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4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罪。帝益嘉之,復以為禮部侍郎,又辭不受。遷大學士, 徙知鄭蔡、河陽,加觀文殿學士,改宣徽南院使,判并 州。至和二年,召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 士,與文彥博並命。宣制之日,士大夫相慶於朝,帝微 覘知之,以語學士歐陽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諸夢卜, 豈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修頓首賀。帝弗豫,大臣不得 見,中外憂慄。弼、彥博入問疾,因託禳禬事,止宿連夕, 每事皆關白乃行,宮內肅然。語在《彥博傳》。嘉祐三年, 進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弼為相,守典故,行故事, 而傅以公議,無容心於其間。當是時,百官任職,天下 無事。六年三月,以母憂去位,詔為罷春宴。故事,執政 遭喪皆起復。帝虛位五起之,弼謂:「此金革變禮,不可 施於平世,卒不從命。英宗立,召為樞密使。居二年,以 足疾求解,拜鎮海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 揚州,封祁國公,進封鄭。熙寧元年,徙判汝州。詔入覲, 許肩輿至殿門。神宗御內東門小殿,令其子掖以進, 且命毋拜。坐語從容,訪以治道。弼知帝果於有為,對 曰:『人主好惡,不可令人窺測,可測則姦人得以傅會, 當如天之監人,善惡皆所自取,然後誅賞隨之,則功 罪無不得其實矣』。」又問邊事,對曰:「陛下臨御未久,當 布德行惠,願二十年口不言兵。」帝默然,至日昃乃退, 欲以集禧觀使留之,力辭赴郡。明年二月,召拜司空 兼侍中,賜甲第,悉辭之。以左僕射、門下侍郎同平章 事。時有為帝言災異皆天數,非關人事得失所致者, 弼聞而嘆曰:「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為 者?此必姦人欲進邪說以搖上心,使輔拂諫爭之臣 無所施其力。是治亂之機,不可以不速救。」即上書數 千言力論之。又言:「君子小人之進退,繫王道之消長, 願深加辨察,匆以同異為喜怒,喜怒為用捨。陛下好 使人伺察外事,故姦險得志,又多出親批,若事事皆 中,亦非為君之道。脫十中七八,積日累月,所失亦多。 今中外之務漸有更張,大抵小人惟喜生事,願深燭 其然,無使有悔。」是時久旱,群臣請上尊號及用樂,帝 不許,而以同天節契丹使當上壽,故未斷其請。弼言: 「此盛德事,正當以此示之,乞并罷上壽。」帝從之。即日 雨,弼又上疏:「願益畏天戒,遠姦佞,近忠良」,帝手詔褒 答之。王安石用事,雅不與弼合,弼度不能爭,多稱疾 求退,章數十上。神宗將許之,問曰:「卿即去,誰可代卿 者?」弼薦文彥博。神宗默然良久,曰:「王安石何如?」弼亦 默然。拜武寧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河南,改 亳州。青苗法出,弼以謂如是則財聚於上,人散於下, 持不行。提舉官趙濟劾弼格詔旨,侍御史鄧綰又乞 付有司鞫治,乃以僕射判汝州。安石曰:「弼雖責,猶不 失富貴。昔鯀以方命殛,共工以象恭流,弼兼此二罪, 止奪使相,何由沮姦?」帝不答。弼言:「新法臣所不曉,不 可以治郡,願歸洛養疾。」許之。遂請老,加拜司空,進封 韓國公,致仕。弼雖家居,朝廷有大利害,知無不言。郭 逵討安南,乞詔逵擇利進退,以全王師;契丹爭河東 地界,言其不可許;星文有變,乞開廣言路;又請速改 新法,以解倒懸之急。帝雖不盡用,而眷禮不衰。嘗因 安石有所建明,卻之曰:「富弼手疏稱『老臣無所告訴, 但仰屋竊嘆者,即當至矣』。」其敬之如此。元豐三年,王 堯臣之子同老上言:「故父參知政事時,當仁宗服藥, 嘗與弼及文彥博議立儲嗣,會翊日有瘳,其事遂寢。」 帝以問彥博,對與同老合,帝始知至和時事。嘉弼不 自言,以為司徒。六年八月薨,年八十。手封《遺奏》,使其 子紹庭上之。其大略云:「陛下即位之初,邪臣納說圖 任之際,聽受失宜,上誤聰明,浸成禍患。今上自輔臣, 下及多士,畏禍圖利,習成敝風,忠詞讜論,無復上達。 臣老病將死,尚何顧求?特以不忍上負聖明,輒傾肝 膽,冀哀憐愚忠,曲垂采納。去年永樂之役,兵民死亡 者數十萬,今久戍未解,百姓困窮,豈諱過恥敗,不思 救禍之時乎?天地至仁,寧與羌夷校曲直勝負?願歸 其侵地,休兵息民,使關、陝之間稍遂生理。兼陝西再 團保甲,又葺教場,州縣奉行,勢侔星火,人情惶駭,難 以復用,不若寢罷以綏懷之。臣之所陳,急於濟事。若 夫要道,則在聖人所存與所用之人、君子小人之辨 耳。陛下審觀天下之勢,豈以為無足慮邪?」帝覽奏震 悼,輟朝三日。內出祭文致奠,贈太尉,諡曰文忠。弼性 至孝,恭儉好修,與人言必盡敬。雖微官及布衣謁見, 皆與之亢禮,氣色穆然,不見喜慍。其好善嫉惡,出於 天資。常言:「君子與小人並處,其勢必不勝。君子不勝, 則奉身而退,樂道無悶;小人不勝,則交結搆扇,千岐 萬轍,必勝而後已。迨其得志,遂肆毒於善良,求天下 不亂,不可得也。」其終身皆出於此云。元祐初,配享神 宗廟庭,哲宗篆其碑首曰《顯忠尚德》,命學士蘇軾撰 文刻之。紹聖中,章惇執政,謂弼得罪先帝,罷配享。至 靖康初,詔復舊典焉。

賈昌朝

按《宋史》本傳:昌朝,字子明,真定獲鹿人,晉史官緯之 從曾孫也。天禧初,真宗嘗祈穀南郊,昌朝獻頌道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