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6 (1700-1725).djvu/100

此页尚未校对

不顧祖宗金甌。夫承平無事,人主嘗視士大夫輕而 視官重。及乎有事,士大夫又視身家重而視官輕。至 視官輕,而天下事不忍言矣。」向高自獨相,即請增閣 臣。帝不聽。及是疏上,亦不報。向高遂引疾屢諭,乃出 視事。已,又言:「臣屢求去,輒蒙恩諭留。顧臣不在一身 去留,而在國家治亂。今天下所在災傷死亡畿輔、中 州、齊、魯流移載道。加中外空虛,人才俱盡。一旦禍作, 天下必不罪他人而專罪臣,臣何可不去!且陛下用 臣,則當行其言。今章奏不發,大僚不補,起廢不行,臣 微誠不能上達,留何益?誠用臣言,不徒縻臣身,臣溘 先朝,露有餘,幸矣。」帝不省。京師大水,四方多奏水旱。 向高又言:「自閣臣至九卿,臺省曹署皆空,南都九卿 亦止存其二。天下方面大吏,去秋至今未嘗用一人, 今人心洶洶思亂,特未發耳。陛下萬事皆不理,以為 天下長如此,臣恐一發不可收也。」帝亦不省。帝在位 四十年之春,向高以歷代帝王享國四十年以上者, 自三代迄今止十君,勸帝力行新政,因復以用人行 政請,亦不報。向高志不行,無月不求去,帝輒優旨勉 留。向高復言:「臣進退可置不問,而百僚必不可盡空, 臺諫必不可盡廢,諸方巡按必不可不代。中外離心, 輦轂肘腋間,怨聲憤盈,禍機不測。臣方憂陛下孤危, 而陛下閉塞愈深,務與臣下隔絕,帷幄不得關其忠, 六曹不得舉其職。舉天下無一可信之人,而自以為 神明之妙用,臣恐自古聖帝明王無此法也。」尚書趙 煥等言:「向高杜門三月,絲綸之地,煙鎖塵封,此祖宗 二百年所未有。」亦不省。先是,向高疾,閣中無人,章奏 就其家擬旨者一月。及是時,向高堅臥益久,即家擬 旨如前。論者以為非體,向高亦自言其非,堅乞去。帝 卒不命他相,遣鴻臚官慰留,至帝萬壽節,始起視事。 其後向高主癸丑會試,章奏皆送闈中,尤異事云:帝 考選科道七十餘人,命久不下。向高懇請數十疏,越 二年乃下。言官既多,攻擊紛起,帝心厭之,章悉留中。 向高請盡付所司,定其去留,因言:「大臣者,小臣之綱。 今六卿止趙煥一人,而都御史十年不補。彈壓無人, 人心何由戢?」帝但責言官妄言,而大僚迄不補。向高 請增置閣臣,章至百餘上,帝始用方從哲、吳道南。向 高疏謝,因引退,優詔不允。四十二年二月,皇太后崩。 三月,福王之國,向高乞歸,益數章十餘上。至八月,允 其去。向高以三載考績,進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 敘延綏戰功,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改戶部尚書、武英 殿一品。三載滿,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吏部尚書,建 極殿。至是命加少師兼太子太師,賜白金百、彩幣四 表裏,大紅坐蟒一襲,遣行人護歸。向高在相位,務調 劑群情,輯和異同。然其時黨論已大起,御史鄭繼芳 力攻給事中王元翰,左右兩人者日相角。向高請盡 下諸疏,敕部院評曲直,罪其論議顛倒者一二人,以 警其餘。帝不報。諸臣既無所見得失,益樹黨相攻。未 幾,又爭李三才之事,黨勢乃成。無錫顧憲成家居講 學東林書院,朝士爭慕與游。三才被攻,憲成貽書向 高暨尚書丕揚訟其賢。會辛亥京察,攻三才者喬應 甲、劉國縉,國縉以他過掛察典,應甲亦用年例出外, 其黨大譁,攻擊紛起。向高以大體持之,察典得無撓, 而兩黨之爭遂不可解。及後齊、楚、浙黨人攻東林殆 盡,向高已去位,浸尋至天啟時,王紹徽等撰所為《東 林點將錄》,令魏忠賢按名氏逐朝士,以向高嘗右東 林,指為黨魁。向高歸里六年,神宗崩,光宗立,召還。未 幾,熹宗立,復賜敕趣之,屢辭不得命。天啟元年十月 還朝,復為首輔,言:「臣事皇祖八年,章奏必發臣擬。即 上意所欲行,亦遣中使傳諭。事有不可,臣力爭,皇祖 多曲聽,不欲中出一旨。陛下虛懷恭己,信任輔臣,然 間有宣傳,每滋疑議。宜慎綸音,凡事令臣等擬上。」帝 優旨報聞。向高請發帑金二百萬為東西兵需。熹宗 初政,群賢滿朝,天下望治。然帝本童昏,不能辨忠佞。 魏忠賢、客氏漸竊威福,搆殺太監王安,以次逐吏部 尚書周嘉謨及言官倪思輝等,大學士劉一燝亦力 求去。向高言:「客氏出復入,而一燝顧命大臣,不得比 保姆,致使人揣摩於奧穾不可知之地,其漸當防。」忠 賢見疏刺己,恨甚。既而刑部尚書王紀削籍,禮部尚 書孫慎行、都御史鄒元標先後被攻,致仕去。向高爭 不得,因請同罷。帝不聽。而忠賢益恨向高為人光明 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類。再入相,事沖主。奄人逞奸, 時事日非,向高亦稍刓方為圓,不能謇直如神宗時, 然猶數有匡救。給事中章允儒請減上供袍服,奄人 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論救者再,乃奪俸一年。御史帥 眾指斥宮禁,奄人請帝出之外,以向高救免。給事中 傅櫆救王紀,將貶謫,亦以向高言,僅奪俸。紀既罷去, 御史吳甡、王祚昌薦之,部議以故官召。忠賢怒,將重 譴文選郎,向高亦救免。給事中陳良訓疏譏權奄,忠 賢摘其疏中「國運將終」語,命下詔獄,窮治主使。向高 以去就爭,乃奪俸而止。熊廷弼、王化貞論死,言官勸 帝速決。向高請俟法司覆奏,帝從之。有請括天下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