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2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九十六卷目錄

 公輔部名臣列傳十六

  魏一

  崔元伯      屈遵

  崔浩       高允

官常典第一百九十六卷

公輔部名臣列傳十六

魏一

崔元伯

按《魏書》本傳,「元伯,清河東武城人也,名犯高祖廟諱, 魏司空林六世孫也。祖悅,仕石虎,官至司徒左長史、 關內侯。父潛,仕慕容暐,為黃門侍郎。並有才學之稱。 元伯少有雋才,號曰冀州神童。苻融牧冀州,虛心禮 敬,拜陽平公侍郎,領冀州從事,管征東記室。出總庶 事,入為賓友,眾務修理,處斷無滯。苻堅聞而奇之,徵」 為太子舍人,辭以母疾不就,左遷著作佐郎。苻丕牧 冀州,為征東功曹。太原郝軒,世名知人,稱元伯有王 佐之才,近代所未有也。堅亡,避難於齊、魯之間,為丁 零翟釗及司馬昌明叛將張願所留縶。郝軒歎曰:「斯 人而遇斯時,不因扶搖之勢而與鷃雀飛沉,豈不惜 哉!」慕容垂以為吏部郎、尚書左丞、高陽內史。所歷著 稱。立身雅正,與世不群。雖在兵亂,猶勵志篤學,不以 資產為意,妻子不免饑寒。太祖征慕容寶,次於常山, 元伯棄郡東走海濱。太祖素聞其名,遣騎追求,執送 於軍門。引見,與語悅之,以為黃門侍郎,與張袞對總 機要,草創制度。時司馬德宗遣使來朝,太祖將報之, 詔有司博議國號,元伯議曰:「三皇、五帝之立號也,或 因所生之土,或即封國之名。故虞、夏、商、周,始皆諸侯。 及聖德既隆,萬國宗戴,稱號隨本,不復更立。唯商人 屢徙,改號曰殷,然猶兼行,不廢始基之稱。故《詩》云:『殷 商之旅』。又云:『天命元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此其 義也。昔漢高祖以漢王定三秦,滅彊、楚,故遂以漢為 號。國家雖統北方廣漠之土,逮於陛下,應運龍飛,雖 曰舊邦,受命維新。是以登極之初,改代曰魏,又慕容 水亦奉進魏土。夫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國。斯乃革命 之徵驗,利見之元符也。臣愚以為宜號為魏。」太祖從 之。於是四方賓王之貢,咸稱大魏矣。太祖幸鄴,歷問 故事於元伯,應對若流,太祖善之。及車駕還京師,次 於恆嶺。太祖親登山頂,撫慰新民,適遇元伯扶老母 登嶺,太祖嘉之,賜以牛米。因詔「諸徙人不能自進者, 給以車牛。」遷吏部尚書。命有司制官爵,撰朝儀,協音 樂,定律令,申科禁,元伯總而裁之,以為永式。及置八 部大夫,以擬八坐,元伯通署三十六曹,如令僕統事, 深為太祖所任,勢傾朝廷。而儉約自居,不營產業,家 徒四壁,出無車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養無重膳。 太祖常使人密察聞而益重之,厚加饋賜,時人亦或 譏其過約,而元伯為之逾甚。太祖常引問古今舊事, 王者制度治世之則,元伯陳古人制作之體,及明君 賢臣往代興廢之由,甚合上意,未嘗謇諤忤旨,亦不 謟諛苟容。及太祖季年,大臣多犯威怒,元伯獨無譴 者,由於此也。太祖曾引元伯講《漢書》,至婁敬說漢祖 欲以魯元公主妻匈奴,善之,嗟歎者良久。是以諸公 主皆釐降於賓附之國,朝臣子弟,雖名族美彥,不得 尚焉。尚書職罷,賜元伯爵白馬侯,加周兵將軍,與舊 功臣庾岳、奚斤等同班,而信寵過之。太祖崩,太宗未 即位,清河王紹聞人心不安,大出財帛班賜朝士,元 伯獨不受。太宗即位,命元伯居門下,虛已訪問,以不 受紹財帛,特賜帛二百匹,長孫嵩已下咸愧焉。詔遣 使者巡行郡國,糾察守宰不如法者,令元伯與宜都 公穆觀等按之,太祖稱其平當。又詔元伯與長孫嵩 等坐朝堂決刑獄。太宗以郡國豪右,大為民蠹,乃優 詔徵之。民多戀本,而長吏逼遣,於是輕薄少年因相 扇動,所在聚結。西河、建興盜賊並起,守宰討之不能 禁。太宗乃引元伯及北新侯安同、壽光侯叔孫建、元 城侯元屈等問曰:「前以兇俠亂民,故徵之京師,而守 宰失於綏撫,令有逃竄。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誅,朕欲 大赦以紓之,卿等以為何如?」屈對曰:「民逃不罪而反 赦之,似若有求於下,不如先誅首惡,赦其黨類。」元伯 曰:「王者治天下,以安民為本,何能顧小曲直也?譬琴 瑟不調,必改而更張;法度不平,亦須蕩而更制。夫赦 雖非正道,而可以權行,自秦漢已來,莫不相踵。屈言 先誅後赦,會於不能兩去,孰與一行便定?若其赦而 不改者,誅之不晚。」太宗從之。神瑞初,詔元伯與南平 公嵩等坐止車門右,聽理萬機事。并州胡數萬家南 掠河內,遣將軍公孫表等率師討之,敗績。太宗問群 臣曰:「胡寇縱暴,人眾不少,表等已不能制。若不早誅, 則良民大受其禍。今既盛秋,不可為此小盜,而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