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7 (1700-1725).djvu/87

此页尚未校对

冕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先生生二子:壽字季老,一 字元翁,生於合州,元豐五年登第,初任吉州司戶,次 秀州知錄,終司封郎中。燾字通老,一字次元,生於虔 州,初授司法,元祐三年登第,知成都府,終朝奉大夫、 徽猷待制。二子既顯,先生累贈宣奉大夫。壽生六子」: 伯逵、叔夏、虞仲、季友、季仲季。次季仲生興裔;興裔生 二子:昺、昱。歷七代至泫孫直中、恭經、綱、維,繼為先生。 長子一派:燾生三子:縯、絪、縕。縯生四子:政卿、直卿、良 卿、賢卿。政卿生二子:洵、沅。洵生五子:應高、應斗、應隆、 應貴、應初。應斗生三子:仁孫、義孫、智孫。仁孫生三子: 宗文、宗武、宗誠、宗文生二子壎。壎生五子:泰賚、泰 定、泰亨、泰貞、泰宇。泰賚生三子:文淵、文裔、文傳。文裔 生四子:賢、冕、鳳、簋。冕,初授翰林院五經博士,生繡;麟, 襲博士。麟生三子:道遂、邁。道生六子:聯極、聯芳、聯官、 聯班、聯位、聯輝。聯芳生濟,襲博士官,生治;治生五子: 汝忠、汝孝、汝廉、汝節、汝仁。汝忠襲博士,生蓮應,襲奉 道州祀,為先生仲子一派。先生世系詳《家譜》。

按《道州志》:「冕,字得中。為人孝友,勤學好善。景泰中,朝 廷以濂溪有功世教,錄其子孫授冕,世襲翰林院五 經博士。有《拙逸集》,藏於家。」

邵伯溫

按《宋史》本傳:「伯溫,字子文,洛陽人,康節處士雍子也。 雍名重一時,如司馬光、韓維、呂公著、程頤兄弟皆交 其門。伯溫入聞父教,出則事司馬光等,而光等亦屈 名位輩行,與伯溫為再世交。故所聞日博,而尤熟當 世之務。光入相,嘗欲薦伯溫,未果而薨。後以河南尹 與部使者薦,特授大名府助教,調潞州長子縣尉。」初, 蔡確之相也,神宗崩,哲宗立,邢恕自襄州移河陽,詣 確,謀造定策事。及司馬光子康詣闕,恕召康詣河陽。 伯溫謂康曰:「公休除喪未見君,不宜枉道先見朋友。」 康曰:「已諾之。」伯溫曰:「恕傾巧,或以事要公,休若從之, 必為異日之悔。」康竟往。恕果勸康作書稱確,以為他 日全身保家計。康、恕同年登科第,又出光門下。康遂 作書如恕言,「恕蓋以康為光子,言確有定策功,世必 見信。」既而梁燾以諫議召,恕亦要燾至河陽,連日夜 論確功不休,且以康書為證,燾不悅。會吳處厚奏確 詩謗朝政,燾與劉安世共請誅確,且論恕罪,亦命康 分折,康始悔之。康卒,子植幼,宣仁后憫之。呂大防謂 「康素以伯溫可託,請」以伯溫為西京教授以教植。伯 溫既至官,則誨植曰:「溫公之孫,大諫之子,賢愚在天 下,可畏也。」植聞之,力學不懈,卒有立。紹聖初,章惇為 相,惇嘗事康節,欲用伯溫,伯溫不往。會法當赴吏部 銓,程頤謂伯溫曰:「吾危子之行也,豈不欲見先公於 地下耶?」至則先就部擬官,而後見宰相。惇論及康節 之學,曰:「嗟乎,吾於先生不能卒業也。」伯溫曰:「先君先 天之學,論天地萬物未有不盡者。其信也,則人之仇 怨反覆者可忘矣。」時惇方興黨獄,故以是動之。惇悚 然,猶薦之於朝,而伯溫願補郡縣吏。惇不悅,遂得監 永興軍鑄錢監。時元祐諸賢方南遷,士鮮訪之者。伯 溫見范祖禹於咸平,見范純仁於潁昌,或「為之恐,不 顧也。」會西邊用兵,復夏人故地,從軍者得累數階。伯 溫當行,輒推同列。秩滿,惇猶在相位,伯溫義不至京 師,從外臺辟環慶路帥幕,實避惇也。徽宗即位,以日 食求言。伯溫上書累數千言,大要欲復祖宗制度,辨 宣仁誣謗,解元祐黨錮,分君子小人,戒勞民用兵,語 極懇至。宣仁太后之謗,伯溫既辨之,又著書名《辨誣 後》。崇寧、大觀間,以元符上書人分邪、正等,伯溫在邪 等中,以此書也。出監華州西嶽廟。久之,知峽州靈寶 縣,徙苪城縣。丁母憂,服除,主管永興軍耀州三白渠 公事。童貫為宣撫使,士大夫爭出其門,伯溫聞其來, 出他州避之。除知果州,請罷歲輸瀘南諸州綾、絹、絲 綿數十萬,以寬民力。除知興元府、遂寧府、邠州,皆不 赴。擢提點成都路刑獄。賊史斌破武休,入漢、利,窺劍 門。伯溫與成都帥臣盧法原合謀守劍門,賊竟不能 入,蜀人德之。除利路轉運副使,提舉太平觀。紹興四 年,卒,年七十八。初,邵雍嘗曰:「世行亂蜀,安可避居?」及 宣和末,伯溫載家使蜀,故免於難。伯溫嘗論元祐、紹 聖之政曰:「公卿大夫當知國體,以蔡確姦邪,投之死 地,何足惜?然嘗為宰相,當以宰相待之。」范忠宣有文 正餘風,知國體者也,故欲薄確之罪。言既不用,退而 行確詞命,然後求去。君子長者,仁人用心也。確死南 荒,豈獨有傷國體哉?劉摯、梁燾、王巖叟、劉安世忠直 有餘,然疾惡已甚,不知國體,以貽後日縉紳之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