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秦。
按:《史記秦本紀》:「惠文君六年,魏納陰晉,陰晉更名寧 秦。」
按:《通鑑綱目》:「秦以齊魏之師伐趙,蘇秦去趙適燕,從 約皆解。魏以陰晉為和於秦。」
〈目〉秦使公孫衍欺齊、魏以伐趙。趙肅侯讓蘇秦。「秦恐,請使燕,必報齊。」乃去趙而從納,皆解。
顯王三十八年,秦與魏戰,虜其將龍賈。
按:《史記秦本紀》:「惠文君七年,公子卭與魏戰,虜其將 龍賈,斬首八萬。」
顯王三十九年,魏納河西地于秦。
按《戰國策》:「楚攻魏,張儀謂秦王曰:『不如與魏以勁之。 魏戰勝,復聽於秦,必入西河之外;不勝,魏不能守,王 必取之』。」王用儀言,取皮氏卒萬人,車百乘以與魏。犀 首戰勝威王,魏兵罷敝,恐畏秦,果獻西河之外。 按《史記秦本紀》:惠文君八年,魏納河西地。
按《通鑑前編》:「顯王三十九年,秦伐魏,魏獻少梁、河西 地於秦。」
顯王四十年,秦取魏汾陰、皮氏,拔焦。
按《戰國策》,楚、魏戰於陘山,魏許秦以上洛,以絕秦於 楚。魏戰勝,楚敗於南陽。秦責賂於魏,魏不與。管淺謂 秦王曰:「王何不謂楚王曰:魏許寡人以地。今戰勝魏, 王背寡人也。王何不與寡人遇?魏畏秦楚之合,必與 秦地矣。是魏勝楚而亡地於秦也。是王以地德寡人, 秦之楚者多資矣。魏弱,若不出地,則王攻其南,寡人 攻其西,魏必危。」秦王曰:「善。」以是告楚。楚王揚言與秦 遇。魏王聞之,恐,效《上洛》於秦。
按:《史記秦本紀》:「惠文君九年,渡河取汾陰、皮氏,與魏 王會應,圍焦,降之。」
顯王四十一年秦張儀取魏蒲陽歸之魏盡入上郡 以謝秦以儀為相。
按:《史記秦本紀》:「惠文君十年,張儀相秦,魏納上郡十 五縣。」
按《通鑑綱目》:張儀者,魏人。與蘇秦俱事鬼谷,學縱橫 之術,游諸侯無所遇。蘇秦召而辱之。儀怒入秦,秦王 說之,以為客卿。至是將兵伐魏,取蒲陽,言於秦王,請 復以與魏,而使公子繇質焉。儀因說魏王曰:「秦之遇 魏甚厚,魏不可以無禮於秦。」魏因盡入上郡十五縣 以謝焉,儀歸而相秦。
顯王四十二年秦縣義渠、歸焦、曲沃于魏。
按:《史記秦本紀》:「惠文君十一年,縣義渠歸魏焦、曲沃。 義渠君為臣,更名少梁曰夏陽。」
顯王四十三年,秦初臘。
按:《史記秦本紀》:「惠文君十二年,初臘。」
顯王四十四年,秦初稱王,使張儀伐魏,取陝。
按:《史記秦本紀》:惠文君十三年「四月戊午,魏君為王, 韓亦為王。使張儀伐取陝,出其人與魏。」
按:《通鑑綱目》:「顯王四十四年,秦初稱王。」
顯王四十五年,秦更為「元年。」
按:《史記秦本紀》:「惠文君十四年,夏為元年。」
顯王四十六年,秦、齊、楚會于齧桑。張儀《兔相》。
按:《史記秦本紀》:「惠文君二年,張儀與齊楚大臣會齧 桑。」
按:《通鑑綱目》:顯王「四十六年,秦相張儀免。」
顯王四十七年,韓、魏太子俱朝于秦。秦取魏曲沃、平 周。
按:《史記秦本紀》:「惠文君三年,韓、魏太子來朝,張儀相 魏。」
按:《通鑑綱目》:「顯王四十七年,秦伐魏,取曲沃,平周。」 「顯王四十九年,秦王游至北河。」
按:《史記秦本紀》:「惠文君五年,王游至北河。」
慎靚王二年,諸侯伐秦,秦出兵迎之,皆敗走。義渠襲 秦,大敗秦師。
按《戰國策》,義渠君之魏,公孫衍謂義渠君曰:「道遠,臣 不得復過矣。請謁事情。」義渠君曰:「願聞之。」對曰:「中國 無事於秦,則秦且燒焫獲君之國;中國為有事於秦, 則秦且輕使重幣而事君之國也。」義渠君曰:「謹聞令。」 居無幾何,五國伐秦,陳軫謂秦王曰:「義渠君蠻夷之 賢,君王不如賂之,以撫其心。」秦王曰:「善。」因以文繡千 匹、好女百人遺義渠君。義渠君致群臣而謀曰:「此乃 公孫衍之所謂也!」因起兵襲秦,大敗秦人於李帛之 下。
按《史記秦本紀》:「惠文君七年,樂池相秦、韓、趙、魏、燕、齊 帥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長疾與戰修魚,虜其將申差, 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
慎靚王三年,魏請成于秦,張儀復相秦。
按:《史記秦本紀》:「惠文君八年,張儀復相秦。」
按《通鑑綱目》:張儀說魏王曰:「梁地方不至千里,卒不 過三十萬;地四平,無名山大川之限,卒戍四境者不 下十萬。梁之地勢固戰場也。夫諸侯之約,從盟洹水 之上,結為兄弟以相堅也。今親兄弟同父母,尚有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