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7 (1700-1725).djvu/68

此页尚未校对

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 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以後嗣君不許立丞相,臣下 敢有奏請設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命翰 林、春坊官入看詳,諸司奏啟平駁之」,平允則列名封 進,署曰「翰林院,兼平駁諸司文章。」某官進。其時召耆 儒鮑恂、張長年、余銓至,命為文華殿大學士。三人辭 不就,而命吏部尚書邵質、撿討吳伯宗為華蓋武英 殿大學士,翰林院學士宋訥、典籍吳沉為文淵閣大 學士,皆侍左右,備顧問,然不得平章國事。永樂入踐 極,開內閣于東角門,簡翰林待詔解縉為侍讀,中書 舍人黃淮王府審理楊士奇為編修,進修撰胡廣為 侍講,編修楊榮為修撰,戶科給事中金幼孜、桐城縣 縣令胡儼為撿討,入直文淵閣。諸六部大政,咸共平 章,秩五品,而恩禮賜賚與尚書等。至洪熙初,設謹身 殿大學士,既又建弘文閣,諭大臣曰:「卿等各有職務, 朕欲得學行端謹老儒數人,日侍燕閑,備顧問,可咨 訪以聞。」楊士奇等以翰林侍講王進、蘇州儒士陳繼 對。命學士傳旨,繼授《五經》博士掌閣事,進佐之。尚書 蹇義舉學錄楊敬、訓導何澄敦實,即授敬編修,澄給 事中,皆直弘文閣。于是華蓋、謹身、武英三殿及文淵 閣、東閣,俱有大學士。

永樂初,建內閣于東角門內,以解縉等七人在閣辦 事,以備顧問。永樂之世,楊士奇、楊榮官止五品,是時 尚延「國初之制。至仁宗朝,陞士奇為禮部侍郎,尋加 少保,轉少傅,兼華蓋殿大學士,榮為太常卿,進太子 少傅兼謹身殿學士,溥為太常卿兼翰林學士。」蓋以 東宮舊恩,非例也。後楊榮陞尚書,授以工部,蓋不欲 以兼官壓六卿之上。楊溥丁憂起復,不入閣。宣德間, 以九年考滿,陞禮部尚書。至英宗時,復命入閣。故宣 德以前,內閣與外九卿為平交,執禮持法,不相顧忌。 宣德以後,三楊眷重,漸柄朝政。英宗以九歲登極,凡 事啟太后,太后避,專令內閣議行,此內閣票旨之所 由始也。及楊榮卒于正統五年,楊士「奇卒于正統九 年,楊溥卒于正統十一年」,則漸改于其舊。及景泰易 儲之後,雖天子亦藉內閣以為己用,但其官品如蕭 鎡、江淵、許彬、王一寧、商輅等,皆不脫學士之御。天順 初,李賢始以兵部侍郎陞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入 閣,薛瑄由大理卿陞禮部侍郎、翰林學士入閣。成化、 弘治多由侍郎陞尚書入閣。若先陞尚書,則無「入閣」 之命。至正德初,劉瑾以其私人焦芳吏部尚書入閣。 蓋以外僚之首,而入主中祕之權。至張孚敬、張居正, 則直以相體自尊,危坐諸卿之上,而名委之。

「閣員初無定額。洪武初,吳伯宗以武英殿大學士復 為翰林院檢討。永樂初,王文忠以庶吉士入翰林,未 幾召同王直入內閣,書機宜奏疏,五年陞修撰,十四 年陞侍講。入閣在先,授官在後,嗣後始以翰林院御 直文淵閣。」然惟胡文穆廣修撰,楊文敏榮編修,彭文 憲時、商文毅輅以修撰,其他黃文簡淮以中書舍人, 楊文貞士奇以齊王府審理,副,陳汝靜敬宗、張子玉 瑛以鄉舉,金文靖幼孜以給事中,胡若思儼以桐城 知縣,俞綱以審理,權謹以光祿署丞,徐武功有貞以 都御史,李文達賢以主事,王毅《愍文》、薛文清瑄以御 史,高文義穀以中書舍人,劉宇、曹元以知縣,袁榮襄 宗皋以長史,楊文襄一清以總督,張文忠璁、方獻夫、 桂萼二文襄,霍文敏韜以主事,席文襄書以戶侍,許 文簡讚以吏員,夏文愍言以給事中,皆不由館選。自 茲會推,內閣、冢宰、掌院必列名。至崇禎朝,遂定為故 事:每次枚卜,必內外兼推。

初設內閣,楊文貞、士奇列二十三年官止五品,後加 至少師,止兼兵部尚書、華蓋殿三官。時蹇忠定義以 少師為冢宰,朝廷不欲文貞班居其上,以存冢宰之 體也。陳芳洲循雖兼五官,亦止戶部尚書。後李文達 賢以吏侍領吏部尚書,而彭文憲時、商文毅、輅萬安 相繼領吏部尚書,自後遂為首輔。故事。

內閣外出者:「永樂中,解縉為廣西參議,胡儼為國子 祭酒。宣德中,張瑛、陳山以千請諸司,改瑛為南禮部, 山專教內書堂。」「景泰中,江淵出為工部尚書,俞綱出 佐兵部,許彬出為陝西參議,徐有貞出為福建參政。 天順中,岳正謫為欽州同知,後復官,止于翰林供事, 皆不復再入。」

預閣務不居其職者,蹇義以「吏書」,夏元吉以《戶書》,朝 夕備顧問擬旨,然不與閣職。

以他官兼大學士,如楊士奇以禮侍兼「華蓋」,金幼孜 以戶侍兼「武英」,陳山以戶侍兼「謹身」,張瑛以禮侍兼 華蓋,黃淮以通政使兼「武英」,楊榮以太常卿兼「文淵」, 徐有貞以武功伯兼華蓋。

殿閣大學士自相兼者,如陳循以華蓋兼文淵,高穀、 王文以謹身兼東閣,胡廣、楊榮、金幼孜以文淵兼翰 林院學士。其內閣諸殿次第,自正統間始定;其兼御 次第,自天順間始定。然或以所兼保、傅為等級,或以 部分為後先,如楊榮以太子少傅,謹身位少保,黃淮