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13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八卷目錄

 宗藩部雜錄

官常典第一百八卷

宗藩部雜錄

《文獻通考》。容齋洪氏《隨筆》曰:「范蔚宗《東漢書》敘諸王 止於和帝。蓋自孝和以後,殤、沖、質三帝皆早世,安、順、 桓三帝皆無子,惟靈帝二子:皇子辯,陳留王協。辯嗣 位,為董卓廢而殺之,立協,是為獻帝。獻帝六子,其二 為曹操所殺。建安十七年,封熙為濟陰王,懿為山陽 王,邈為濟北王,敦為東海王。然是時政在曹氏,天下」 三分,雖有「封爵」之名,而實無所謂「土地租食」矣。既封 後九年,魏始受禪,四王皆降為列侯云。

秦,罷侯置守,曾不數年,始皇死而群雄蜂起,六國之 裔與其強宗,大概皆逐秦守宰,而自王故地。秦亡之 後,項羽主約霸天下,然所建置諸侯,亦多是己自王 之人。及漢高出并三秦,討項羽,劉項之勢既分,而諸 侯多附漢,其中立懷兩端者,皆為漢所擊滅,如趙歇、 魏豹、田橫之類是也。既滅項氏之後,羽所建諸侯,其 存者惟共敖、臧荼,然亦不旋踵而俘之,然後裂土以 封韓、彭、英盧、張耳、韓信、吳芮之徒,蓋自是非漢之功 臣不得王矣。逮數年之後,反者九起,異姓諸侯王多 已夷滅,於是悉取其地,以王子弟親屬,如荊、吳、齊、楚、 淮南之類,蓋自是非漢之同姓不得王矣。然一再傳 而後,賈誼、晁錯之徒拳拳有諸侯強大之慮,蓋以為 親者無分地,而疏者偪,天子必為子孫之憂,於是或 分其國,或削其地,其負強而動者,則六師夷之。蓋西 漢之封建,其初也則勦滅異代所建,而以畀其功臣; 繼而勦滅異姓諸侯,而以畀其同宗;又繼而勦滅疏 屬劉氏王,而以畀其子孫。蓋檢制益密,而猜防益深 矣。昔湯武雖以征伐「取天下,然商惟十一征,周惟滅 國者五十,其餘諸侯則皆襲前代所封,未聞盡以宇 內易置而封其私人。」周雖大封同姓,然文昭武穆之 邦與國咸休,未聞成康而後,復畏文、武之族偪,而必 欲夷滅之,以建置己之子孫也。愚嘗謂必有公天下 之心,而後可以行封建。自其出於公心,則選賢與能, 而小「大相維之勢足以綿千載。自其出於私心,則忌 疏畏偪,而上下相猜之形不能以一朝居矣。」景武而 後,令諸侯王不得治民補吏,於是諸侯雖有君國子 民之名,不過食其邑入而已,土地甲兵不可得而擅 矣。然則漢懲秦之弊,復行封建,然為人上者,苟慕美 名,而實無唐、虞、三代之公心;為諸侯者既獲裂土,則 遽欲效《春秋》、戰國之餘習,故不久而遂廢。蓋罷侯置 守,雖始於秦,然諸侯王不得治民補吏,則始於西都 景武之時。蓋自是封建之名存,而封建之實盡廢矣。 至東漢,更始既入關,雖盡王諸造,謀復漢者,然諸人 雖有受封之名,多聚處京師,布列要職,實未嘗有裂 土建國、南面稱孤之事。光武既定天下,至建武十五 年方封諸皇子為公,十七年皇子之為公者方進爵 為王。徐徐如此,未嘗有盡王子弟以鎮服天下之意。 蓋是時封建之實已亡,尺土一民皆上自制之。諸侯 王不過食其邑入之租,而於所謂藩維屏扞本無所 預,故亦不必急急然視為一大事,如周漢有天下之 初也。

前漢孝文之時,梁懷王薨,賈誼上疏,拳拳以諸侯強 大、皇子單弱為慮,欲帝徙皇子,大其封疆,而帝從之。 後漢顯宗則謂:「我子豈宜與先帝子等」,於是封皇子 悉半。光武所封諸王,與孝文異意,何也?蓋孝文之時, 分封之大小,可以驗國勢之強弱;顯宗之時,分封之 大小,不過係租入之豐儉。國勢則宗藩強而皇子弱, 殊非強幹弱支之遠慮。「租入則兄弟豐而諸子儉」,乃 見先人後己之公心。然亦可以知封建一事。至東漢 之初,名存實亡,故諸侯王土地之大小,初無係於理 亂安危之大勢矣。

按文中子後序言:太宗嘗讀《周官》「辨方正位,體國經 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之言,慨然嘆曰:「不井田,不封 建,不足以法三代之治。」然則詔群臣議封建,必是時 事也。後之儒者,往住追恨當時諸臣不能將明英主 之美意,使生民復見三代之治,以為遺憾。愚嘗竊論 之,以為必能備究古今之事情,然後可以斷其議論 之是非,法制之得失。蓋封建一事,漢以來未嘗廢也, 然行之輒利少而害多,其故有二:一則不能存三代 之公心,二則不能存三代之良法。公心者何?昔文、武、 成、康之眾建諸侯,有德有功者則畀之,初未嘗私其 宗親,雖曰兄弟甥舅之邦,然所封皆極一時之選。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