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66

此页尚未校对

自立

按:《戰國策》註:「剔成嗣辟公,烈王七年立。」

安王十七年,韓伐宋,齊攻宋。

按:《通鑑綱目》:「安王十七年,韓伐鄭,遂伐宋。」

按《戰國策》,齊攻宋,宋使臧子索救於荊。荊王成大說, 許救,甚勸。臧子憂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有憂色,何 也?」臧子曰:「宋小而齊大。夫救於小宋而惡於大齊,此 王之所憂也。而荊王悅甚,必以堅我。我堅而齊敝,荊 之利也。」臧子乃歸。齊王果拔宋五城而荊王不至。 顯王四年,魏伐宋。

按《通鑑綱目》云云。

顯王二十二年,宋公剔成弟偃逐剔成而自立。 按《史記宋世家》:「剔成四十一年,剔成弟偃攻襲剔成, 剔成敗奔齊,偃自立為宋君。」

按:《通鑑綱目》:「顯王四十年,宋君弟偃逐其君剔成而 自立。」世家綱目自弟偃篡位及齊滅宋年分總不侔並存以待考 顯王三十三年,「宋大丘社亡。」

按《通鑑綱目》云云。

顯王三十三年,宋君偃自立為王,敗齊、楚、魏而取其 地。

按《史記宋世家》:「君偃十一年,自立為王。東敗齊,取五 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乃與齊、魏為敵國。 盛血以革囊,縣而射之,命曰射天。淫於酒婦人,群臣 諫者,輒射之。於是諸侯皆曰:『桀宋,宋其復為桀所為, 不可不誅』。」告齊伐宋。

按:《通鑑綱目》:「慎靚王三年,宋稱王。」

赧王十五年,齊與楚、魏滅宋。

按:《戰國策》「宋康王之時。」偃諡康王有雀生。於城之陬,使 史占之,曰:「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康王大喜,於是滅滕、 代、薛,取淮北之地。乃愈自信,欲霸之速成,故射天笞 地,斬社稷而焚滅之,曰:威服天下鬼神。罵國老諫臣, 為無顏之冠以示勇。剖傴之背,鍥朝涉之脛,而國人 大駭。齊聞而伐之,民散,城不守。王乃逃倪侯之館,遂 得而死。見祥而不為祥,反為禍。

《無顏之冠》,「冠不覆額。」

按《史記世家》:「王偃四十七年,齊湣王與魏、楚伐宋,殺 王偃,遂滅宋而三分其地。」

按:《通鑑綱目》:「赧王二十九年,齊滅宋。」

三恪部總論

《禮記》:

《郊特牲》

「天子存二代之後,猶尊賢也」,尊賢不過二代。

古《春秋左氏》說:周家封夏、殷二王之後以為上公,封黃帝、堯、舜之後謂之三恪。恪者,敬也,敬其先聖而封其後。大全眉山孫氏曰:「立前代之後以統承先王者,自古有此法也。有虞氏之時,棄為高辛之後,故得祭天,《詩》所謂『后稷肇祀』是也。丹朱為唐堯後,作賓於虞,《書》所謂『虞賓在位』是也。至夏后時,則丹朱、商均之子孫,皆為二王後。湯為夏氏立後,經傳雖不載,然有商之興,固當以禹之裔為二王後無疑矣。《仲虺之誥》稱湯之德,有」曰:「茲率厥典」,言其能率循舊典,不易故常也。豈其於崇德象賢之事,獨不稽古乎?至周則封微子於宋,至封舜後於陳,封東樓公於杞,亦必因成湯封舜禹之後於陳、杞,可以推知也。

杜佑通典

《三恪議》

三恪,二王之義有三說焉:一云二王之前,更立三代 之後為三恪。此則據《樂記》武王克商,未及下車,封黃 帝、堯舜之後;及下車,封夏殷之後,通用六代之樂。一 云二王之前但立一代,通二王為三恪。此據《左傳》但 云封胡公以備三恪,明王者所敬先王有二,更封一 代以備三恪,存三恪者,所敬之道不過于三,以通三 正。三云:「二王之後為一恪,妻之父母為二恪,外國之 君為三恪。」此據王有不臣者三而言之。按梁崔靈恩 云:「三義之說,以初為長,何者?《禮記郊特牲》云:『存二王 之後,尊賢不過二代。又《詩》云:『二王之後來助祭』。又《春 秋公羊說》曰:『存二王之後,所以通三正』』。」以上皆無謂 二王之後為三恪之文。若更立一代,通備三恪者,則 非不過二代之意。《左傳》云「封胡公以備三恪」者,謂上 同黃帝、堯、舜,下同殷、夏,為三恪也。又按二王三恪,《經》 無正文。崔靈恩據《禮記》陳武王之封,遂以為通存五 代,竊恐未安。今據二代之後即謂之二王,三代之後 即謂之三恪。且武王所封,蓋以堯有則天之大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