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遣尚舍卿七十六至其地,易棺衣以殮。脫脫儀狀 雄偉,頎然出於千百人中,而器宏識遠,莫測其蘊。功 施社稷而不伐,位極人臣而不驕,輕貨財,遠聲色,好 「賢禮士,皆出於天性。至於事君之際,始終不失臣節, 雖古之有道大臣,何以過之。惟其惑於群小,急復私 讎,君子譏焉。」二十三年,監察御史張沖等上章雪其 冤。於是詔復脫脫官爵,并給復其家產。召哈剌章、三 寶奴還朝。而也先帖木兒先是亦已死,乃授哈剌章 中書平章政事,封申國公,分省大同,三寶奴知樞密 院事。二十六年,監察御史聖奴、也先、撒都失里等復 言:「奸邪搆害大臣,以致臨敵易將。我國家兵機不振 從此始,錢糧之耗從此始,盜賊縱橫從此始,生民之 塗炭從此始。設使脫脫不死,安得天下有今日之亂 哉!乞封一字王爵,定諡及加功臣之號。」朝廷皆是其 言,然以國家多故,未及報而國亡。
太平
按《元史》本傳:「太平,字允中,初姓賀氏,名惟一,後賜姓 蒙古氏,名太平。仁傑之孫,勝之子也。初,勝以非罪死, 太平年尚幼,泰定帝雪其父冤而撫卹之。太平資性 開朗正大,雖在弱齡,儼然如老成人。嘗受業於趙孟 頫,又師事雲中呂弼。太平始襲父職,為虎賁親軍都 指揮使,尋擢陝西漢中道廉訪副使。文宗召為工部」 尚書,都主管奎章閣工事,又除上都留守同知。順帝 元統初,命為樞密副使,尋陞同知樞密院事,遷御史 中丞。時中書有參議佛家閭者,憸人也,御史劾其罪, 時宰庇之,事寢不行。太平辭疾臥家。至正二年,詔起 為中書參知政事,辭。進右丞,又辭。會御史祁君璧復 劾「佛家閭」,黜之,乃起就職。宗室諸王,歲賜廩食衣幣 不均,太平請於帝,均其厚薄。「守令多失職,請選臺閣 名臣充之,仍遣使覈其治行,其治最者則增秩,賜金 幣。」遼、金、宋三史久未克修,至是,太平力贊其事,為總 裁官,修成之。時粟貴而金銀賤,太平請出官本,委官 收市之,所得不貲。其後兵興,卒獲其用。四年,陞中書 平章政事。五年,遷宣徽院使。宣徽典飲膳,權勢多橫 索,太平取簿閱之,惟太常禮儀使阿剌不花一無所 需。太平因言於帝,請擢居近職,且厚賜之。六年,拜御 史大夫。故事,臺端非國姓不以授,太平因辭,詔特賜 姓而改其名。七年,遷中書平章政事,班同列上。國王 朵而只為左丞相,請於帝曰:「臣藉先臣之蔭,蚤襲位 國王,昧於國家之理。今備位宰相,非得太平,不足與 共事。」十一月,拜太平左丞相,朵而只為右丞相。太平 辭。帝不允,仍詔示天下。明年正月,詔修《后妃功臣傳》, 特命太平同監修國史,蓋異數也。太平請僧道有妻 子者勒為民,以減蠹耗;給校官俸,以防虛冒;請賜經 筵講官坐,以崇聖學;立行都水監,以治黃河,舉隱士 完者篤、執禮哈郎、董立、張樞、李孝光。是時,天下無事, 朝廷稽古禮文之典,有墜必舉。平生好訪問人材,不 問南北,必記錄於冊,至是多進用之。初,脫脫既罷相, 出居西土,會其父馬扎兒台卒,太平力請令脫脫歸 葬,以全孝道。左右以為難,太平曰:「脫脫乃心王室,大 義滅親。今父歿而不克奔,訃,為善者不幾於怠乎?」為 之固請,以故脫脫得還。脫脫既得還朝,即拜為太傅, 然不知太平之有德於己也,因汝中柏讒間成隙,遽 欲中傷之。是時中書參政孔思立等皆一時名人,太 平所拔用者,悉誣以罪黜去。九年七月,罷為翰林學 士承旨。既又誣劾其過失,而并論其子也先忽都不 宜僭娶宗「室女。」脫脫之母聞之,謂脫脫兄弟曰:「太平, 好人也,何害於汝,而欲去之?汝兄弟若違吾言,非吾 子也。」侍御史撒馬篤揚言於朝曰:「御史欲害正人,壞 臺綱,如天下後世何!」即臥病不起。故吏田復勸太平 自裁,太平曰:「吾無罪,當聽於天。若自殺,則誠有歉矣。」 遂還奉元,杜門謝客,以書史自適。河南盜起。十五年, 詔命太平為江浙行省左丞相,未行,改為淮南行省 左丞相,兼知行樞密院事,總制諸軍,駐於濟寧。時諸 軍久出,糧餉苦不繼。太平命有司給牛具以種麥,自 濟寧達於海州,民不擾而兵賴以濟。議立土兵元帥 府,輪番耕戰。十六年,移鎮益都。未幾,除遼陽行省左 丞相。糴粟以給京師,處置有法,所致甚多,而民不擾。 十七年五月召為中書左丞相。時毛貴據山東,明年 由河間入寇,官軍屢敗,漸逼京師,中外大駭。廷議遷 都以避之,「和者如出一口。」太平力爭以為不可。起同 知樞密院事劉哈剌不花於彰德,引兵擊之,大敗賊 眾,京城遂安。會張士誠以浙西降,而晉、冀、關、陝之間, 察罕鐵木兒屢以捷奏聞,於是中外人心翕然有中 興之望矣。太平又考求,凡死節之臣,雖布衣亦加贈 諡,有官者就官其子孫,人尤感動。當時右丞相搠思 監家人以造偽鈔事覺,刑部欲連逮搠思監,太平力 為解之,曰:「堂堂宰相,烏得有此事!四海聞之,若國體 何!」搠思監既劾罷,太平所得俸祿多分饋之。二皇后 奇氏與皇太子謀欲內禪,遣宦者資正院使朴不花 諭意於太平,太平不答。皇后又召太平至宮中,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