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3 (1700-1725).djvu/64

此页尚未校对

王嘗夢登其上,四望無所見。王以問日者董道秀,筮 之曰:「大吉。」王默而有喜色。後事發,王遂憂死,而道秀 棄市。道秀若推六爻以對王曰:「《易》稱『亢龍有悔,窮高 曰亢,高而無民,不為善也。夫如是,則上寧於王,下保 於己,福祿方至,豈有禍哉!今舍於本而從其末,咎釁 之至,不』」亦宜乎。

安定殤王彌

按《魏書》本傳:「安定王彌,泰常七年封。太宗討滑臺,留 守京師。薨,諡殤王,無子,國除。」

樂安宣王範

按《魏書》本傳:「樂安王範,泰常七年封。雅性沈厚,寬和 仁恕。世祖以長安形勝之地,非範莫可任者,乃拜範 都督五州諸軍事、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長安鎮 都大將,高選才能以為僚佐。範謙恭惠下,推心撫納, 百姓稱之。時秦土新罹寇賊,流亡者相繼,範請崇易 簡之治,帝納之。於是遂寬傜,與人休息。後劉潔之謀」, 範聞而不告。事發,因疾暴薨。

永昌莊王健

按《魏書》本傳:「永昌王健,太常七年封。姿貌魁壯,善弓 馬,達兵法。所在征戰,常有大功。才藝比陳留桓王,而 智略過之。從世祖破赫連昌,遂西略至木根山,討和 龍,健別攻拔建德。後平叛胡白龍餘黨於西河。世祖 襲蠕蠕,越涿邪山。車駕還,詔健殿後。蠕蠕萬騎追之, 健與數十騎擊之,矢不虛發,所中皆應弦而斃。遂退」, 威震漠北。尋從平涼州,健功居多。又討破禿髮保周, 自殺,傳首京師。復降沮渠無諱。無疾薨,諡曰莊王。

建寧王崇

按《魏書》本傳:「建寧王崇,泰常七年封,拜輔國將軍,從 討北虜有功。高宗時,封崇子麗濟南王,後與京兆王 杜元寶謀逆,父子並賜死。」

新興王俊

按《魏書》本傳:「新興王俊,泰常七年封,拜鎮東大將軍。 少善騎射,多才藝,坐法削爵為公。俊好酒色,多越法 度。又以母先遇罪死,而己被貶削,恆懷怨望,頗有悖 心。後事發,賜死,國除。」

平陽王真樂 高涼懿王禮

按《魏書高涼王傳》:「高涼王孤子斤,斤子真樂,頻有戰 功,後襲祖封,太宗初,改封平陽王,薨子禮襲本爵高 涼王,薨諡懿王。」

元城侯屈

按《魏書文安公傳》:「文安公泥子屈襲爵,太宗時居門 下,出納詔命。性明敏,善奏事,每合上旨,賜爵元城侯, 加功勞將軍,與南平公長孫嵩、白馬侯崔元伯等並 決獄訟。太宗東巡,命屈行右丞相,山陽侯奚斤行左 丞相,命掌軍國,甚有聲譽。後吐京胡與離石胡出以 兵等叛,置立將校,外引赫連屈丐。屈督會稽公劉潔」、 永安侯魏勤捍之。勤沒於陳,潔墜馬,胡執送屈丐,唯 屈眾猶存。太宗以屈、沒失二將,欲斬之。時并州刺史 元《六頭》荒淫怠事,乃赦屈,令攝州事。屈縱酒,頗廢政 事,太宗積其前後失,檻車徵還,斬於市。

長沙公磨渾

按《魏書文安公傳》:「文安公泥子屈,屈子磨渾,少為太 宗所知。元紹之逆也,太宗潛隱於外。磨渾與叔孫俊 詐云太宗所在,紹使帳下二人隨磨渾往,規為逆。磨 渾既得出,便縛帳下,詣太宗斬之。太宗得磨渾,大喜, 因為羽翼。以勳賜爵長沙公,拜尚書,出為定州刺史, 卒。」

南陽王良

按《魏書秦王傳》:「秦明王翰子衛王儀,儀子良,性忠篤, 太宗追錄儀功,封南陽王,以紹儀後。」

新蔡昭公幹

按《魏書秦王傳》:「南陽王良弟幹,機悟沈勇,善弓馬,少 有父風。太宗即位,拜幹內將軍都將,入備禁中。太宗 出遊於白登之東北,幹以騎從。有雙鴟飛鳴於上,太 宗命左右射之,莫能中。鴟旋飛稍高,幹自請射之,以 二箭下雙鴟。太宗嘉之,賜御馬弓矢、金帶一,以旌其 能,軍中於是號曰射鴟都將。從世祖南巡,進爵新蔡」 公。高宗即位,拜都官尚書。卒,諡曰「昭。」

武遂子拔干

按《魏書遼西公傳》:「遼西公意烈子拔干,博知古今。父 雖有罪,太祖以拔干宗親,委之心腹。有計略,屢效忠 勤。太宗踐阼,除渤海太守,吏人樂之,賜爵武遂子,轉 平原鎮將,得將士心。卒諡曰靈公。」

武邑公受洛

按《魏書遼西公傳》:武遂子拔干子受洛襲,進爵武邑 公,卒。子叱奴,武川鎮將。叱奴子洪超,頗有學涉。大乘 賊亂之後,詔洪超持節兼黃門侍郎,綏慰冀部。還,上 言:「冀土寬廣,界去州六七百里,負海險遠,宜分置一 州,鎮遏海曲。」朝議從之,後遂立滄州,卒於北軍將、光 祿大夫。

陰平熹王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