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司馬光皆上章論薦,由通判陵州為夔峽轉運 通判官,提點京東刑獄,知虔州。城濱章、貢兩江,歲為 水齧。宗翰伐石為址,冶鐵錮之,由是屹然,詔書褒美。 歷陝、揚、洪、兗州,皆以治聞。哲宗初立求言,吏民上書」 以千數,詔司馬光采閱其可用者十五人,獨稱獎,其 二乃宗翰與王鞏也。元祐初,召為司農少卿,遷鴻臚 卿。言:「孔子之後,自漢以來,有『褒成』」、「奉聖」、「『宗聖』之號,皆 賜實封或縑帛,以奉先祀。至於國朝,益加崇禮。真宗 東封臨幸,賜子孫世襲公爵,然兼領他官,不在故郡, 於名為不正。請自今襲封之人,使終身在鄉里。」詔改 衍聖公為奉聖公,不領他職,給廟學田萬畝,賜國子 監書,立學官以誨其子弟。進刑部侍郎。屬疾求去,以 寶文閣待制知徐州,未拜而卒。
按《闕里志》:四十六世孫宗翰,嘗歎家譜疏略,宗族世 有賢俊,苟非見於史冊,即泯然不聞,是可痛也。魏、晉 而下,逮於隋、唐,見紀者止百餘人。按《議郎傳》云:「自霸 至昱,七世之內,爵位相繼,卿相牧守五十二人,列侯 七人,五十一世。」元祚謹按:《南史》有孔逿,字世遠,好典 故學,宋昇明中為齊臺儀曹郎,齊永明中為太子家 令。又有孔嗣之,字敬伯,宋時與齊高帝俱為中書舍 人,澹於仕進,自廬江郡守去官,隱於鍾山,朝廷以為 中奉大夫,卒。又有孔僉,通五經,尤明《三禮》,考經、《論語》, 生徒數百人,為《五經》博士,歷海鹽、山陰令,太清間卒。 子淑元,涉文學,官至太學博士。僉兄子元素,亦善《三 禮》,有盛名。又有孔子祛,少好學,挾書耕樵,勤苦自勵, 遂通經術。累遷中書通事舍人,加通直正員郎,卒於 官。凡著《尚書義》二十卷,《集註》三十卷,《續朱异集注易》 一百卷,《續何承天集禮論》一百五十卷。又有孔子雲, 仕梁官至五經博士,尚書祠部郎。又有孔廣,字淹源, 美容止,善談論,仕至揚州中從事。又有孔逭,抗直有 才藻,製《東都賦》,才士稱之。又著《三吳決錄》,卒於衛軍 武陵王東曹掾。此皆聞達表表者,史失其世次,姑附 錄於此。
孔宗旦
按《兗州府志》:宗旦,孔子四十六代孫也。為邕州司戶 參軍。儂智高未反時,州有白氣出庭中,江水溢。宗旦 以為兵象,度智高必反,以書告知州陳珙,珙不聽。後 智高破橫州,即載其親往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 無為俱死也。」既而州破被執,賊欲任其事,宗旦叱賊, 且大罵,遂被害。知袁州祖無擇以其事聞,贈太子中 允。
孔宗禎
按《闕里志》:「慶曆五年,以將作監丞宗禎知仙源縣。」
孔宗質
按《闕里志》:「慶曆五年,以宗質為從事郎、仙源縣丞。」
孔宗壽
按《闕里志》:「治平四年,以宗壽任仙源縣主簿。紹聖元 年知縣事。」
孔宗哲
按《闕里志》,「四十六代宗哲,以白身最長,補迪功郎,堂 差興仁府乘氏縣主簿,終兗州仙源縣丞。」
孔延之
按《闕里志》:「四十六代延之,績五世孫。慶曆二年,登進 士第,司封郎中,與濂溪先生周惇頤友善,卒葬廬山 南豐。曾鞏誌其墓,贈殿中丞、金紫光祿大夫。」
孔旼
按《兗州府志》:「旼字寧極,孔子四十六代孫也。隱居汝 州,性孤潔,喜讀書,有田數百畝,賦稅常為鄰里先。遇 歲饑,分所餘賙,不足者未常計有無,動止必依禮法。 環所居百餘里,人皆愛慕之,見旼於路,輒斂以避。葬 其父,廬墓三年,臥破棺中,日食米一溢,壁間生紫芝 數十本。州以行義聞,賜粟帛,又給復其家。近臣列薦」, 授祕書省校書郎,致仕。居數年,召為國子監直講,辭 不赴,即遷光祿寺丞。頃之,起知龍興縣,復辭,卒,贈太 常丞。旼居山,未常逢毒蛇虎豹,或謂之曰:「子毋夜行, 此亦可畏。」旼曰:「無心則無所畏。」晚年惟玩《周易》《老子》, 他書亦不復讀。為《太元圖》張壁上,外列方州部家,而 規其中心空之無所書,曰:「《易》所謂寂然不動者,與此 無異也。」
孔若蒙
按《闕里志》:「四十七代若蒙字公明,熙寧元年,襲封衍 聖公,天祐元年,改封奉聖公,坐事廢,以弟若虛承襲。」
孔若虛
按《闕里志》:「若虛,字公實,元符元年,襲奉聖公,卒,朝廷 復以若蒙子端友繼之。熙豐間,專主祀事,不任他職。 大觀間,復以奉聖公為衍聖公。每遇大禮,許赴闕陪 位。至明,列聖視學,遣官欽取。」衍聖公觀禮始此。
孔若升
按《闕里志》:「四十七代若升字公漸,道輔子舜亮之長 子也。元豐元年,以若升為仙源縣主簿。五年,以新泰 縣令監修祖廟,贈朝奉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