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為左相」 ,「為納言」 ,「為黃門監」 ,「復為左相」 ,凡四易名,而侍中復舊。
而嘗為宰相,其單任僕射,不復預於機政。先天以前, 宰相多至十餘人;開元之後,嘗二人至三人。天寶之 末,勳賢並建,備位者眾,然秉鈞當國,亦不過一二人。 由武德、貞觀以來,但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及平章事、 知政事、參掌機務、參預政事、平章軍國重事者,皆為 宰相。」
〈注〉唐初,宰相嘗於門下省議事,謂之「政事堂。」永淳中,裴炎為中書令,以中書就政事,遂移在中書省。開元中,張說奏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政事」,印為「中書門下之印。」
其後唯侍中、中書令及平章事,是為正宰相之任。五 代相承,未之或改。
〈注〉後唐及周,亦有「同中書門下三品」,蓋避當時「君父」之名,非常制也。
今之論次,由二帝、三代以訖於顯德,凡居輔弼之任, 美惡之跡,悉區別而類例之。唐氏中葉,有樞密之任, 宣傳制命,掌以內侍。宋、梁而降,大建官署,崇署使號, 並分吏局。兵戎之政,邦國之務,多所參掌,均於宰府, 跡其行事,咸用《編》述。
胡傳
《僖公九年宰周公會諸侯于葵丘》
其曰「宰周公」者,以冢宰兼三公也。古者三公無其人, 則以六卿之有道者,上兼師保之任。冢宰或闕,亦以 三公下行端揆之職。禹自司空,進宅百揆,又曰:「作朕 股肱耳目。」是以宰臣上兼師保之任也。周公為師,又 曰:「位冢宰,正百工。」是以三公下行端揆之職。所以然 者,三公與王坐而論道,固難其人;而冢宰統百官,均 四海,亦不易處也。夫以冢宰兼三公,其職任重矣,而 不殊會之,何也?人臣則有進退之節,出入均勞之義, 非《王世子》「貴有常尊」之可比也。
性理大全
《臣道》
程子曰:「人臣身居大位,功蓋天下而民懷之,則危疑 之地也。必也誠積於中,動不違理,威福不自己出,人 惟知君而已,然後位極而無逼上之嫌,勢重而無專 權之過,斯可謂明哲君子矣。周公、孔明其人也。郭子 儀有再造社稷之功,威震人主,而上不疑之也,亦其 次與。」
「臣賢於君,則輔君以所不能」,伊尹之於太甲,周公之 於成王,孔明之於《劉禪》是也。臣不及君,則贊助之而 已。
問:「世傳成王幼,周公攝政,荀卿亦曰:『履天下之籍,聽 天下之斷』。周公果踐天子之位,行天子之事乎?」曰:「非 也。周公位冢宰,百官總己以聽之而已,安得踐天子 之位?」又問:「君薨,百官聽於冢宰者三年爾。周公至於 七年,何也?」曰:「三年,謂嗣王居憂之時也。七年,為成王 幼故也。」又問:「賜周公以天子之禮樂,當否?」曰:「始亂周 公之法度者,是賜也,人臣安得用天子之禮樂哉?成 王之賜,伯禽之受,皆不能無過。《記》曰:『魯郊,非禮也』。」其 周公之衰乎?聖人嘗譏之矣。說者乃云:「周公有人臣 不能為之功業,因賜以人臣所不得用之禮樂,則妄 也。人臣豈有不能為之功業哉?借使功業有大於周 公,亦是人臣所當為爾。人臣而不當」為,其誰為之?豈 不見《孟子》言事親,若曾子可也。曾子之孝亦大矣,孟 子纔言可也。蓋曰:子之事父,其孝雖過於曾子,畢竟 是以父母之身做出來,豈是分外事?若曾子者,僅可 以免責爾。臣之於君,猶子之於父也。臣之能立功業 者,以君之人民也,以君之勢位也。假如功業大於周 公,亦是以君之人民勢位做出來,而謂人臣所不能 為,可乎?使人臣恃功而懷怏怏之心者,必此言矣。 致堂胡氏曰:「事功出於臣下,效智謀,輸才力,及其有 成,必曰『此君之德,非臣所能也』。君亦安然受之,不幾 於偽乎?蓋道固當然,非偽也。在《易》《坤》之六三曰:『含章 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謂有功善則隱晦其美,而 歸之於」君,不敢當其成,然後下得恭順之道,而上無 忌惡之心也。在《師》之九二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為 眾之主,專制其事,所以能吉者,以受委於君,非己無 因而致者也。是故智如良、平,不侍帷幄為謀主,則滅 秦梟羽之事何以效?略如英、衛,不授鈇鉞制閫外,則 征伐四克之績何以著?故自古有成功而知此道者, 必謙虛退讓,沖然而若無不然,既非所以蓄德,又非 所以全身也。夫矜伐生於氣盈,貪戀生於氣歉,所以 然者,為利祿耳。有大勳勞於天下,孰若周公?使周公 以勳勞自居,既以剪商受賞,又以東征受賞,又以伐 奄受賞,又以滅國五十受賞,又以制禮樂、頒度量受 賞,必見於《詩》《書》。今可考者,為太師,位冢宰,開國曲阜, 以侯伯禽而已,不聞賞而又賞也。太師冢宰,其所當 為也。俾侯於東,眾建親賢,非私於周公也。然則周公 有大勳勞,而未嘗取賞,明矣。故曰「以周公之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