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9 (1700-1725).djvu/33

此页尚未校对

按《田敬仲完世家》:宣王元年,秦用商鞅,周致伯於秦。 孝公二年,魏伐趙。趙與韓親共擊魏,趙不利,戰於南 梁。宣王召田忌復故位。韓氏請救於齊。宣王召大臣 而謀曰:「蚤救孰與晚救?」騶忌子曰:「不如勿救。」田忌曰: 「弗救,則韓且折而入於魏,不如蚤救之。」孫子曰:「夫韓、 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韓受魏之兵,顧反聽命 於韓也。且魏有破國之志,韓見亡,必東面而愬於齊 矣。吾因深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則可重利而得 尊名也。」宣王曰:「善。」乃陰告韓之使者而遣之。韓因恃 齊,五戰不勝,而東委國於齊。齊因起兵,使田忌、田嬰 將孫子為帥,救韓、趙以擊魏,大敗之馬陵,殺其將龐 涓,虜魏太子申。

按:《通鑑綱目》:「顯王二十八年,魏伐韓。齊伐魏以救韓, 殺其將龐涓,虜太子申。」

韓恃齊,五戰不勝,而東委國於齊。齊因起兵,使田忌將孫子為帥以救韓,直走魏都。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魏人亦大發兵,使太子申將以禦齊師。《孫子》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乃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竈,明日為五萬「竈,又明日為二萬竈。」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率輕銳倍日并行逐之。孫子度其暮當至馬陵,馬陵道陿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此樹下!」令萬弩夾道而伏,期日暮見火舉而俱發。涓果夜至,見白書,以火燭之。讀未畢,萬弩俱發,魏師大亂,涓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大敗魏師,虜太子申。

顯王二十九年,齊、趙伐魏。按通鑑齊威王三十九年 按《通鑑綱目》云云。

顯王 十 年,齊、燕戰于權。

按《戰國策》:權之難齊燕戰,秦使魏冉之趙,出兵助燕 擊齊,薛公使魏處之趙。謂李向曰:「君助燕擊齊,齊必 急,急必以地和於燕,而身與趙戰矣。然則是君自為 燕束兵,為燕取地也。故為君計者,不如按兵勿出,齊 必緩,緩必復與燕戰。戰而勝,兵罷敝,趙可取。唐、曲逆。 戰而不勝,命懸於趙。然則吾中立而割窮齊與疲燕」 也,兩國之權,懸於君矣。

權,楚地也。蓋燕自北進,齊自東進,而戰於楚境。《燕策》為文公時魏冉,傳言自惠王時仟事,然則此役文公末年也。按通鑑燕文公在位二十九年卒於顯王三十六年此註言權之役在文公末年姑編於此而闕其年

權之難燕再戰不勝,趙弗救。《噲子》謂文公曰:「不如以 地請合於齊,趙必救我。若不吾救,不得不事。」文公曰: 「善。」令郭任以地請講於齊。趙聞之,遂出兵救燕。 顯王三十三年,齊、魏會平阿南。按通鑑齊威王四十三年 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齊宣王七年,與魏王會平阿 南。」

顯王三十四年,齊、魏會于甄。按通鑑齊威王四十四年 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齊宣王八年,復會甄,魏惠王 卒。」

顯王三十五年,齊、魏會于徐州。按通鑑齊威王四十五年 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齊宣王九年,與魏襄王會徐 州,諸侯相王也。」

按《通鑑綱目》:「顯王三十五年,齊、魏會于徐州以相王。 顯王三十六年,齊侯因齊薨,子辟彊立,楚伐齊,燕、趙、 韓、魏、齊、楚合從以擯秦,以蘇秦為從約長,并相六國。」

按史記國策皆以顯王二十七年為齊宣王元年今從綱目宣王立於是年明年改元

按《戰國策》,楚威王戰勝於徐州,欲逐嬰子於齊,嬰子 恐。張丑謂楚王曰:「王戰勝於徐州也,盼子不用也。盼 子有功於國,百姓為之用;嬰子不善,而用申縛。申縛 者,大臣弗與,百姓弗為用,故王勝之也。今嬰子逐盼 子,必用,復整其士卒以與王遇,必不便於王也。」楚王 因弗逐。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曰:「齊南有太山, 東」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謂「四塞之國」也。 齊地方二千里,帶甲數十萬,粟如丘山,齊車之良,五 家之兵,疾如錐矢,戰如雷電,解如風雨,即有軍役,未 嘗倍泰山,絕清河,涉渤海也。臨淄之中七萬戶,臣竊 度之,下戶三,男子三七二十一萬,不待發於遠縣,而 臨淄之卒固已二十一萬矣。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 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蹹鞠者。臨淄 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幃,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家敦而富,志高而揚。夫以大王之賢,與齊之彊,天下 不能當,今乃西面事秦,竊為大王羞之。且夫韓、魏所 以畏秦者,以與秦接界也。兵出而相當,不至十日而 戰勝,存亡之機決矣。韓、魏戰而勝秦,則兵半折,四境 不守;戰而不勝,以亡隨其後。是故韓、魏之所以重與 秦戰而輕為之臣也。今秦攻齊則不然,倍韓、魏之地, 至衛、陽晉之道,徑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馬不得並 行,百人守險,千人不能過也。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 韓、魏之議其後也,是故恫疑虛喝,高躍而不敢進,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