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0 (1700-1725).djvu/13

此页尚未校对

百金與子楚,為進用結賓客;而復以五百金買奇物 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見華陽夫人姊,而皆以其物 獻華陽夫人。因言子楚賢智,結諸侯,賓客遍天下。常 曰:「楚也以夫人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 喜。不韋因使其姊說夫人曰:「吾聞之,以色事人者,色 衰而愛弛。今夫人事太子,甚愛而無子,不以此時早 自結於諸子中,賢孝者舉立以為適,而子之夫在,則 重尊。夫百歲之後,所子者為王,終不失勢。此所謂一 言而萬世之利也。不以繁華時樹本,即色衰愛弛,後 雖欲開一語,尚可得乎?今子楚賢而自知中男也,次 不得為適其母,又不得幸自附夫人,夫人誠以此時 拔以為適夫人,則竟世有寵於秦矣。」華陽夫人以為 然。承太子間,從容言:子楚質於趙者絕賢,來往者皆 稱譽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後宮,不幸無子,願得 子楚立以為適嗣,以托妾身。」安國君許之,乃與夫人 刻玉符約,以為適嗣。安國君及夫人因厚餽遺子楚, 而請呂不韋傅之。子楚以此名譽益盛於諸侯。呂不 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 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 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 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秦昭王五十年,使 王齮圍邯鄲急,趙欲殺子楚,子楚與呂不韋謀,行金 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脫亡赴秦軍,遂以得歸。

按:《通鑑綱目》:「赧王五十八年,秦殺白起。魏公子無忌 大破秦軍邯鄲下。秦太子之子異人自趙逃歸。」 赧王五十九年,秦攻韓,趙遂攻周。周王入秦,盡獻其 邑三十六城。

按《史記周本紀》:「赧王五十九年,秦取韓陽城、負黍。西 周恐倍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令 秦無得通陽城。秦昭王怒,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 奔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 歸其君於周。周君王赧卒。」按《秦本紀》:「昭襄王五十 一年,將軍摎攻韓,取陽城、負黍,斬首四萬。攻趙,取二 十」餘縣,首虜九萬。西周君背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 銳兵出伊闕攻秦,令秦毋得通陽城。於是秦使將軍 摎攻西周。西周君走來自歸,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 十六,城,口三萬。秦王受獻,歸其君於周。

東周君元年,秦丞相范睢免秦,取周九鼎寶器,而遷 西周公于𢠸狐。 按《戰國策》,蔡澤見逐於趙,而入韓魏,遇奪釜鬲於涂。 聞應侯任鄭安平王稽,皆負重罪。應侯內慚,乃西入 秦,將見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應侯曰:「燕客蔡澤,天 下駿雄弘辨之士也。彼一見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奪 君位。」應侯聞之,使人召蔡澤。蔡澤入則揖應侯。應侯 固不快,及見之,又倨。應侯因讓之曰:「子嘗宣言代我 相秦,豈有此乎?」對曰:「然。」應侯曰:「請聞其說。」蔡澤曰:「吁! 君何見之晚也?夫四時之序,成功者去。夫人生手足 堅強,耳目聰明聖智,豈非士之所願與?」應侯曰:「然。」蔡 澤曰:「質仁秉義,行道施德於天下,天下懷樂敬愛,願 以為君王。豈不辨智之期與?」應侯曰:「然。」蔡澤復曰:「富 貴顯榮,成理萬物,萬物各得其所,生命壽長,終其年 而不夭傷。天下繼其統,守其業,傳之無窮,名實純粹, 澤流千世,稱之而毋絕,豈非道之符,而聖人所謂吉 祥善事與?」應侯曰:「然。」蔡澤曰:「若秦之商君,楚之吳起, 越之大夫種,其卒亦可願與?」應侯知蔡澤之欲困己 以說,復,曰:「何為不可?夫公孫鞅事孝公,極身毋二,盡 公不還私,信賞罰以致治,竭智能示情,素蒙怨咎,欺 舊交,虜魏公子卬,卒為秦禽,將破敵軍,攘地千里。吳 起事悼王,使私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 取苟容,行義不顧毀譽,必欲霸主強國,不辭禍凶。大 夫種事越王,王離困辱,悉忠而不解,王雖亡絕,盡能 而不離,多功而不矜,富貴,不驕怠,若此三子者,義之 至,忠之節也。故君子殺身以成名,義之所在,身雖死 無憾悔,何為而不可哉!」蔡澤曰:「主聖臣賢,天下之福 也,君明臣忠,國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婦貞,家之福 也。故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智不能存吳,申生孝而 晉惑亂,是有忠臣孝子,國家滅亂,何也?無明君賢父 以聽之,故天下以其君父為戮辱,憐其臣子。夫待死 而後可以立忠成名,是微子不足仁,孔子不足聖,管 仲不足大也。」於是應侯稱善。蔡澤得少間,因曰:「商君、 吳起、大夫種,其為人臣,盡忠致力,則可願矣。閎夭事 文王、周公,輔成王也,豈不亦忠乎?以聖論之,商君、吳 起、大夫種,其可願孰與《閎夭》、周公哉?」應侯曰:「商君、吳 起、大夫種不若也。」蔡澤曰:「然則君之主,慈仁任忠,不 欺舊故,孰與秦孝、楚悼越王乎?」應侯曰:「未知何如也?」 蔡澤曰:「今主固親忠臣,不過秦孝越王。楚悼君之為 主,正亂,批患析難,廣地殖穀,富國足家,強主,威蓋海 內,功彰萬里之外,不過商君、吳起、大夫種;而君」之祿 位貴盛,私家之富過於三子而身不退,竊為君危之。 《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之常數也。進 退盈縮變化,聖人之常道也。」昔者齊桓公一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