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4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二十卷目錄

 公輔部名臣列傳四十

  宋六

  宋綬       薛奎

  李若谷      蔡齊

  文彥博      高若訥

  劉沆       梁適

  曾公亮      王堯臣

官常典第二百二十卷

公輔部名臣列傳四十

宋六

宋綬

按《宋史》本傳:「綬字公垂,趙州平棘人。父皋,尚書度支 員外郎,直集賢院。綬幼聰警,額有奇骨,為外祖楊徽 之所器愛。徽之無子,家藏書悉與綬。綬母亦知書,每 躬自訓教,以故博通經史百家,文章為一時所尚。初, 徽之卒,遺奏補太常寺太祝。年十五,召試中書,真宗 愛其文,遷大理評事,聽於祕閣讀書。大中祥符元年」, 復試學士院,為集賢校理,與父皋同職。後賜同進士 出身,遷大理寺丞。及祀汾陰,召赴行在,與錢易、陳越、 劉筠集所過地志、風物、故實,每舍止即以奏。將祠亳 州太清宮,以簽書亳州判官事。入為左正言、同判太 常禮院。久之,判三司憑由司。建言:「比歲下赦令,釋逋 負,後期未報者六十八州。請於諸路選官考覈,期半 月以聞。」於是脫械繫三千二百人,蠲積負數百萬。擢 知制誥,判吏部流內銓兼史館修撰、玉清昭應宮判 官。累遷戶部郎中、權直學士院,同修《真宗實錄》。進左 司郎中,遂為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勾當三班院。始, 詔讀《唐史》,固求解三班,以顓進講同修國史,遷中書 舍人。昭應宮災,罷二學士。踰年,復翰林學士。史成,遷 尚書工部侍郎兼侍讀學士。時太后猶稱制,五日一 御承明殿,垂簾決事,而仁宗未嘗獨對群臣也。綬奏 言:「唐先天中,睿宗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處分軍國 重務,除三品以下官,決徒刑,宜約先天制度。今群臣 對前殿,非軍國大事,除拜,皆前殿取旨。」書上,忤太后 意,改龍圖閣學士,出知應天府。太后崩,帝思綬言,召 還,將大用,而宰相張士遜沮止之。復加翰林侍讀學 士。詔定章獻、明肅、章懿太后祔廟禮,綬援《春秋》考仲 子之宮、唐坤儀廟故事,請別築宮曰奉慈廟,以安神 主,事多采用。始置端明殿學士以命綬,綬固辭。又言: 「帝王御天下,在總攬威柄,而一紀以來,令出簾帷。自 陛下躬親萬務,內外延首,思見聖政。宜懲違革弊,以 新百姓之耳目,而賞罰號令,未能有過於前日,豈非 三事大臣不能推心悉力以輔陛下之治耶?」頃太后 朝多吝除拜,而邪幸或徑取升擢,議者謂恩出太后。 今恩賞雖行,又謂自大臣出,非大臣朋黨罔上,何以 得此?朋黨之為朝廷患,古「今同之。或窺測帝旨,密令 陳奏,或附會己意以進退人,大官市恩以招權,小人 趨利以售進。此風寖長,有蠹邦政。」太宗嘗曰:「國無外 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奸邪共濟為 內患,深可懼也。」真宗亦曰:「唐朋黨尤盛,王室遂卑。願 陛下思祖宗之訓,念王業艱難,整齊綱紀,正在今日。」 張士遜罷,乃拜綬參知政事。初,有詔罷修寺觀,而章 惠太后以舊宅為道觀,諫官、御史言之,帝曰:「此太后 奩中物也,諫官、御史欲邀名耶?」綬進曰:「彼豈知太后 所為哉?第見興土木,為違近詔,即論奏之。且事有疑 似,彼猶指為過。或陛下有大闕失,近臣雖不言,然傳 聞四方,為聖政之累,何可忽也?」太祖常謂:唐太宗為 諫官所詆,不以為愧,何若動無過舉,使無得而言哉? 郭皇后廢,帝命綬作詔云:「當求德閥,以稱坤儀。」既而 左右引富人陳氏女入宮,綬曰:「陛下乃欲以賤者正 位中宮,不亦與前日詔語戾乎?」後數日,王曾入對,又 論奏之。帝曰:「宋綬亦如此言。」時大臣繼有論者,卒罷 之。帝春秋富,天下久無事,綬慮宴樂有漸,乃言「人心 逸於久安,而患害生於所忽,故立防於無事,銷變於 未萌。事至而應,不亦殆歟!臣願節勵群司,不以承平 自怠。」又上:「馭下之道有三:監事尚乎守,當機貴乎斷, 兆謀先乎密。能守則奸不能移,能斷則邪不能惑,能 密則事不能撓。願陛下念之。至若深居燕閒,聲味以 調六氣,節宣以順四時,保養聖躬,宗社之休也。」再遷 吏部侍郎。時宰相呂夷簡、王曾議論數不同,綬多是 夷簡,而參知政事蔡齊間有所異,政事繇此依違不 決,於是四人者皆罷。綬以尚書左丞、資政殿學士留 侍講筵,權判尚書都省。歲餘,加資政殿大學士,以禮 部尚書知河南府。元昊反,劉平、石元孫敗沒,帝以手 詔賜大臣居外者,詢攻守之策。綬畫十事以獻。復召 知樞密院事,遷兵部尚書、參知政事。時綬母尚在,綬 既得疾,不視事,猶起居自力,區處後事。尋卒,贈司徒 兼侍中,諡宣獻。綬性孝謹清介,言動有常。為兒童時, 手不執錢。家藏書萬餘卷,親自校讎。博通經史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