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7 (1700-1725).djvu/53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五十七卷目錄

 公輔部雜錄二

官常典第二百五十七卷

公輔部雜錄二

《石林燕語》:「唐以宰相兼昭文館、集賢殿學士,結御皆 在官下」,蓋兼職宜然。本朝循用其舊,而他學士則皆 冠於官上,此自五代趙鳳為之也。始後唐置端明殿 學士以命鳳及馮道,後鳳遷禮部侍郎,因懇宰相任 圜升學士於官上,蓋自示其貴重,故本朝觀文殿大 學士而下,皆以為例,亦世以職為重故爾。若宰相之 所貴,不待職也。

樞密使,《唐書》《五代史》皆不載。其創始之因,蓋在唐本 宦者之職。唐中世後,宦人使名如是者多,殆不勝記, 本不係職官輕重,而五代特因唐而名增大之,故史 官皆不暇詳考。據《續事始》云:「代宗永泰中,以中人董 秀管樞密,因置內樞密使。」《續事》始蜀馮鑑所作也。 曾宣靖公提舉修《英宗實錄》成,將上故事當遷一官, 曾公已為左僕射,乃預辭於上曰:「臣官進一等,則為 司空,此三公之職也。坐而論道,不可以賞勞。」神宗以 為誠,遂從其請。書上,曾獨不遷官,人以為得體。 元祐初,文潞公為太師,呂申公為左僕射,皆以高年 特賜免拜,二公力辭。蘇子瞻為翰林學士,因論八十 拜君命,此但傳命,非朝見,猶且不免。周天子賜齊小 白「無下拜」,「非不拜」,謂無降階,然終下拜。今二臣既辭, 宜當從其請,遇朝見或傳宣免,則可為非常之恩。仍 降允詔,當時以為得體。

「玉堂之署」四字,乃太宗飛白書,淳化中以賜蘇易簡。 樞密院既專總兵柄,宰相非兼領,殆不復預聞。慶曆 初,因元昊用兵,富公為諫官,乃請宰相如故事兼院 事。時呂文靖為相,不欲兼,富公爭之力,遂兼樞密使。 自是相繼為相者,初授除皆帶兼使。八年,文潞公自 參知政事相,始不帶兼使。於是皇祐初,宋莒公、龐潁 公相皆不兼,蓋元昊已納款故也。

范魯公質,王祁公溥,皆周朝舊相。太祖受禪時,質年 四十四,溥四十二,在位俱二年,質罷八年薨,溥二十 年薨。雍容禪代之際,疑間不生。雖二人各有賢德,然 太祖保全大臣,亦前代所未有也。質性本卞急,好面 折人過。然以廉介自居,未嘗營生事,四方饋獻皆不 納。太宗嘗論前宰相,以「質循規矩、慎名器、持廉節」為 稱。溥寬厚,喜薦導後進。罷相時,其父尚無恙,猶常執 子弟之禮不廢。貽永尚太宗女,乃其子也。

故事:宰相食邑滿萬戶始開國。賈文元罷相知北京, 未滿萬戶,以出師佐平貝州功,特封安國公。其後以 武勝軍節度使入為祥源觀使,留京師,請還節,仁宗 特置觀文殿大學士寵之。觀文有「大學士」,自文元始。 蘇子容《挽辭》所謂「大邦開國賞元勳,祕殿升班寵舊 臣」是也。

皇祐初,丁文簡公罷參知政事。初除觀文殿學士,以 易「紫宸」之名而已。其後加大學士,以命賈文元。始詔 非嘗任宰相不除觀文殿大學士,遂為宰相職名。熙 寧間,韓康公自陝西宣撫使失律,以本官罷相。是歲 明堂恩,復觀文殿學士而不加大學士。自是宰相不 以美罷,率止除觀文殿學士。而王子純以熙河功,王 樂道以宮僚雖非宰相亦除,蓋異恩也。然皆兼端明 殿、龍圖閣學士。

國朝狀元為相者四人:呂文穆公、王文正公、李文定 公、宋元憲公。文穆登第十二年拜,文正二十一年,文 定二十九年,元憲二十七年,文正、文定皆再入,而文 穆三入為尤盛。初,文正行卷見薛簡肅公,其首篇《早 梅》云:「如今未說和羹事,且向百花頭上開。」簡肅讀之, 喜曰:「足下殆將作狀元了,做宰相耶?」

國朝三公官未始兼備,惟元豐末,文潞公守太尉,雍 王、曹王守司空,冨鄭公、曹濟陽守司徒,皆同一時。其 後宣和間,蔡魯公為太師,王將明為太傅,鄭達夫為 太保,方相繼兩見。

參知政事班,舊與宰臣同行。至道中,呂正惠公與寇 萊公同為參知政事,正惠先相,恐萊公意不平,乃請 進與宰臣同行。萊公罷,復如舊。

自兩漢以來,謂中書為政本。蓋中書省出令,而門下 省覆之,王命之重,莫大於此。故唐以後,以同中書門 下平章事為宰相者,此也。尚書省但受成事而行之 耳。本朝沿習唐制,官制行,始用《六典》,別尚書、門下、中 書為三省,各以其省長官為宰相,則侍中、中書、尚書 令是也。既又以秩高不除,故以尚書令之貳,左右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