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2 (1700-1725).djvu/53

此页尚未校对

蔣琬之後,誰可任者?」亮曰:「文偉可以繼之。」又復問其 次,亮不答。

許靖

按:《三國蜀志》本傳:「靖字文休,汝南平輿人。少與弟劭 俱知名,並有人倫臧否之稱,而私情不協。劭為郡功 曹,排擯靖不得齒敘,以馬磨自給。潁川劉翊為汝南 太守,乃舉靖計吏,察孝廉,除尚書郎,典選舉。靈帝崩, 董卓秉政,以漢陽周毖為吏部尚書,與靖共議謀,進 退天下之士,沙汰穢濁,顯拔幽滯,進用潁川荀爽、韓」 融、陳紀等為公卿、郡守。拜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 劉岱為兗州刺史,潁川張咨為南陽太守,陳留孔伷 為豫州刺史,東郡張邈為陳留太守,而遷靖巴郡太 守,不就,補御史中丞。馥等到官,各舉兵還向京都,欲 以誅卓。卓怒毖曰:「諸君言當拔用善士。卓從君計,不 欲違天下人心。而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還來相圖, 卓何用相負?」叱毖令出於外,斬之。靖從兄陳相瑒又 與伷合規,靖懼誅奔伷。伷卒依揚州刺史陳禕。禕死, 吳郡都尉許貢、會稽太守王朗素與靖有舊,故往保 焉。靖收恤親理,經紀振贍,出於仁厚。孫策東渡江,皆 走交州以避其難。靖身坐岸邊,先載附從,疏親悉發, 乃從後去,當時見者,莫不歎息。既至交趾,太守士燮 厚加敬待。陳國袁徽以寄寓交州,徽與尚書令荀彧 《書》曰:「許文休英才偉士,智略足以計事。自流宕已來, 與群士相隨,每有患急,常先人後己,與九族中外同 其饑寒。其紀綱同類,仁恕惻怛,皆有效事,不能復一 二陳之耳。」鉅鹿張翔御王命,使交部乘勢募靖,欲與 誓要,靖拒而不許。靖《與曹公書》曰:「世路戎夷,禍亂遂 合,駑怯偷生,自竄蠻貃,成闊十年,吉凶禮廢。昔在會 稽,得所貽書,辭旨款密,久要不忘。迫於袁術,方命圯 族,扇動群逆,津塗四塞,雖縣心北風,欲行,靡由正禮。 師退,術兵前進,會稽傾覆,景興失據,三江五湖,皆為 虜庭,臨時困厄,無所控告,便與袁沛、鄧子孝等,浮涉 滄海,南至交州,經歷東歐閩越之國。行經萬里,不見 漢地,漂薄風波,絕糧茹草,饑殍薦臻,死者大半。既濟 南海,與領守兒孝德相見,知足下忠義奮發,整敕元 戎,西迎大駕,巡省中嶽。承此休問,且悲且喜」,即與袁 沛及徐元賢,復共嚴裝,欲北上荊州。會蒼梧諸縣夷 越蜂起,州府傾覆,道路阻絕,元賢被害者弱,並殺靖。 尋循渚岸五千餘里,復遇疾癘,伯母隕命,并及群從, 自諸妻子,一時略盡,復相扶侍,前到此郡,計為兵害 及病亡者,十遺一二。生民之艱,辛苦之甚,豈可具陳 哉!懼卒顛仆,永為亡虜,憂瘁慘慘,忘寢與食,欲附奉 朝貢,使自獲濟通,歸死闕庭。而荊州水陸無津,交部 驛使斷絕,欲上益州,復有峻防,故官長吏,一不得入。 前令交阯太守士威彥深相分託於益州兄弟。又靖 亦自與書,辛苦懇惻,而復寂寞,未有報應。雖仰瞻光 靈,延頸企踵,何由假翼自致哉!知聖主允明,顯授足 下專征之任,凡諸逆節,多所誅討,想力競者一心,順 從者同規矣。又張子雲「昔在京師,志匡王室,今雖臨 荒域,不得參與本朝,亦國家之藩鎮,足下之外援也。 若荊楚平和,王澤南至,足下忽有聲命於子雲,勤見 保屬,令得假途,由荊州出。不然,當復相紹介於益州 兄弟,使相納受。儻天假其年,人緩其禍,得歸死國家, 解逋逃之負,泯軀九泉,將復何恨!若時有險易,事有 利鈍,人命無常,隕沒不達者,則」永御罪責,入於裔土 矣。昔營丘翼周,杖鉞專征;博陸佐漢,虎賁警蹕。今日 足下扶危持傾,為國柱石,秉師望之任,兼霍光之重, 五侯九伯,制御在手,自古及今,人臣之尊,未有及足 下者也。夫爵高者憂深,祿厚者責重。足下據爵高之 任,當責重之地,言出於口,即為賞罰,意之所存,便為 禍福,行之得道,「即社稷用寧;行之失道,即四方散亂。 國家安危,在於足下。百姓之命,縣於執事,自華及夷, 顒顒注望。足下任此,豈可不遠覽載籍廢興之由,榮 辱之機,棄忘舊惡,寬和群司,審量五材,為官擇人。苟 得其人,雖讎必舉;苟非其人,雖親不授。以寧社稷,以 濟下民,事立功成,則繫音於管絃,勒勳於金石。願君 勉之,為國自重,為民自愛。」翔恨靖之不自納,搜索靖 所寄書疏,盡投之於水。後劉璋遂使使招靖,靖來入 蜀,璋以靖為巴郡廣漢太守。南陽宋仲子於荊州與 蜀郡太守王商書曰:「文休倜儻瑰瑋,有當世之具,足 下當以為指南。」建安十六年,轉在蜀郡。十九年,先王 克蜀,以靖為左將軍長史,先主為漢中王,靖為太傅。 及即尊號,策靖曰:「朕獲奉洪業,君臨萬國,夙宵惶惶, 懼不能綏,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其敬敷五 教在寬。君其勗哉!秉德無怠,稱朕意焉。」靖雖年逾七 十,愛樂人物,誘納後進,清談不倦。丞相諸葛亮皆為 之拜。章武二年卒。子欽,先靖夭沒。欽子游,景耀中為 尚書。始,靖兄事潁川陳紀,與陳郡袁煥、平原華歆、東 海王朗等親善。歆、朗及紀并子群,魏初為公輔,大臣 咸與靖書,申陳舊好,情義款至。文多,故不載。

董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