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2 (1700-1725).djvu/3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固之過釁,事合誅辟。」書奏,冀以白太后,使下其事,太

后不聽,得免。冀忌帝聰慧,恐為後患,遂令左右進鴆。 帝苦煩甚,使促召固。固入,前問「陛下得患所由?」帝尚 能言,曰:「食煮餅令腹中悶,得水尚可活。」時冀亦在側, 曰:「恐吐,不可飲水。」語未絕而崩。固伏尸號哭,推舉侍 醫。冀慮其事泄,大惡之,因議立嗣。固引司徒胡廣、司 空趙戒先與冀書曰:「天下不幸,仍遭大憂。皇太后聖 德當朝,攝統萬機。明將軍體履忠孝,憂存社稷,而頻 年之間,國祚三絕。」今當立帝,天下重器。誠知太后垂 心,將軍勞慮,詳擇其人,務存聖明。然愚情眷眷,竊獨 有懷。遠尋先世廢立舊儀,近見國家踐阼前事,未嘗 不詢訪公卿,廣求群議,令上應天心,下合眾望。且永 初以來,政事多謬,地震宮廟,彗星竟天,誠是將軍用 情之日。《傳》曰:「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昔昌邑 之「立,昏亂日滋,霍光憂愧發憤,悔之折骨。自非博陸 忠勇,延年奮發,大漢之祀,幾將傾矣。至憂至重,可不 熟慮!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國之興衰,在此一舉。」冀得 書,乃召三公、中二千石、列侯,大議所立。固《廣、戒》及大 鴻臚杜喬皆以為清河王蒜,明德著聞,又屬最尊親, 宜立為嗣。先是蠡吾侯志常取冀,妺時在京師,冀欲 立之。眾論既異,憤憤不得意,而未有以相奪。中常侍 曹騰等聞而夜往說冀曰:「將軍累世有椒房之親,秉 攝萬機,賓客縱橫,多有過差。清河王嚴明,若果立,則 將軍受禍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貴可長保也。」冀 然其言。明日,重會公卿,冀意氣凶凶而言辭激切,自 胡廣、趙戒以下,莫不懾憚之,皆曰:「惟大將軍令!」而固 獨與杜喬堅守本議。冀厲聲曰:「罷!會!固意既不從,猶 望眾心可立。」復以書勸冀愈激怒,乃說太后先策免 固,竟立蠡吾侯,是為桓帝。後歲餘,甘陵劉文、魏郡劉 鮪各謀立蒜為天子,梁冀因此誣固與文、鮪共為妖 言,下獄。門生勃海王調貫械上書,證固之枉。河內趙 承等數十人,亦要鈇鑕詣闕通訴。太后明之,乃赦焉。 及出獄,京師市里皆稱萬歲。冀聞之大驚,畏固名德, 終為己害,乃更據奏前事,遂誅之,時年五十四。臨終 與胡廣、趙戒書曰:「固受國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顧 死亡,志欲扶持王室,比隆文、宣。何圖一朝梁氏迷謬, 公等曲從,以吉為凶,成事為敗乎!漢家衰微,從此始 矣。公等受主厚祿,顛而不扶,傾覆大事,後之良史,豈 有所私!固身已矣,於義得矣,夫復何言!」廣戒得書悲 慚,皆長歎流涕。州郡收固二子基、茲於偃城,皆死獄 中,小子燮得脫亡命。冀乃封《廣戒》而露固屍於四衢, 令有敢臨者加其罪。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遊 學洛陽,乃左提章鉞,右秉鈇鑕,詣闕上書,乞收固屍, 不許。因往臨哭,陳辭於前,遂守喪不去。夏門亭長呵 之曰:「李杜二公為大臣,不能安上納忠,而興造無端, 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詔書,干試有司乎?」亮曰:「亮含陰 陽以生,戴《乾》履坤,義之所動,豈知性命,何為以死相 懼?」亭長歎曰:「居非命之世,天高不敢不跼,地厚不敢 不蹐,耳目適宜視聽,口不可以妄言也。」太后聞而不 誅。南陽人董班亦往哭固,而殉,尸不肯去。太后憐之, 乃聽得襚斂歸葬。二人由此顯名,三公並辟,班遂隱 身,莫知所歸。固所著章、表、奏、議、教令、對策、記、銘凡十 一篇,弟子趙承等悲歎不已,乃共論固言跡,以為《德 行》一篇。燮字德公。初,固既策罷,知不免禍,乃遣三子 歸鄉里。時燮年十三,姊文姬為同郡趙伯英妻,賢而 有智,見二兄歸,具知事本,默然獨悲曰:「李氏滅矣!自 太公以來,積德累仁,何以遇此!」密與二兄謀,豫藏匿 燮,託言還京師,人咸信之。有頃,難作,下郡收固,三子, 二兄受害。文姬乃告父門生王成曰:「君執義先公,有 古人之節。今委君六尺之孤,李氏存滅,其在君矣。」成 德其義,乃將燮乘江東下,入徐州界內,令變名姓為 酒家傭。而成賣卜於市,各為異人,陰相往來。燮從受 學,酒家異之,意非恆人,以女妻燮。燮專精經學,十餘 年間,梁冀既誅,而災眚屢見。明年,史官上言宜有赦 令,又當存錄大臣冤死者子孫。於是大赦天下,并求 固後嗣。燮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家具車重厚遣之,皆 不受。遂還鄉里,追服姊弟相見,悲感傍人。既而戒燮 曰:「先公正直,為漢忠臣,而遇朝廷傾亂,梁冀肆虐,令 吾宗祀血食將絕。今弟幸而得濟,豈非天耶!宜杜絕 眾人,勿妄往來,慎無一言加於梁氏。加梁氏則連主 上,禍重至矣。唯引咎而已。」燮謹從其誨。後王成卒,燮 以禮葬之。感傷舊恩,每四節為設上賓之位而祠焉。 州郡禮命,四府並辟,皆無所就。後徵拜議郎。及其在 位,廉方自守,所交皆舍短取長,好成人之美。時潁川 荀爽、賈彪,雖俱知名而不相能。燮並交二子,情無適 莫,世稱其平正。靈帝時,拜安平相。先是,安平王續為 張角賊所略,國家贖王得還,朝廷議復其國,燮上奏 曰:「續在國無政,為妖賊所虜,守藩不稱,損辱聖朝,不 宜復國。」時議者不同,而續竟歸藩。燮以謗毀宗室,輸 作左校。未滿歲,王果坐不道被誅,乃拜燮為議郎。京 師語曰:「父不肯立帝,子不肯立王。」擢遷河南尹。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