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2 (1700-1725).djvu/19

此页尚未校对

梁竇之家,互有非法,明帝即位,竟多誅之。自是洛中 無復權戚,書記請託,一皆斷絕。又譬諸外戚曰:「苦身 待士,不如為國。」戴盆望天,事不兩施。臣常刻著五藏, 書諸紳帶。而今之議者,復以馬氏為言。竊聞衛尉廖 以布三千匹,城門校尉防以錢「二百萬私贍三輔衣 冠,知與不知,莫不畢給。又聞臘日,亦遺其在洛中者 錢各五千。越騎校尉光臘用羊三百頭,米四百斛,肉 五千斤。臣愚以為不應經義,惶恐不敢以不聞陛下 情欲厚之,亦宜所以安之。臣今言此,誠欲上忠陛下, 下全后家,裁蒙省察。」及馬防為車騎將軍,當出征西 羌,倫。又上疏曰:「臣愚以為貴戚可封侯以富之,不當 職事以任之。何者?繩以法則傷恩,私以親則違憲。伏 聞馬防今當西征,臣以太后恩仁,陛下至孝,恐卒有 纖介,難為意愛。聞防請杜篤為從事中郎,多賜財帛。 篤為鄉里所廢,客居美陽,女弟為馬氏妻,恃此交通, 在所縣令苦其不法,收繫論之。今來防所,議者咸致 疑怪,況乃以為從事,將恐議及朝廷。今宜為選賢能 以輔助之,不可復令防自請人有損事望,苟有所懷, 敢不自聞。」並不見省用。倫雖峭直,然常疾俗吏苛刻。 及為三公,值帝長者,屢有善政,乃上疏褒稱盛美,因 以勸成《風德》曰:「陛下即位,躬天然之德,體晏晏之姿, 以寬弘臨下,出入四年。前歲誅刺史、二千石貪殘者 六人」,斯皆明聖所鑒,非群下所及。然詔書每下寬和, 而政急不解,務存節儉,而奢侈不止者,咎在俗敝,群 下不稱故也。光武承王莽之餘,頗以嚴猛為政,後代 因之,遂成風化。郡國所舉,類多辨職俗吏,殊未有寬 博之選,以應上求者也。陳留令劉豫、冠軍令駟協並 以刻薄之姿,臨人宰邑,專念掠殺,務為嚴苦,吏民愁 怨,莫不疾之。而今之議者,反以為能違天心,失經義, 誠不可不慎也。非徒應坐豫協,亦當宜譴舉者務進 仁賢,以任時政,不過數人,則風俗自化矣。臣嘗讀《書 記》,知秦以酷急亡國,又目見王莽亦以苛法自滅,故 勤勤懇懇,實在於此。又聞諸王主貴戚,驕奢踰制,京 師尚「然,何以示遠?故曰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以身教 者從,以言教者訟。夫陰陽和,歲乃豐;君臣同心,化乃 成也。其刺史、太守以下,拜除京師及道出洛陽者,宜 皆召見,可因博問四方,兼以觀察其人。諸上書言事 有不合者,可但報歸田里,不宜過加喜怒,以明在寬。 臣愚不足採。」及諸馬得罪歸國,而竇氏始貴。倫復上 疏曰:「臣得以空虛之質,當輔弼之任。素性駑怯,位尊 爵重,拘迫大義,思自策厲,雖遭百死,不敢擇地,又況 親遇危言之世哉!今承百王之敝,人尚文巧,咸趨邪 路,莫能守正。伏見虎賁中郎將竇憲,椒房之親,典司 禁兵,出入省闈,年盛志美,卑謙樂善,此誠其好士交 結之方。然諸出入貴戚者,類多瑕釁禁錮之人,尤少 守約安貧之節。士大夫無志之徒,更相販賣,雲集其 門。眾喣飄山,聚蚊成雷,蓋驕佚所從生也。三輔議論 者至云以貴戚廢錮,當復以貴戚浣濯之,猶解酲當 以酒也。詖險趨埶之徒,誠不可親近。臣愚願陛下中 宮嚴敕憲等閉門自守,無妄交通士大夫,防其未萌, 慮於無形。令憲永保福祿,君臣交歡,無纖介之隙,此 臣之所至願也。」倫奉公盡節,言事無所依違。諸子或 時諫止,輒叱遣之。吏人奏記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 無私若此。性質愨,少文采,在位以貞白稱,時人方之 前朝貢禹。然少蘊藉,不修威儀,亦以此見輕。或問倫 曰:「公有私乎?」對曰:「昔人有與吾千里馬者,吾雖不受, 每三公有所選舉,心不能忘,而亦終不用也。吾兄子 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寢。吾子有疾,雖不省視,而竟 夕不眠。若是者,豈可謂無私乎!」連以老病,上疏乞身。 元和三年,賜策罷,以二千石奉終其身,加賜錢五十 萬,公宅一區。後數年卒,時年八十餘。詔賜祕器、衣衾、 錢布。少子頡嗣。

鮑昱

按《後漢書鮑永傳》:「永子昱,字文泉,少傳父學,客授於 東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劇賊,太守戴涉聞昱鮑永 子有智略,乃就謁請,署守高都長。昱應之,遂討擊群 賊,誅其渠帥,道路開通,由是知名。後為泚陽長,政化 仁愛,境內清淨。荊州刺史表上之。再遷,中元元年,拜 司隸校尉。詔昱詣尚書,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黃門」 問昱有所怪不,對曰:「臣聞故事,通官文書不著姓,又 當司徒露布,怪使司隸下書而著姓也。」帝報曰:「吾固 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復為司隸也。」昱在職奉法守 正,有父風。永平五年,坐救火遲免。後拜汝南太守。郡 多陂池,歲歲決壞,年費常三千餘萬。昱乃上作方梁 石洫,水常饒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十七年,代王敏 為司徒,賜錢帛什器帷帳,除子得為郎。建初元年,大 旱穀貴,肅宗召昱問曰:「旱既太甚,將何以消復災眚?」 對曰:「臣聞聖人理國,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踐天位,刑 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異?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 事,繫者千餘人,恐未能盡當其罪。先帝詔言,大獄一 起,冤者過半。又諸徙者骨肉離分,孤魂不祀,一人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