而亡歸。歸而求為報秦王者,國小,力不能。其後秦 日出兵山東以伐齊、楚、三晉,稍蠶食諸侯,且至於燕, 燕君臣皆恐禍之至。太子丹患之,問其傅鞠武。武對 曰:「秦地遍天下,威脅韓、魏、趙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 南有涇、渭之沃,擅巴、漢之饒,右隴、蜀之山,左關、殽之 險,民眾而士厲,兵革有餘。意有所出,則長城之南,易 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 哉!」丹曰:「然則何由?」對曰:「請入圖之。」居有間,秦將樊於 期得罪於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諫曰:「不 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於燕,足為寒心,又況聞樊 將軍之所在乎!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也,禍必不振 矣。雖有管、晏,不能為之謀也。願太子疾遣樊將軍入 匈奴以滅口,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購於單于,其 後迺可圖也。」太子曰:「太傅之計,曠日彌久,心惛然恐 不能須臾,且非獨於此也。夫樊將軍窮困於天下,歸 身於丹,丹終不以迫於強秦,而棄所哀憐之交,置之 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時也。願太傅更慮之。」鞠武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