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9 (1700-1725).djvu/36

此页尚未校对

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湣王四年,迎婦於秦。」

慎靚王二年孟軻去魏適齊。按通鑑為齊宣王十四年 按《通鑑綱目》云云。

慎靚王三年,齊、楚、趙、魏、韓、燕共伐秦。按通鑑為齊宣王十五年 按《戰國策》,秦攻趙,趙令樓緩以五城求講於秦而與 之伐齊。齊王恐,因使人以十城求講於秦。樓子恐,因 以上黨二十四縣許秦王。趙足之齊,謂齊王曰:「王欲 秦趙之解乎?不如從合於趙,趙必背秦,背秦則齊無 患矣。」秦伐魏,陳軫合三晉而東,謂齊王曰:「古之王 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以為後世也。今齊、 楚」、燕、趙、韓、梁六國之遞甚也,不足以立功名,適足以 強秦而自弱也,非山東之上計也。能危山東者,強秦 也。不憂強秦而遞相罷弱,而兩歸其國於秦,此臣之 所以為山東之患。天下為秦相割,秦曾不出力;天下 為秦相烹,秦曾不出薪。何秦之智而山東之愚邪?願 大王之察也。古之五帝三王五霸之伐「也,伐不道者。 今秦之伐天下不然,必欲反之。主必死辱,民必死虜。 今韓、梁之目未嘗乾,而齊民獨不也;非齊親而韓、梁 疏也。齊遠秦而韓、梁近,今齊將近矣。今秦欲攻梁,絳、 安邑,秦得絳、安邑以東下河,必表裏河山而東攻齊, 舉齊屬之海,南面而孤楚、韓、梁,北面而孤燕、趙、齊無 所出其計矣。願王熟慮之。今三晉已合矣,復為兄弟 約,而出銳師以戍梁、絳、安邑,此萬世之計也。齊非急 以銳師合三晉,必有後憂。三晉合,秦必不敢攻梁,必 南攻楚。楚秦搆難,三晉怒齊不與己也,必東攻齊。此 臣之所謂齊必有大憂。不如急以兵合於三晉。」齊王: 「敬諾。」果以兵合於三晉。

《秦惠文王》後七年韓趙魏燕齊共攻秦。

按:《通鑑綱目》:「慎靚王三年,楚、趙、魏、韓、燕伐秦,攻函谷 關,秦出兵逆之,五國皆敗走。」

慎靚王四年齊、宋攻魏。齊人殺蘇秦。按通鑑為齊宣王十六年 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湣王七年,與宋攻魏,敗之觀 澤。」

按:《通鑑綱目》:「慎靚王四年,齊大夫殺蘇秦。」

慎靚王六年齊王賜《騶衍》等七十六人列第為上大 夫。按通鑑為齊宣王十八年

按《戰國策》:淳于髡一日而見七人於宣王,王曰:「子來, 寡人聞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聖,若 隨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見七士,則士不亦眾乎?」淳 于髡曰:「不然。夫鳥同翼者而聚居,獸同足者而俱行, 今求柴胡桔梗於沮澤,則累世不得一焉,及之睪黍 梁父之陰,則郄車而載耳。夫物各有疇,今髡賢者之」 疇也。王求士於髡,若挹水於河而取火於燧也。髡將 復見之,豈特七士也?齊欲伐魏,淳于髡謂齊王曰: 「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 韓子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於前,犬 廢於後,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勌之苦 而擅其功。今齊、魏久相持,以頓其兵,敝其眾,臣恐強 秦大楚承其後,有田父之功。」齊王懼,謝,將休士。齊 欲伐魏,魏使人謂淳于髡曰:「齊欲伐魏,能解魏患,唯 先生也。敝邑有寶璧二雙,文馬二駟,請致之先生。」淳 于髡曰:「諾。」入說齊王曰:「楚,齊之仇敵也;魏,齊之與國 也。夫伐與國,與仇敵,制其餘敝,名醜而實危,為王弗 取也。」齊王曰:「善。」乃不伐魏。客謂齊王曰:「淳于髡言不 伐魏者,受魏之璧馬也。」王以謂淳于髡曰:「聞先生受 魏之璧馬,有諸?」曰:「有之。」「然則先生之為寡人計之何 如?」淳于髡曰:「伐魏之事不便,魏雖刺髡,於王何益?若 誠不便,魏雖封髡,於王何損?且夫王無伐與國之誹, 魏無見亡之危,百姓無被兵之患,髡有璧馬之寶,於 王何傷乎?」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 王不說,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 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 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 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王曰:「有說乎?」斶 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 採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 千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宣王 默然不說。左右皆曰:「斶來斶來!大王據千乘之地,而 建千石鐘,萬石簴,天下之士,皆為役處,辯智並進,莫 不來語;東西南北,莫敢不來服。萬物無不備具,而百 姓無不親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 畝,下則鄙野監門、閭里,士之賤也亦甚矣。」斶對曰:「不 然。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得貴 士之力也。故舜起農畝,出於野鄙而為天子。及湯之 時,諸侯三千。當今之世,南面稱寡者乃二十四。由此 觀之,非得失之策與?稍稍誅滅滅亡無族之時,欲為 監門閭里,安可得」而有也哉!是故《易傳》不云乎:「居上 位,未得其實,而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据慢驕 奢,則凶必從之。是故無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 望其福者約,無功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握。故曰:矜功 不立,虛願不至。此皆幸樂其名,而無其實德者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