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4 (1700-1725).djvu/32

此页尚未校对

使。久之,信任益篤,總知漢兒司事,兼主諸國禮儀。時」 儀法疏闊,知古援據故典,參酌國俗,與《漢儀》雜就之, 使國人易知而行。頃之,拜左僕射。與康默記將漢軍 征渤海有功,遷中書令。天顯中卒,為佐命功臣之一。

張礪

按《遼史》本傳:「礪,磁州人。初仕唐,為掌書記,遷翰林學 士。會石敬塘起兵,唐主以礪為招討判官,從趙德鈞 援張敬達於河東。及敬達敗,礪入契丹後,太宗見礪 剛直有文彩,擢翰林學士。礪臨事必盡言無所避,上 益重之。未幾,謀亡歸,為追騎所獲。上責曰:『汝何故亡』? 礪對曰:『臣不習北方土俗,飲食居處,意常鬱鬱,以是 亡耳』。」上顧通事高彥英曰:「朕嘗戒汝善遇此人,何乃 使失所而亡?礪去可再得耶?」遂杖彥英而謝礪。會同 初,陞翰林承旨,兼吏部尚書。從太宗伐晉,入汴,諸將 蕭翰、耶律郎五麻答輩肆殺掠,礪奏曰:「今大遼始得 中國,宜以中國人治之,不可專用國人及左右近習。 苟政令乖失,則人心不服,雖得之,亦將失之。」上不聽, 改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頃之,車駕北還,至欒 城,崩。時礪在恆州,蕭翰與麻答以兵圍其第。礪方臥 病,出見之,翰數之曰:「汝何故於先帝言國人不可為 節度使?我以國舅之親,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 為宣武軍節度使。汝獨以為不可,又譖我與解里好 掠人財物子女,今必殺汝。」趣令鎖之,礪抗聲曰:「此國 家大體,安危所繫,吾實言之。欲殺即殺,奚以鎖為?」麻 答以礪大臣,不可專殺,乃救止之。是夕,礪恚憤卒。

耶律賢適

按《遼史》本傳:「賢適,字阿古真,于越魯不古之子。嗜學 有大志,滑稽玩世,人莫之知,惟于越屋質器之。嘗謂 人曰:『是人當國,天下幸甚』。」應曆中,朝臣多以言獲譴, 賢適樂於靜退,游獵自娛,與親朋言不及時事。會討 烏古還,擢右皮室詳穩。景宗在藩邸,常與韓匡嗣、女 里等游,言或刺譏,賢適勸以宜早疏絕,由是穆宗終 不見疑,賢適之力也。景宗立,以功加檢校太保,尋遙 授寧江軍節度使,賜推忠協力功臣。時帝初踐阼,多 疑諸王或萌非望,陰以賢適為腹心,加特進、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保寧二年秋,拜北院樞密使,兼侍中,賜 保節功臣。三年,為西北路兵馬都部署。賢適忠介膚 敏,推誠待人,雖燕息不忘政務,以故百司首職,罔敢 媮墮,累年滯獄悉決之。大丞相高勳、契丹行宮都部 署女里席寵放恣,及帝姨母、保母勢薰灼,一時納賂 請謁,門若賈區。賢適患之,言於帝,不報。以病解職,又 不允,令鑄手印行事。乾亨初,疾篤,得請。明年,封西平 郡王。薨,年五十三。

室昉

按《遼史》本傳:「昉字夢奇,南京人。幼謹厚篤學,不出外 戶者二十年,雖里人莫識其精如此。會同初,登進士 第,為盧龍巡捕官。太宗入汴,受冊禮,詔昉知制誥,總 禮儀事。天祿中,為南京留守判官。應曆間,累遷翰林 學士,出入禁闥十餘年。保寧間,兼政事舍人,數延問 古今治亂得失,奏對稱旨。上多昉有理劇才,改南京」 副留守,決訟平允,人皆便之。遷工部尚書,尋改樞密 副使、參知政事。頃之,拜樞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同政 事門下平章事。乾亨初,監修國史。統和元年,告老,不 許,進《尚書無逸篇》以諫,太后聞而加獎。二年秋,詔修 諸嶺路,昉發民夫二十萬,一日畢功。是時,昉與韓德 讓、耶律斜軫相友善,同心輔政,整析蠹弊,知無不言, 務在息民薄賦,以故法度修明,朝無異議。八年,復請 致政。詔入朝免拜,賜几杖。太后遣閤門使李從訓持 詔勞問,令常居南京,封鄭國公。初,晉國公主建佛寺 於南京,上許賜額。昉奏曰:「詔書悉罪無名寺院,今以 主請賜額,不惟違前詔,恐此風愈熾。」上從之。表進所 撰《實錄》二十卷,手詔褒之,加政事令,賜帛六百匹。九 年,薦韓德讓自代,不從。上以昉年老苦寒,賜貂皮衾 褥,許乘輦入朝。病劇,遣翰林學士張幹就第,授中京 留守,加尚父。卒,年七十五。上嗟悼,輟朝二日,贈尚書 令。遺言戒厚葬,恐人譽過情,自志其墓。

耶律隆運

按《遼史》本傳:「隆運,本姓韓,名德讓,西南面招討使匡 嗣之子也。統和十九年,賜名德昌。二十二年,賜姓耶 律。二十八年,復賜名隆運。重厚有智略,明治體,喜建 功立事。侍景宗以謹飭聞,加東頭承奉官,補樞密院 通事,轉上京皇城使,遙授彰德軍節度使,代其父匡 嗣為上京留守,權知京事,甚有聲。尋復代父守南京」, 時人榮之。宋兵取河東,侵燕,五院糾詳穩奚底、統軍 蕭討古等敗歸。宋兵圍城,招脅甚急,人懷二心。隆運 登城,日夜守禦,援軍至,圍解。及戰高梁河,宋兵敗走, 隆運邀擊,又破之。以功拜遼興軍節度使,徵為南院 樞密使。景宗疾大漸,與耶律斜軫俱受顧命,立梁王 為帝,皇后為皇,太后稱制,隆運總宿衛事,太后益寵 任之。統和元年,加開府儀同三司,兼政事令。四年,宋 遣曹彬、米信將十萬眾來侵,隆運從太后出師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