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7 (1700-1725).djvu/2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其家君,頗招致請託。知古歸,悉以聞上。他日,上召崇

從容謂曰:「卿子才乎?皆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因奏曰: 「臣有三子兩人,皆分司東郡矣。其為人欲而寡慎,是 必以事干知古,然臣未及問之耳。」上始以丞相子重 言之,欲微動崇,而意崇私其子,或為之隱。及聞崇所 奏,大喜,且曰:「卿安從知之?」崇曰:「知古微時,是臣之所 薦,以至榮達。臣之子。愚謂知古見德,必容其非,故必 干之。」上於是明崇不私其子之過,而薄知古之負崇 也。上欲斥之,崇為之請曰:「臣有子無狀,撓陛下法,陛 下原之,臣幸大矣,而由臣逐知古,海內臣庶必以陛 下為私臣矣,非所以補元化也。」上久乃許之。翌日,以 知古為工部尚書、罷知政事。

源乾曜以奏事稱旨,上悅之,於是驟拔用,歷戶部侍 郎、京兆尹,以至宰相。異日,上獨與力士語曰:「爾知吾 拔用乾曜之速乎?」力士曰:「不知也。」上曰:「吾以其容貌 言語類蕭志忠,故用之。」力士曰:「志忠不嘗負陛下乎? 陛下何念之深也?」上曰:「志忠晚乃謬誤耳。其初立朝, 得不為賢相乎!」上之愛才宥過,聞者無不歎。

蕭嵩為相,引韓休為同列。及休相,稍與不協,嵩因乞 骸骨。上慰嵩曰:「朕未厭卿,卿何庸去?」嵩俯伏曰:「臣待 罪相府,爵位已極,陛下未厭臣,臣得以乞身。如陛下 厭臣,臣首領之不保,又安得自遂?」因隕涕。上為之改 容曰:「卿言切矣,朕思之未決。卿第歸,至夕當有處,無 使至旦,宜如常朝謁也。」及日暮,命力士詔嵩曰:「朕惜 卿,欲固留卿,而君臣始終貴全大義,輔國家美事也。 余除卿右丞相。」是日,荊州始進甘子,上以素羅包二 枚以賜之。

《本事詩》。開元末,宰相李適之疏直坦夷,時譽甚美。李 林甫惡之,排誣罷免。朝客來,雖知無罪,謁問甚稀。適 之意憤,日飲醇酣,且為詩曰:「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 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箇來。」林甫愈怒,終遂不免。 張曲江與李林甫同列,元宗以文學精識深器之,林 甫嫉之若讎。曲江度其巧譎,慮終不免,為《海燕詩》以 致意曰:「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暫來。豈知泥滓濺,祇見 玉堂開。繡戶時雙入,華軒日幾迴。無心與物競,鷹隼 莫相猜。」亦終退斥。

《開元天寶遺事》:「姚元崇為宰相,憂國如家,愛民如子, 未嘗私于喜怒,惟以忠孝為意。四方之民皆畫元崇 之真神事焉,求之有福。」

《全唐詩話》:牛僧孺元和三年,宣政殿試賢良方正能 直言極諫科一十人登科,其後僧孺、李宗閔、王起、賈 餗四人皆相次拜相。先是,白居易在翰林為考校官, 後僧孺罷相,出鎮揚州。居易在洛中有詩云:「北闕至 東京,風光十六程。坐移丞相閤,春入廣陵城。紅斾擁 雙節,白鬚無一莖。萬人開路看,百吏立班迎。閫外君 彌重,鐏前我亦榮。」何須身自得,將相是門生。

《前定錄補》:苗帝師困於名場一年,似得復落第,策蹇 驢出都門,貰酒一壺,藉草坐飲。有老父坐其傍,因揖 敘,以餘杯飲。老父曰:「郎君寧要知前事否耶?」苗曰:「某 應舉已久,有一第乎?」曰:「大有事,但更問。」曰:「某困於窮 受一郡,寧可及乎?」曰:「更問上。」曰:「廉察乎?」曰:「更向上。」苗 公乘酒猛問曰:「特相乎?」老父曰:「真者即不得,假者即 得。」《苗都》以為怪誕,揖之而去。後果為將相。及天子昇 遐,攝位三日。

《摭異記》:自太和乙卯歲後,上不樂事,稍聞則必有歎 息之音。會幸三殿東亭,因見橫廊架巨軸于其上,上 謂程修己曰:「『斯《開元東封圖》也』。因命內巨軸懸于東 廡下。上舉白玉如意,指張說輩數人歎曰:『使吾得其 中一人來,則吾可見開元矣』。由是惋惜之意,見于顏 色。遂命進美酎盡爵,促步輦歸寢殿。」開、成、永諸錄中 敘上語李右相曰:「吾思天下事難理,則進飲醲酎,以 自醉解。」

《因話錄》:裴先德垍在中書,有故人官亦不卑,自遠相 訪,裴公給恤優厚,從容款洽,在其第無所不為。乘間 求京府判司,裴公曰:「公誠佳士,但此官與公不相當, 不敢以故人之私而隳朝廷綱紀。他日有瞎眼宰相 憐公者,不妨卻得,某必不可。」其執守如此。

《唐國史補》:裴相垍嘗應宏詞,崔樞考,不中第,及為相, 擢樞為禮部侍郎,笑而謂曰:「此報德也。」樞惶恐欲墜 階,又笑曰:「此言戲耳。」

《全唐詩話》:馬植罷安南都護,及除黔南,殊不得意。維 舟峽中,古寺前有長堤,夜月明甚,見白衣緩步堤上, 吟曰:「截竹為筒作笛吹,鳳凰池上鳳凰飛。勞君更向 黔南去,即是陶鎔萬類時。」邀問,則失之矣。後自黔南 召入為大理,遷刑部判監鐵,拜相。

植,字存之,為李德裕所抑,頗怨望。「宣宗立,白敏中當 國,凡德裕所不善,悉不次用也」,故植遂相。

魏公鉉,元略之子也。為兒時,隨父訪韓宣公滉,滉指 架上鷹令詠焉,吟曰:「天邊心膽架頭身,欲擬飛騰未 有因。萬里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絛人。」滉曰:「此兒 可謂前程萬里也。」寶曆三年登第,久居廊廟,三擁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